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凉性中药列表/9
|
- 破碗掌脚树
- 铺地罗伞
- 匍匐滨藜
- 蒲草根
- 蒲儿根
- 蒲葵根
- 蒲桃根皮
- 朴树叶
- 七里明
- 七叶薯
- 桤木
- 桤木皮
- 桤木枝梢
- 漆姑草
- 祁州一枝蒿
- 千里找根
- 千屈草
- 前胡
- 茜草藤
- 枪刀药
- 强壮莲座蕨
- 蔷薇根
- 茄叶一枝蒿
- 青骨藤
- 青海鸢尾子
- 青箭
- 青箭杆草
- 青酒缸
- 青兰
- 青藤子
- 青通草
- 青溪鳞毛蕨
- 青葙花
- 青葙子
- 青药
- 青鱼胆草
- 青竹蛇
- 清明菜
- 琼越线蕨
- 秋鼠曲草
- 楸木果
- 楸木皮
- 楸树
- 楸叶
- 球穗花千斤拔
- 曲毛露珠草
- 曲枝天冬
- 驱虫斑鸠菊
- 全缘凤尾蕨
- 拳参
- 人面子根皮
- 人面子叶
- 绒毛粉背蕨
- 绒毛桢楠
- 榕树
- 柔软石韦
- 揉白叶
- 肉根还阳参
- 肉郎伞
- 入地蜈蚣
- 瑞连草
- 瑞苓草
- 箬蒂
- 三叉凤尾蕨
- 三对节
- 三加皮
- 三台红花
- 三叶枫
- 三叶委陵菜根
- 三枝枪
- 伞梗虎耳草
- 伞莎草
- 散尾葵
- 散血草
- 散血莲
- 散血藤
- 桑芽茶
- 沙七
- 沙旋复花
- 沙枣树皮
- 砂茴香
- 莎草
- 莎草蕨
- 山芭蕉子
- 山白果
- 山白菊
- 山柏
- 山薄荷
- 山橙
- 山橙叶
- 山慈姑叶
- 山大刀
- 山丹
- 山甘草
- 山柑算盘子
- 山合香
- 山核桃皮
- 山核桃叶
- 山黑柳
- 山红稗
- 下一页
别名:野广石榴、炸腰果、老扫叶、水多尼、大号蒲淡、蓝屿野牡丹、老鼠丁根、翁登木、乌提子、山甜娘、酒瓶果、催生药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主肠炎;痢疾;肝炎;疟疾;偏头痛;咯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月经不调;难产;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痈疖肿毒;水火烫伤;湿疮;跌打伤肿。破碗掌脚树
别名:贴地空、嗽痨草、落地金牛、毛虫药、毛虫药公、老虎舌、毛脚皮皮
味性:微苦;辛;性凉。
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血;解毒消痈。主风湿关节痛;咳血;吐血;肠风下血;闭经;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痈;疔疮。铺地罗伞
别名:血参、补血薯、七爪金龙
味性:辛、微甘、苦,凉。
主治: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产后腹痛,通经,肺结核,咳血。块根2~3钱,水煎服或炖猪骨服。;跌打损伤:块根3~5钱,水煎服,并用鲜块根捣烂外敷。七叶薯

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漆姑、瓜槌草、牛毛粘、匿鼻药、大龙叶、瓜糙草、蛇牙草、牙齿草、沙子草、羊地草、小叶米粞草、踏地草、风米莱、虾子草、大龙草、虫牙草、鼻药、地兰、胎乌草、虎牙草
味性:苦,凉。
归经:肝;胃经。
主治: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漆姑草(图)



味性:苦辛,凉。
归经:归肺经。
主治: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前胡(图)
- 《中国药典》前胡
- 《中药大辞典》前胡
- 《中华本草》前胡
- 《本草纲目》前胡
- 《本草备要》前胡
- 《本草便读》前胡
- 《本草从新》前胡
- 《本草撮要》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害利》前胡
- 《本草害利》前胡
- 《本草经解》前胡
- 《本草经集注》前胡
- 《本草蒙筌》前胡
- 《本草求真》前胡
- 《本草图经》前胡
- 《本草易读》前胡
- 《本草择要纲目》前胡
- 《本经逢原》前胡
- 《得配本草》前胡
- 《滇南本草》前胡
- 《雷公炮炙论》前胡
- 《雷公炮制药性解》前胡
- 《名医别录》前胡
- 《中药炮制》前胡
- 《汤液本草》前胡
- 《吴普本草》前胡
- 《新修本草》前胡
- 《药鉴》前胡
- 《药笼小品》前胡
- 《药性切用》前胡
- 《玉楸药解》前胡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前胡
- 《证类本草》前胡
- 《中药学》前胡
- 《千金翼方》前胡
- 《外科全生集》前胡
- 《冯氏锦囊秘录》前胡
- 《顾松园医镜》前胡
- 《医学入门》前胡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味草、草鞋板、山蚂蝗、味噌草、蛆草、饿蜞蝇、三把苓、拿身草、蝴蜞木、蚂蝗木、羊带归、粘衣草、畏草、巴人草、水蛭草、豆子草、粘衣刺、路边鸡、路边肖、扁草子、逢人打、粘身草、金腰带、狗屙粘、蚂蟥草、蚂蟥根、化痰精、长叶粘巴草、旱蚂蟥
味性:苦,凉。
主治:清热,利湿,消积,散瘀。治咳嗽吐血,水肿,小儿疳积,痈疮溃疡,跌打损伤。青酒缸
别名:牛腿虱、鸡骨香、蟹鱼胆藤
味性:微苦,凉。
主治:清湿热,拔脓生肌。;痢疾:花3~5钱,水煎冲蜜糖1两服。;劳伤腰痛:茎1两,水煎冲米酒1两服。;疮疡脓肿:鲜叶捣烂外敷。;疮疡溃烂:茎叶或花适量,水煎外洗,并用茎叶研粉,撒患处。青藤子
别名:竹叶青、青竹丝、鸭公青、鸡胆豆、鸡冠果、鸡冠豆、圆子红豆、三椿
味性:苦;涩;性凉。
归经: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急性热病;急性肝炎;风火牙痛;跌打肿痛;痈疮肿毒;烧、烫伤。青竹蛇
别名:旱楸蒜台、金丝楸、梓桐、水桐
味性:树皮、根皮:苦,凉;叶:苦,凉;果实:苦,凉。
主治:树皮、根皮: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毒。;叶:解毒。外用治疮疡脓肿。;果实:清热利尿。用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楸树


