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大肠经的中药列表/5
|
- 青海鸢尾子
- 苘麻子
- 琼枝
- 楸木皮
- 鸲鹆
- 拳参
- 狨
- 肉苁蓉
- 肉豆蔻
- 汝兰
- 软水黄连
- 赛葵
- 三白草根
- 三叉凤尾蕨
- 三颗针
- 三筒管
- 涩草
- 山芭蕉子
- 山刺梨
- 山大黄
- 山甘草
- 山茴芹
- 山藿香
- 山李子
- 山麻杆
- 山乌桕根
- 山一笼鸡
- 山枝仁
- 蛇莓
- 蛇葡萄根
- 深山黄堇
- 蒒实
- 十大功劳根
- 十大功劳叶
- 石碱
- 石榴皮
- 石首鱼鲞
- 柿子
- 疏松卷柏
- 秫米
- 黍米
- 鼠尾粟
- 蜀葵根
- 蜀葵花
- 蜀葵苗
- 树火麻
- 双肾藤
- 水案板
- 水蕨
- 水蓼
- 水棉花
- 水曲柳
- 水湿柳叶菜
- 水松
- 水团花
- 水杨梅
- 松木皮
- 松球
- 松鼠
- 苏铁果
- 酥
- 算盘子根
- 算盘子叶
- 塌菜
- 唐松草
- 棠梨枝叶
- 桃花
- 桃胶
- 桃仁
- 桃子
- 鹈鹕嘴
- 天香炉
- 田螺壳
- 甜瓜子
- 甜杏仁
- 鲦鱼
- 铁苋
- 桐叶千金藤
- 铜锤草
- 土茶
- 土大黄
- 土黄芩
- 土马鬃
- 兔肉
- 豌豆七根
- 王瓜根
- 王瓜子
- 望江南子
- 薇籽
- 维特他
- 委陵菜
- 猬脂
- 蜗牛
- 乌豆根
- 乌桕
- 乌桕木根皮
- 乌梅
- 无花果
- 无患子中仁
- 芜菁子
- 下一页
别名:紫参、草河车、刀剪药、铜罗、虾参、地虾、山虾、山虾子、倒根草、破伤药、疙瘩参、回头参、山柳柳、石蚕、刀枪药、马峰七、牡蒙、众戎、音腹、伏菟、重伤、童肠、马行、拳头参、红苍术、红重楼、红蚤体、活血莲、红内消、马尾七、土马蜂、涩疙瘩、一口血、鸢头鸡、地蜂子、红三七、红地榆、地蚕子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镇惊,理湿消肿。治热病惊搐,破伤风,赤痢,痈肿,瘰疬。拳参(图)
别名:肉松蓉、纵蓉、地精、金笋、大芸、黑司令、马足、马芝、寸芸
味性:甘、咸,温。
归经:归肾;大肠经。
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肉苁蓉(图)
- 《中国药典》肉苁蓉
- 《中药大辞典》肉苁蓉
- 《中华本草》肉苁蓉
- 《本草纲目》肉苁蓉
- 《本草备要》肉苁蓉
- 《本草便读》肉苁蓉
- 《本草乘雅半偈》肉苁蓉
- 《本草崇原》肉苁蓉
- 《本草从新》肉苁蓉
- 《本草撮要》肉苁蓉
- 《本草分经》肉苁蓉
- 《本草分经》肉苁蓉
- 《本草经解》肉苁蓉
- 《本草经集注》肉苁蓉
- 《本草蒙筌》肉苁蓉
- 《本草求真》肉苁蓉
- 《本草图经》肉苁蓉
- 《本草新编》肉苁蓉
- 《本草衍义》肉苁蓉
- 《本草易读》肉苁蓉
- 《本草择要纲目》肉苁蓉
- 《本经逢原》肉苁蓉
- 《得配本草》肉苁蓉
- 《雷公炮炙论》肉苁蓉
- 《雷公炮制药性解》肉苁蓉
- 《名医别录》肉苁蓉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肉苁蓉
- 《中药炮制》肉苁蓉
- 《吴普本草》肉苁蓉
- 《新修本草》肉苁蓉
- 《药鉴》肉苁蓉
- 《药笼小品》肉苁蓉
- 《药性切用》肉苁蓉
- 《玉楸药解》肉苁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肉苁蓉
- 《证类本草》肉苁蓉
- 《中药学》肉苁蓉
- 《千金翼方》肉苁蓉
- 《冯氏锦囊秘录》肉苁蓉
- 《中医饮食营养学》肉苁蓉
- 《顾松园医镜》肉苁蓉
- 《医学入门》肉苁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肉果、玉果、顶头肉、迦拘勒、豆蔻、扎地、麻失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主治:温中,下气,消食,固肠。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肉豆蔻(图)
- 《中国药典》肉豆蔻
- 《中药大辞典》肉豆蔻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肉豆蔻
- 《本草备要》肉豆蔻
- 《本草便读》肉豆蔻
- 《本草乘雅半偈》肉豆蔻
- 《本草从新》肉豆蔻
- 《本草撮要》肉豆蔻
- 《本草害利》肉豆蔻
- 《本草害利》肉豆蔻
- 《本草经解》肉豆蔻
- 《本草蒙筌》肉豆蔻
- 《本草求真》肉豆蔻
- 《本草图经》肉豆蔻
- 《本草新编》肉豆蔻
- 《本草衍义》肉豆蔻
- 《本草易读》肉豆蔻
- 《本草择要纲目》肉豆蔻
- 《本经逢原》肉豆蔻
- 《得配本草》肉豆蔻
- 《海药本草》肉豆蔻
- 《雷公炮制药性解》肉豆蔻
- 《中药炮制》肉豆蔻
- 《汤液本草》肉豆蔻
- 《药笼小品》肉豆蔻
- 《药性切用》肉豆蔻
- 《玉楸药解》肉豆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肉豆蔻
- 《证类本草》肉豆蔻
- 《中药学》肉豆蔻
- 《冯氏锦囊秘录》肉豆蔻
- 《顾松园医镜》肉豆蔻
- 《医学入门》肉豆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黄花棉、山黄麻、大叶黄花猛、山桃仔、黄花草、火叶黄花猛、苦麻赛葵、苦麻、黄花如意、山索血、山茶心、黄花虱麻头
