归入心经的中药列表/4
|
- 黄花夹竹桃
- 黄花母
- 黄荆根
- 黄荆枝
- 黄葵
- 黄连
- 黄麻叶
- 黄芩
- 黄三七
- 黄蜀葵花
- 黄蜀葵叶
- 黄藤
- 黄杨木
- 黄紫堇
- 回心草
- 火秧竻
- 鸡大腿
- 鸡蛋果
- 鸡肚肠草
- 鸡骨香
- 鸡脑
- 鸡屎藤
- 鸡血
- 鸡血李
- 鸡血藤
- 鸡掌七
- 鸡子黄
- 棘刺花
- 棘针
- 夹竹桃
- 荚囊蕨
- 假大薯
- 假蒟
- 假连翘叶
- 尖尾风根
- 建兰花
- 建兰叶
- 渐尖毛蕨
- 姜三七
- 姜石
- 绛梨木子
- 酱头
- 焦栀子
- 鲛鲨白
- 节节花
- 羯布罗香
- 金箔
- 金钗凤尾蕨
- 金刚散
- 金刚一棵蒿
- 金冠鳞毛蕨
- 金鸡尾巴草根
- 金精石
- 金礞石
- 金雀儿
- 金丝刷
- 金丝桃
- 金线鱼
- 金星草
- 金银花露
- 金樱叶
- 金爪儿
- 井底泥
- 景天
- 景天三七
- 九节菖蒲
- 九里香
- 九里香根
- 酒
- 酒瓶花
- 酒药花
- 矩镰荚苜蓿
- 矩形叶鼠刺
- 巨紫堇
- 聚叶虎耳草
- 瞿麦
- 卷柏
- 空心花
- 空心苋
- 苦菜
- 苦地丁
- 苦豆子
- 苦瓜
- 苦壶卢花
- 苦壶卢蔓
- 苦苣苔
- 苦石莲
- 苦竹叶
- 库页悬钩子
- 蜡瓣花根
- 兰花叶
- 蓝靛
- 竻慈姑
- 竻苋菜
- 雷公藤
- 冷水丹
- 梨皮
- 狸骨
- 李根皮
- 李树胶
- 下一页

别名:酒杯花、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大飞酸子、夹竹桃、番仔桃、吊钟花、竹桃、树都拉、铁石榴、杨石榴、菱角树、癣疮叶、黄花状元竹、美国黄蝉、竹驼子、杨柳树、铁菱角、都拉树
味性:辛、苦,温。
归经:心经。
主治:强心;利尿消肿。主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黄花夹竹桃
别名:大地丁草、拔脓消、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金盏花、单枝落地、生扯陇、黄花稔、黄花雾、黄花草、小柴胡、黄花谷拔、胶粘根、千斤遂、黄花仔、乏力草、小本黄花草、细迷马桩棵、黄花地挑花、黄金树、吸血草、生扯拢、疔疮药、梅肉草、硬枝黄花仔、黄仔草、赐米草、大号嗽血仔草、鬼柳根、树仔草、黄花古粥、麻笔、塘罗达、裂叶雪麻头、坡麻
味性:甘辛,凉。
归经:心;肝;肺;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排脓。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痢疾,肠炎,黄疸,痔血,吐血,痈疽疔疮。黄花母

别名: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水芙蓉、假芙蓉、野芙蓉、假棉花、假山稔、毛夹、罗裙博、起风瘀、假三菍、药虎、磟碡草、三脚鳖、三脚破
味性:微甘,凉。
归经: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下乳通便。主高热不退;肺热咳嗽;痢疾;大便秘结;产后乳汁不通;骨折;痈疮脓肿;无名肿毒及水炎烫伤。黄葵


