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肝经的中药列表/14
|
- 木豆
- 木芙蓉叶
- 木瓜
- 木瓜根
- 木瓜枝
- 木蝴蝶
- 木黄连
- 木姜子根
- 木槿花
- 木槿皮
- 木槿子
- 木兰花
- 木兰寄生
- 木棉花
- 木天蓼
- 木天蓼子
- 木通根
- 木香
- 木贼
- 苜蓿根
- 墓头回
- 南板蓝叶
- 南瓜蒂
- 南瓜根
- 南瓜藤
- 南瓜须
- 南岭黄檀
- 南蛇藤
- 南蛇藤根
- 南蛇藤叶
- 南酸枣
- 南藤
- 南天竹根
- 南天竹子
- 南烛子
- 囊距翠雀
- 硇砂
- 闹羊花
- 泥鳅
- 泥鳅滑液
- 尿桶弓
- 宁波溲疏
- 柠檬根
- 柠条
- 柠条根
- 柠条花
- 牛白藤
- 牛胞衣
- 牛鼻
- 牛扁
- 牛抄藤
- 牛胆
- 牛耳大黄
- 牛耳枫枝叶
- 牛黄
- 牛角(角思)
- 牛角腮
- 牛筋
- 牛筋草
- 牛筋果
- 牛口涎
- 牛马藤
- 牛目椒
- 牛奶莓
- 牛奶子
- 牛脑
- 牛藤
- 牛蹄甲
- 牛尾菜
- 牛尾独活
- 牛尾泡
- 牛膝
- 牛膝茎叶
- 牛靥
- 扭筋草
- 女儿红根
- 女儿红叶
- 女娄菜
- 女萎
- 女贞根
- 女贞子
- 挪挪果
- 糯稻根
- 糯稻根须
- 藕节
- 爬山豆根
- 排骨灵
- 排钱草
- 排钱草根
- 盘肠草
- 盘龙七
- 盘羊肺
- 盘羊角
- 炮姜
- 泡泡草
- 泡桐木皮
- 蓬莪术
- 蓬蘽
- 披针骨牌蕨
- 枇杷
- 下一页
别名:豆蓉、山豆根、扭豆、三叶豆、野黄豆、观音豆、树豆、大木豆、花螺树豆
味性:辛、涩,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便血,衄血。木豆


别名:贴梗海棠、铁脚梨、皱皮木瓜、宣木瓜、楙、木瓜实、秋木瓜、酸木瓜
味性:酸,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平肝和胃,去湿舒筋。治吐泻转筋,湿痹,脚气,水肿,痢疾。木瓜(图)
- 《中国药典》木瓜
- 《中药大辞典》木瓜
- 《中华本草》木瓜
- 《本草纲目》木瓜
- 《本草备要》木瓜
- 《本草便读》木瓜
- 《本草乘雅半偈》木瓜
- 《本草从新》木瓜
- 《本草撮要》木瓜
- 《本草分经》木瓜
- 《本草分经》木瓜
- 《本草分经》木瓜
- 《本草分经》木瓜
- 《本草害利》木瓜
- 《本草经解》木瓜
- 《本草求真》木瓜
- 《本草思辨录》木瓜
- 《本草新编》木瓜
- 《本草衍义》木瓜
- 《本草易读》木瓜
- 《本草择要纲目》木瓜
- 《本经逢原》木瓜
- 《得配本草》木瓜
- 《雷公炮炙论》木瓜
- 《雷公炮制药性解》木瓜
- 《食疗本草》木瓜
- 《中药炮制》木瓜
- 《汤液本草》木瓜
- 《吴普本草》木瓜
- 《药笼小品》木瓜
- 《饮食须知》木瓜
- 《玉楸药解》木瓜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木瓜
- 《中药学》木瓜
- 《冯氏锦囊秘录》木瓜
- 《饮膳正要》木瓜
- 《顾松园医镜》木瓜
- 《医学入门》木瓜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千层纸、千张纸、破布子、满天飞、兜铃、三百两银药、玉蝴蝶、云故纸、白故子、海船果心、白玉纸、白干层、纸肉、故纸、洋故纸、鸭船层纸、海船皮、千纸肉、磊刀树、白故纸、白千层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肺、肝经。
主治: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木蝴蝶(图)

别名: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里梅花、疟子花、喇叭花、白玉花、藩篱花、打碗花、灯盏花、白面花、朝开幕落花、白槿花、桐树花、大碗花、碗盖花、扁状花、苦松花、水槿花、槿铃花、新米花、饭汤花、旱莲花、水昌花、槿树花、三七花、扦金花、木荆花、芭壁花、木红花、肉花、白木棉花、白水绵花、白棉花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治肠风泻血,痢疾,白带。木槿花