味性:微甘;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瘀。用于感冒肠炎,痢疾,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疔疮,痈肿。赛葵
别名:唐大黄、台黄、土大黄、峪黄、籽黄、北大黄、大黄、格西古讷、野大黄、酸酸草、黄古卵子、苦大黄、华北大黄、祁黄、庄黄
味性:苦;性寒。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泻热解毒;凉血行瘀。主湿热黄疸;痢疾;经闭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痈肿疔毒;口舌糜烂;烧烫伤。山大黄
别名:野白纸扇、白蝴蝶、白茶、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土甘草、水藤根、假忍冬藤、蝴蝶藤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膀胱;肺;大肠经。
主治: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山甘草
别名:血见愁、血芙蓉、野石蚕、野薄荷、仁沙草、苦药菜、假紫苏、皱面草、方枝苦草、肺形草、肺形草、假午菜、粘毛石蚕、冲天泡、土红苏、皱面风、杰草、消炎草、四方草、四方枝苦草
味性:辛,凉。
归经:归肺;大肠经。
主治: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吐血,肠风下血,跌打损伤,痈肿,痔疮,流火。山藿香
别名: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三匹风、三叶莓、地杨梅、三爪风、三爪龙、三脚虎、红顶果、鸡冠果、野杨梅、蛇藨、地莓、蚕莓、三点红、狮子尾、疔疮药、蛇蛋果、地锦、三皮风、一点红、老蛇泡、蛇蓉草、蛇波藤、蛇八瓣、龙衔珠、小草莓、蛇不见、金蝉草、三叶藨、疗疮药、蛇皮藤、老蛇刺占、老蛇蔂、龙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头、蛇含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龙草、三匹草、蛇婆、蛇龟草、落地杨梅、血疔草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蛇莓(图)
别名: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刺黄连、老鼠刺、土黄连
味性:苦;性寒。
归经:脾;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燥湿;消肿;解毒。主湿热痢疾;腹泻;黄疸;肺痨咳血;咽喉痛;目赤肿痛;疮疡;湿疹。十大功劳根
别名:侧金盏、棋盘花、蜀其花、水芙蓉、栽秧花、镲钹花、擀杖花、吴葵华、白淑气花、蜀季花、麻杆花、舌其花、大蜀季花、果木花、木槿花、熟季花、秫秸花、端午花、大秫花、饼子花、公鸡花、单片花
味性:甘,寒。
归经:肺;大肠;膀胱经。
主治:和血润燥,通利二便。治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蜀葵花
别名:马蹄、羊蹄藤、夜关门、羊蹄甲、猪腰藤、马鞍藤、鹰爪风、缺月藤、燕尾藤
味性:苦,平。
归经:肾;大肠经。
主治:收敛固涩,解毒除湿。主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遗尿,尿频,白带,子宫脱垂,痢疾,痹痛,疝气,睾丸肿痛,湿疹,疮疖肿痛。双肾藤
别名:蔷、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蓼、水红花、药蓼子草、红蓼子草、白辣蓼、胡辣蓼、痛骨消、红辣蓼、假辣蓼、斑蕉萆、水辣蓼、小叶辣蓼、蓼、蔷虞、川寥、红蓼干草、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
味性:辛,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水蓼(图)
别名:水杨梅、水黄凿、青龙珠、穿鱼柳、假杨梅、水加橧、溪棉条、满山香、球花水杨梅、水里斜、水里树
味性:苦,平。
归经: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祛湿;散瘀止痛;止血敛疮。。主痢疾;肠炎;浮肿;痈肿疮毒;湿疹;溃疡不敛;创伤出血。水团花
别名:水石榴、小叶团花、白消木、鱼串鳃、地椒、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南布正、水益母、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水杨柳、小叶水团花、水毕鸡、串鱼木、水金口、小叶水杨梅、水泡木、水晶、水金铃、穿鱼串、绣球柳、绣球花、钉木树、小叶杨柳、杨柳渣子、沙金子、水红桃、水荔枝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治高热泻痢,牙痛,湿疹,外伤出血。水杨梅