别名: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王连、灾连、支连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黄连(图)
- 《中国药典》黄连
- 《中药大辞典》黄连
- 《中华本草》黄连
- 《外治方》黄连
- 《本草纲目》黄连
- 《本草备要》黄连
- 《本草便读》黄连
- 《本草乘雅半偈》黄连
- 《本草崇原》黄连
- 《本草从新》黄连
- 《本草撮要》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分经》黄连
- 《本草害利》黄连
- 《本草经解》黄连
- 《本草经集注》黄连
- 《本草蒙筌》黄连
- 《本草求真》黄连
- 《本草思辨录》黄连
- 《本草图经》黄连
- 《本草新编》黄连
- 《本草衍义》黄连
- 《本草易读》黄连
- 《本草择要纲目》黄连
- 《本经逢原》黄连
- 《长沙药解》黄连
- 《雷公炮炙论》黄连
-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连
- 《名医别录》黄连
- 《神农本草经》黄连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连
- 《中药炮制》黄连
- 《汤液本草》黄连
- 《吴普本草》黄连
- 《新修本草》黄连
- 《药鉴》黄连
- 《药笼小品》黄连
- 《药征》黄连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连
- 《证类本草》黄连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黄连
- 《中药学》黄连
- 《千金翼方》黄连
- 《外科全生集》黄连
-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连
- 《顾松园医镜》黄连
- 《医学入门》黄连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腐肠、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元芩、妒妇、子芩、宿芩、条芩、黄金条根
味性:苦,寒。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黄芩(图)
- 《中国药典》黄芩
- 《中药大辞典》黄芩
- 《中华本草》黄芩
- 《本草纲目》黄芩
- 《本草备要》黄芩
- 《本草便读》黄芩
- 《本草乘雅半偈》黄芩
- 《本草崇原》黄芩
- 《本草从新》黄芩
- 《本草撮要》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分经》黄芩
- 《本草害利》黄芩
- 《本草害利》黄芩
- 《本草害利》黄芩
- 《本草经解》黄芩
- 《本草经集注》黄芩
- 《本草蒙筌》黄芩
- 《本草求真》黄芩
- 《本草思辨录》黄芩
- 《本草图经》黄芩
- 《本草新编》黄芩
- 《本草易读》黄芩
- 《本草择要纲目》黄芩
- 《本经逢原》黄芩
- 《长沙药解》黄芩
- 《得配本草》黄芩
- 《滇南本草》黄芩
-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芩
- 《名医别录》黄芩
- 《神农本草经》黄芩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芩
- 《中药炮制》黄芩
- 《汤液本草》黄芩
- 《吴普本草》黄芩
- 《新修本草》黄芩
- 《药鉴》黄芩
- 《药笼小品》黄芩
- 《药性切用》黄芩
- 《药征》黄芩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芩
- 《证类本草》黄芩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黄芩
- 《中药学》黄芩
- 《千金翼方》黄芩
- 《外科全生集》黄芩
- 《冯氏锦囊秘录》黄芩
-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芩
- 《顾松园医镜》黄芩
- 《医学入门》黄芩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土黄连、藤黄连、黄连藤、伸筋蘑、山大王、大黄藤、伸筋藤、天仙藤、金锁匙
味性:苦;性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治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黄藤
别名:霸王鞭、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火虹、火巷、美泽大戟、杨丫、金刚树、纯阳草、千年剑、火焰、臭松、苔哥刺、美泽大截、小青龙、紫木通、百步回阳、圆金刚、龙骨树、羊不挨
味性:苦,寒。
归经:心;大肠经。
主治:消肿,通便,杀虫.治臌胀,急性胃肠炎,肿毒,疥癞。火秧竻
别名: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驳骨消、滚地龙、透地龙、山豆根、木沉香、土沉香、过山香、金锦枫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肺;肝;胃;肾经。
主治: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胃痛,胃肠气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鸡骨香


别名:斑鸩饭、女青、主屎藤、却节、皆治藤、臭藤根、牛皮冻、臭藤、毛葫芦、甜藤、五香藤、臭狗藤、香藤、母狗藤、鸡矢藤、清风藤、斑鸠饭、白毛藤、狗屁藤、臭屎藤、鸡脚藤、解暑藤、玉明砂、鸡屙藤、雀儿藤
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鸡屎藤


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红藤、活血藤、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味性:苦甘,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鸡血藤(图)