别名:天蓼、藤天蓼、天蓼木、含水藤、葛枣、葛枣猕猴桃、马枣子、金莲枝、牛奶奶、钻地风、羊桃、羊奶奶树
味性:辛;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除风湿;温经止痛;症瘕。主中风半身不遂;风寒湿痹;腰疼;疝痛;症瘕积聚;气痢;白癞风。木天蓼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肺、肝、脾经。
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木香(图)
- 《中国药典》木香
- 《中药大辞典》木香
- 《中药大辞典》木香
- 《中华本草》木香
- 《本草纲目》木香
- 《本草备要》木香
- 《本草便读》木香
- 《本草乘雅半偈》木香
- 《本草崇原》木香
- 《本草从新》木香
- 《本草撮要》木香
- 《本草害利》木香
- 《本草害利》木香
- 《本草害利》木香
- 《本草害利》木香
- 《本草经解》木香
- 《本草经集注》木香
- 《本草蒙筌》木香
- 《本草求真》木香
- 《本草思辨录》木香
- 《本草图经》木香
- 《本草衍义》木香
- 《本草易读》木香
- 《本草择要纲目》木香
- 《本经逢原》木香
- 《得配本草》木香
- 《海药本草》木香
- 《雷公炮炙论》木香
- 《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香
- 《名医别录》木香
- 《神农本草经》木香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木香
- 《中药炮制》木香
- 《汤液本草》木香
- 《新修本草》木香
- 《药鉴》木香
- 《药笼小品》木香
- 《玉楸药解》木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木香
- 《证类本草》木香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木香
- 《中药学》木香
- 《千金翼方》木香
- 《外科全生集》木香
- 《冯氏锦囊秘录》木香
- 《顾松园医镜》木香
- 《医学入门》木香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味性:味苦;咸;性寒。
归经:归肺;胃;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温热病;高热头痛;发斑;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丹毒;猩红热;麻疹;咽喉肿痛;口疮;痄腮;淋马结炎;肝痈;吐血;衄血;牙龈出血;崩漏;疮疖;蛇虫咬伤。南板蓝叶

别名:合欢花[东北]、南蛇风、黄果藤、金银柳、金红树、果山藤、药狗旦子、蔓性落霜红、过山风、挂廊鞭、香龙草、穷搅藤、老石棵子、地南蛇、过山龙、大伦藤、大南蛇、白龙、老龙皮、臭花椒、穿山龙、老牛筋、过山枫、挂廓鞭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湿,活血脉。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小儿惊风,痧症,痢疾。南蛇藤

别名:五眼果、四眼果、酸枣树、货郎果、连麻树、山枣树、鼻涕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冬东子、酸枣、山桉果、广枣、醋酸果
味性:酸涩,凉。
归经:脾;肝经。
主治:解毒,收敛,止痛,止血。用于烧烫伤,外伤出血,牛皮癣。南酸枣
别名:丁父、丁公寄、丁公藤、石南藤、搜山虎、风藤、蓝藤、巴岩香、三角枫、石蒌藤、细叶青竹蛇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小肠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脚,止痛。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痛,手术后疼痛。南藤

别名: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淡硇砂、北庭砂、亦砂、黄砂、狄盐、气砂、赤砂、透骨将军、戎硇、岩硇砂
味性:咸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胃经。
主治:紫硇砂:软件,消积,散瘀消肿。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白硇砂:化痰。用于咳嗽痰多。硇砂
别名: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一杯倒、八里麻、六轴子[果实]、踯躅花、惊羊花、老虎花、石棠花、黄喇叭花、水兰花、老鸦花、豹狗花、黄蛇豹花、一杯醉、黄牯牛花、石菊花、黄杜鹃花、闷头花、羊踯躅花、苗杜鹃花、山茶花、黄花花、雷公花、黄花女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驱风,除湿,定痛。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并用作手术麻醉。闹羊花
别名: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羊角、黑汉豆、三角果、雷公柴、亚婆树、金耳环、落地金钱
味性:味微苦;辛;性凉。
归经:心;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消肿;凉血解毒;收敛生肌。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烫火伤;溃疡。尿桶弓
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甜茶、排骨连、土加藤甜茶、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牛白藤
别名:长叶海金沙、驳筋藤、介指藤、缠藤、柳叶海金沙、海金沙、左壮藤、坐转藤、加吊藤、戒指藤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肾;肝;大肠经。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牛抄藤
别名: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四季菜根、火风棠、羊蹄根、牛耳大黄根、羊蹄、牛舌片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凉血,化痰止咳,通便杀虫。治急性肝炎,慢性气管炎,吐血,血崩,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大便燥结,痢疾,疥癣。秃疮,疔,疖。牛耳大黄