别名:大香炉、天吊香、仰天盅、细金香炉、小金钟、蜂窝草、山牡丹、金石榴、七星坠地、化痰草、金杯草、紫金钟、柳叶花、向天石榴、九盏灯、葫芦草、细架金石榴、紫金种、七星附地、小朝天罐、九里堂根、小红参、七孔莲、小留行、竹叶地丁、小号王不留行、朝天石榴、紫花蛇舌草、金香炉、仰天钟
味性:辛,平。
归经:入肺、大肠、肝经。
主治:祛风化湿,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天香炉
别名:人苋、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六合草、半边珠、野黄麻、王碗捧真珠、粪斗草、血见愁、凤眼草、肉草、喷水草、小耳朵草、大青草、猫眼草、蚬草、叶里藏珠、痢疾草、野麻草、蚌壳草、铁灯碗、筒筒草、七盏灯、血布袋、布袋口、皮撮珍珠、珍珠草、瓢里珍珠、玉碗捧真珠、田螺草、野苦麻、猫眼菜、寒热草、叶里仙桃、金畚斗、金盘野苋菜、沙罐草、灯盏窝、金石榴、茶丝黄、水芥、下合草、瓦片草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肺;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积。主痢疾;泄泻;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小儿疳积;痈疖疮疡;皮肤湿疹。铁苋
别名:大酸味草、大老鸦酸、地麦子、紫酢浆草、红花柞浆草、大咸酸甜草、水酸芝、一粒雪、隔夜合、紫醉浆草、大叶酢浆草、三夹道
味性:酸,寒。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散瘀消肿,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肾盂肾炎,淋浊,白带,水泻,痢疾,痈疮,烫伤。铜锤草
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野蒿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血当归、癣药、土三七、萝卜奇、止血草、化血莲、牛大黄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土大黄
别名:大金发藓、独根草、眼丹药、小松柏、一口血、矮松树、万年杉、拳头草、千年松、一寸松、千年枞
味性:甘;寒;酸;咸;苦;凉;淡;平。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肺痨咳嗽;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二便不通。土马鬃
别名:吊瓜、土瓜、苦瓜莲、土瓜根、堵拉、耗子枕头、土花粉、山苦瓜、赤雹子、马雹儿子、土瓜仁
味性:苦,寒。
归经:归大肠;胃经。
主治:泻热,生津,破血,消瘀。治热病炳渴,黄疸,热结便秘,或小便不利,经闭,症癖,痈肿。王瓜根
别名:槐豆、野鸡子豆、金角子、金角儿、江南豆、水爪豆、风寒豆、黄豇豆、金花豹子、金豆子、羊角豆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肝;胃;大肠经。
主治:清肝,健胃,通便,解毒。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痢疾,便秘,痈肿疔毒。望江南子
别名:毛鸡腿子、野鸡膀子、蛤蟆草、山萝卜、翻白草[山东]、白头翁[湖北]、翻白菜、根头菜、野鸩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老鸦翎、老鸦瓜、地区草、白头翁、野鸠旁花、老鸦爪、翻白草、野鸡脖子、痢疾草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主治:祛风湿,解毒。治痢疾,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痫,疮疥。委陵菜
别名:天螺蛳、里牛、瓜牛、仆累、小牛螺、黄犊、蚹蠃、鼠蝓、蜗蠃、蜾蠃、蠡蠃、陵螺、山蜗、蠡牛、负壳蜒蚰、海羊、蜓蚰蠃、土牛儿、负壳蛞蝓、天螺、圆螺虫、无靥螺、肌母螺、蚹赢、蜗赢、蜾赢、彘赢、彘牛、海羊、蜒蚰赢、士牛儿
味性:咸,寒。
归经:膀胱;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痈肿疔毒,痔漏,小便不利。蜗牛(图)
别名: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
味性:苦,微温。
归经:入肺、脾、肾、大肠经。
主治: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乌桕
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味性:酸,温。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乌梅(图)
别名:文先果、奶浆果、树地瓜、映日果、明目果、密果、阿驲、阿驿、底珍、天生子、优昙钵、蜜果、文仙果、品仙果、挣桃
味性:甘,平。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果:润肺止咳,清热润肠。用于咳喘,咽喉肿痛,便秘,痔疮。根、叶:肠炎,腹泻;外用治痈肿。无花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