别名:红花夹竹桃、柳叶桃、拘那夷、拘孥儿、棋那卫、叫出冬、水甘草、九节肿、大节肿、白羊桃、拘拏儿、枸那、桃叶桃、枸那异、状元竹、柳竹桃、柳条花、三季红、三李白、洋桃、柳叶树、洋桃梅、四季红、红羊皮
味性:苦,寒。
归经:心经。
主治:强心利尿,祛痰杀虫。用于心力衰竭,癫痫;外用治甲沟炎,斑秃,杀蝇。夹竹桃
别名:蛤药、酿苦瓜、封口好、毕拨子、假荖、蛤荖、假蒌、猪拨菜、蛤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荜拨、巴岩香、蛤蒟、不拨子、木柄蒌、荜拨子、钻骨风、臭蒌
味性:苦;性温。
归经:心;肺;脾;大肠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活络;消肿。主风寒咳喘;风湿痹痛;脘腹胀满;泄泻痢疾;产后脚肿;跌打损伤。假蒟

别名:小叶凤凰尾巴草、金星草、小水花蕨、牛肋巴、黑舒筋、舒筋草
味性:苦;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健脾。主泄泻;痢疾;热淋;咽喉肿痛;风湿痹痛;小儿疳积;狂犬咬伤;烧烫伤。渐尖毛蕨
别名:耐惊菜、虾蠊菜、满天星、虾钳莱、白花仔、白花节节草、曲节草、蛇痫、水牛膝、一包针、猪屎草、水金铃、地扭子、飞疔草、耐惊花、蓬子草、虾钳菜、蟛蜞菊、鲎脚菜
味性:苦,凉。
归经:心;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咳嗽吐血,痢疾,肠风下血,淋病,痈疽肿毒,湿疹。节节花
别名:红十字创粉、大接骨丹、见肿消、红赤葛、红内消、赤葛、赤木通、野蒲桃根、五爪金、野葡萄根、玉葡萄根、枪花药、五爪龙、破石珠、红母猪藤、飞蜈蚣藤、乌血藤、三叶藤、红狗杨
味性:辛,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祛风活络,消肿解毒,止血生肌。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疔疮。金刚散
别名:益母藤、东方发白、梭罗来、红天麻、公子天麻
味性:酸;微苦;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收敛固脱。主湿热黄疸;下痢脓血;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月经不调;崩漏;子宫脱垂;脱肛。金刚一棵蒿

别名:金丝海棠、五心花、土连翘、木本黄开口、金丝蝴蝶、小狗木、狗胡花、金丝莲
味性:苦;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祛风湿。主肝炎;肝脾肿大;急性咽喉炎;结膜炎;疮疖肿毒;蛇咬及蜂螫伤;跌打损伤;风寒性腰痛。金丝桃(图)

别名:五星黄、爬地黄、雷公须、路边黄、小苦藤菜、红苦藤菜、枪伤药、小茄、小救驾、雪公须
味性:酸、苦,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理气活血;利尿;拔毒。主小儿盘肠气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跌打创伤。金爪儿

别名:活血三七、八宝、胡豆七、大打不死、戒火、慎火、火母、据火、救火、慎火草、护花草、拔火、谨火、挂臂青、护火、辟火、火丹草、火焰草、八宝草、佛指甲、火炊灯、绣球花、跤蹬草、土三七、胶稔草、美人草、挂壁青、龙头三七、蚕豆七、观音扇、橡皮七、猪脚草
味性:苦酸,寒。
归经:心;肝;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治丹毒,游风,烦热惊狂,咯血、吐血,疗疮,肿毒,风疹,漆疮,目赤涩痛,外伤出血。景天(图)


别名:土三七、墙头三七、见血散、血山草、破血丹、六月淋、八仙草、蝎子草、吐血草、活血丹、费案、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晒不干、养心草回生草、九头三七
味性:平;甘;微酸。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止血,化瘀。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跌打损伤。景天三七



别名:菊形双瓶梅、太原菖、京菖蒲、陕西菖、节菖蒲、小菖蒲、九节离、外菖蒲、京玄参、鸡爪莲、穿骨七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芳香开窍,化痰,安神。热病昏迷,痰浊蒙窍,癫痫,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胸腹胀闷。外敷痈疽疮癣。九节菖蒲