别名:丑宝、天然牛黄、犀黄、各一旺
味性:甘,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牛黄(图)
- 《中国药典》牛黄
- 《中药大辞典》牛黄
- 《中华本草》牛黄
- 《本草纲目》牛黄
- 《本草备要》牛黄
- 《本草便读》牛黄
- 《本草乘雅半偈》牛黄
- 《本草崇原》牛黄
- 《本草从新》牛黄
- 《本草撮要》牛黄
- 《本草分经》牛黄
- 《本草分经》牛黄
- 《本草害利》牛黄
- 《本草经集注》牛黄
- 《本草蒙筌》牛黄
- 《本草求真》牛黄
- 《本草图经》牛黄
- 《本草新编》牛黄
- 《本草衍义》牛黄
- 《本草易读》牛黄
- 《本草择要纲目》牛黄
- 《本经逢原》牛黄
- 《雷公炮炙论》牛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牛黄
- 《名医别录》牛黄
- 《神农本草经》牛黄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牛黄
- 《汤液本草》牛黄
- 《吴普本草》牛黄
- 《新修本草》牛黄
- 《药笼小品》牛黄
- 《药性切用》牛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牛黄
- 《证类本草》牛黄
- 《中药学》牛黄
- 《千金翼方》牛黄
- 《冯氏锦囊秘录》牛黄
- 《顾松园医镜》牛黄
- 《医学入门》牛黄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穆子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扁草、水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稷子草、椮子草、栗牛茄草、水牯草、尺盆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入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牛筋草
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绵麻藤
味性:甘,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行血补血,通经活络。治风湿疼痛,四肢麻木,贫血,月经不调。牛马藤

别名:阳春子、甜枣、麦粒子、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夏至蔸、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
味性:酸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牛奶子

别名:牛尾蕨、土春根、牛尾结、马尾伸筋、七层楼、金刚豆藤、草菝葜、马尾伸根、过江蕨、老龙须、大伸筋草、千层塔、鲤鱼须、山豇豆、背梁骨、摇边竹、白须公、软叶菝葜
味性:甘苦,平。
归经:肝;肺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祛痰止咳。主风湿痹证;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咳嗽气喘。牛尾菜


别名:怀牛膝、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百倍、鸡胶骨、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味性:苦、酸,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牛膝(图)
- 《中国药典》牛膝
- 《中药大辞典》牛膝
- 《中华本草》牛膝
- 《本草纲目》牛膝
- 《本草备要》牛膝
- 《本草便读》牛膝
- 《本草乘雅半偈》牛膝
- 《本草崇原》牛膝
- 《本草从新》牛膝
- 《本草撮要》牛膝
- 《本草分经》牛膝
- 《本草分经》牛膝
- 《本草经解》牛膝
- 《本草经集注》牛膝
- 《本草蒙筌》牛膝
- 《本草求真》牛膝
- 《本草图经》牛膝
- 《本草新编》牛膝
- 《本草衍义》牛膝
- 《本草易读》牛膝
- 《本草择要纲目》牛膝
- 《本经逢原》牛膝
- 《滇南本草》牛膝
- 《雷公炮炙论》牛膝
- 《雷公炮制药性解》牛膝
- 《名医别录》牛膝
- 《神农本草经》牛膝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牛膝
- 《吴普本草》牛膝
- 《新修本草》牛膝
- 《药鉴》牛膝
- 《药笼小品》牛膝
- 《玉楸药解》牛膝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牛膝
- 《证类本草》牛膝
- 《中药学》牛膝
- 《千金翼方》牛膝
- 《外科全生集》牛膝
- 《冯氏锦囊秘录》牛膝
- 《医学衷中参西录》牛膝
- 《顾松园医镜》牛膝
- 《医学入门》牛膝
- 《医学入门》牛膝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野罂粟[昆明]、罐罐花、对叶草、对叶菜[贵州]、对叶菜、大叶金石榴、土地榆、金打蛇、大米罐、山牡丹、真珠红、野罂粟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健脾,利尿,通乳。用于乳汁少,体虚浮肿。女娄菜
别名:小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粗糠藤、万年藤、穿山藤、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苏木通、花木通、菊叶威灵仙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脾;大肠经。
主治:治泻痢脱肛,惊痫寒热,妊妇浮肿,筋骨疼痛。女萎


别名:爆格蚤、冬青子[河北、江苏、福建、广西、云南]、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女贞子(图)

别名:龙鳞草、午时合、金钱草、午时灵、叠钱草、钱排草、双排钱、金钱豹、四季春、钱串草、双金钱、纸钱剑、猎狸尾草、双排钱金钱豹、四季青
味性:味淡;苦;性平。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利水,散瘀消肿。治感冒,风湿痹痛,水肿臌胀,喉风,牙痛,跌打肿痛。排钱草
别名:蓬莪茂、蒁药、蓬莪蒁、广茂、蓬术、莪蒁、蓬蒁、羌七、广术、黑心姜、文术
味性: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治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蓬莪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