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木棉花
Mù Mián Huā
木棉花
别名木棉、斑枝花、琼枝
功效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治泄泻痢疾血崩疮毒,金创出血
英文名Commen Bomhax Flower, Flower of Common Bombax
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
毒性 
归经脾经肝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木棉花

为木棉科植物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DC,)Merr,的干燥花朵。  

目录

  1. 原植
  2. 采收加工
  3. 药材性状
  4. 性味和功用
  5. 附注
  6. 各家论述
  7. 参看

原植

物木棉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5米;茎和大枝有短而粗的圆锥形硬刺,树皮灰白色。叶互生,掌状复叶具5~7片小叶;小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O~20厘米,宽5~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或稍狭,边全缘。花早春先叶开放,红色,直径约10厘米或更大,簇生于枝的近顶处;萼杯状,长3~4.5厘米,顶端5浅裂,裂片阔而钝;花瓣5片,肉质,长圆形,长8~1O厘米,两面被星状柔毛;雄蕊多数,排成多轮,花丝基部合生。果大,木质,长10~15厘米,果瓣内面有丰富的绵毛;种子多数,倒卵形,黑色。 喜生于气候干热的山地。分布海南、台湾、广西、云南和四川南部;广东及福建中部以南广为栽培。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至热带澳洲均有。  

采收加工

春季采摘或拾取盛开花朵。晒干。  

药材性状

花朵全长5~8厘米,干时皱缩,呈不规则的块状,多不具子房和花柄。花萼杯状,长2.5~4厘米,直径2~3厘米,顶端3~5裂,厚革质,甚脆,外表棕黑色,有纵皱纹,内面被灰黄色短绒毛。花瓣5片,皱缩或破碎,面棕黄色或深棕色,被星状毛,内面红棕色,星状毛较少;雄蕊多数,排成多列,基部合生,花药肾形,卷曲。气微,味淡微甘。以朵大完整,色棕黄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淡、涩,平。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泄泻痢疾血崩,疮毒。常用量5~10克。  

附注

木棉花

木棉的树皮广东作海桐皮入药,称广东海桐皮。味苦,性平,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①《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②《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③《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

④《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⑤《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

⑥《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

⑦《贵州草药》:解热祛瘀解毒生肌。治乳痈骨折。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痢症,白者更妙。

2、《本草求原》: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

3、《岭南采药录》:消暑。

4、《中药新编》:利尿及健胃

5、《南宁市药物志》: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6、《广西中药志》:去湿毒,治恶疮。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菌痢。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