别名: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满山香、月橘、五里香、水万年青、千枝叶、千只眼跌打、臭千只眼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心;肝;肺经。
主治: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脘疼痛;跌扑肿痛;疮痈;蛇虫咬伤。九里香


别名:鸡骨柴、牛皮桐、老茶王、华鼠刺、银牙莲、糯米树、青皮柴、生死樵、狗萱、女人柴、两面青
味性:味苦;性温。
归经:心经。
主治:滋补强壮,祛风除湿,接骨续筋。。主身体虚弱,劳伤乏力,咳嗽,咽痛,白带,腰痛,跌打损伤,骨折。矩形叶鼠刺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巨句麦、大兰、山瞿麦、南天竺草、剪绒花、竹节草、瞿麦穗、麦句姜、龙须、四时美、圣茏草子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小肠经。
主治: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月经闭止。瞿麦(图)
- 《中国药典》瞿麦
- 《中药大辞典》瞿麦
- 《中华本草》瞿麦
- 《本草纲目》瞿麦
- 《本草备要》瞿麦
- 《本草便读》瞿麦
- 《本草乘雅半偈》瞿麦
- 《本草崇原》瞿麦
- 《本草从新》瞿麦
- 《本草撮要》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害利》瞿麦
- 《本草经集注》瞿麦
- 《本草蒙筌》瞿麦
- 《本草求真》瞿麦
- 《本草思辨录》瞿麦
- 《本草图经》瞿麦
- 《本草衍义》瞿麦
- 《本草易读》瞿麦
- 《本草择要纲目》瞿麦
- 《本经逢原》瞿麦
- 《长沙药解》瞿麦
- 《得配本草》瞿麦
- 《雷公炮炙论》瞿麦
- 《名医别录》瞿麦
- 《神农本草经》瞿麦
- 《中药炮制》瞿麦
- 《汤液本草》瞿麦
- 《新修本草》瞿麦
- 《药鉴》瞿麦
- 《药笼小品》瞿麦
- 《药征续编》瞿麦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瞿麦
- 《证类本草》瞿麦
- 《中药学》瞿麦
- 《千金翼方》瞿麦
- 《冯氏锦囊秘录》瞿麦
- 《医学入门》瞿麦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一把抓、老虎爪、长生草、万年松、豹足、求股、神投时、交时、石莲花、回阳草、不死草、长生不死草、石花、还魂草、九死还魂草、见水还阳草、佛手草、万年青、山卷柏、打不死、铁拳头、岩松、山拳柏、卷柏叶、卷柏炭、万岁、大还魂草、回生草、含生草、地面草
味性:辛,平。
归经:肝;心经。
主治:活血通经。主经闭;症瘕;跌打损伤;腹痛;哮喘;吐血;便血;尿血;衄血。卷柏(图)
别名:空心蕹藤菜、水蕹菜、水花生、过塘蛇、螃蜞菊、假蕹菜、水马齿苋、肥猪菜
味性:苦;甘;性寒。
归经:肺;心;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麻疹,乙型脑炎,肺结核咳血,淋浊,带状疱疹,疔疖,蛇咬伤。空心苋

别名:败酱草[东北]、苦叶苗、活血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黄鼠草、荼、芑、荼草、选、游冬、野苦马、青菜、紫苦菜、堇菜、苦苣、苦荬、天香菜、老鸦苦荬、滇苦菜、苦马菜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脾;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苦菜
别名:天河芋、刺芋、水竻钩、勒蒙、竻芋、竻藕、勒茹茹、水刺芋、勒慈茹、勒芋、巧南、野茨茹、山茨茹、水勒芋、有勒慈姑、旱慈姑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心;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口渴,肺热咳嗽,小便黄赤,皮肤热毒。竻慈姑


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黄藤根、黄药、断肠草、南蛇根、三棱花、旱禾花、黄藤木、红紫根、黄藤草、震龙根、蒸龙草、莽草、水莽子、水莽兜、大茶叶、水莽、红柴根、水脑子根、早禾花、山砒霜
味性:苦;辛。
归经:心;肝经。
主治:祛风,解毒,杀虫。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发痒,杀蛆虫、孑孓,灭钉螺,毒鼠。雷公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