别名:紫参、草河车、刀剪药、铜罗、虾参、地虾、山虾、山虾子、倒根草、破伤药、疙瘩参、回头参、山柳柳、石蚕、刀枪药、马峰七、牡蒙、众戎、音腹、伏菟、重伤、童肠、马行、拳头参、红苍术、红重楼、红蚤体、活血莲、红内消、马尾七、土马蜂、涩疙瘩、一口血、鸢头鸡、地蜂子、红三七、红地榆、地蚕子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镇惊,理湿消肿。治热病惊搐,破伤风,赤痢,痈肿,瘰疬。拳参(图)
别名:细叶榕、成树、榕树须
味性:叶:微苦、涩,凉;气根:微苦、涩,凉。
主治:叶:清热,解表,化湿。用于流行性感冒,疟疾,支气管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百日咳。;气根:发汗,清热,透疹。用于感冒高热,扁桃体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榕树
别名:粉桐叶、羊脆骨、睡眠果、狗肋巴
味性:苦,凉。
主治:叶:清热解毒。用于痢疾,急性胃肠炎,口腔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烧烫伤,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根:祛风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疼痛。;花: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揉白叶
别名:蜈蚣草、水娱蚣、倒地蜈蚣、倒麒麟、地蜈蚣、过路蜈蚣、过路鹅江、假七叶一枝花、七叶一枝枪、水蜈蚣
味性:苦;甘;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除热,去瘀,止痛。治痨热咳嗽,痢疾,跌打内伤,瘀血疼痛。入地蜈蚣
别名:白竻根、刺三甲、风党竻、苦粉竻、刺三加、苦刺头、三甲皮、鸡脚菜、刺五爪、三叶五加、香藤刺、三五加、鹅掌竻
味性:味苦;辛;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主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泄泻;痢疾;胁痛;黄疸;石淋;带下;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簕骨拘挛麻木;跌打骨折;痄腮;乳痈;疮疡肿毒;蛇虫咬伤。三加皮
别名:活血莲、眉风草、大叶凤凰尾巴草、凤丫蕨、凤丫草、眉凤草、羊角草、铁蕨、凤尾草
味性:微辛;寒;微苦;凉。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解毒。根茎:治目赤肿痛,眉棱骨痛,风湿关节痛,闭经;全草:治乳痈,肿毒。散血莲
别名:绞蛆爬、秃女子草、黄喇嘛、黄花蒿、蓼子朴、额勒森-阿拉坦-都拉苏、沙地旋覆花、黄蓬花、小旋覆花、山猫眼
味性:苦辛,凉。
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外感发热,小便不利,痈疮肿毒,黄水疮,湿疹。沙旋复花

别名:刚前胡、牛叫磨、沙茴香、沙前胡、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沙椒、花条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肺经。
主治:清热宣肺;祛痰散结;消肿止痛。主厨师发热;咽喉肿痛;咳喘;骨痨;瘰疬;疮疡;腰扭伤。砂茴香
别名:莎随、侯莎、地毛、山莎、回头青、香头草、野韭菜、猪荸荠、隔夜抽、地韭姜、地沟草、小三棱、米珠子、绍缩草、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吊马棕、土香草、薃侯、莎、缩缩草、猪毛青、三棱草
味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肝;肺经。
主治:行气,开郁,祛风。治胸闷不舒,皮肤风痒,痈肿。莎草
别名:野白菊、小雪花、白升麻、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马兰、红管药
味性:苦辛,凉。
主治:疏风清热解毒,祛痰镇咳。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疔疮肿毒,蛇咬,蜂螫。山白菊
别名:大丹叶、暗山公、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刀斧伤、血丝罗伞、大退七、刀伤木、金鸡爪、大罗伞、散血丹、假太竹、脂红叶、火简树、大口唇、驳节兰、假木竹、九节、九节木、弄楼子、九节仔头、锁脚贼
味性:苦;凉。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去湿。治扁桃体炎,白喉,疮疡肿毒,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山大刀
别名:野白纸扇、白蝴蝶、白茶、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土甘草、水藤根、假忍冬藤、蝴蝶藤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膀胱;肺;大肠经。
主治: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山甘草
别名:山稗子、红稗、浆果苔草、芭茅草
味性:根:苦、涩,凉;种子:甘、辛,平。
主治:根:调经止血。用于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种子: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用于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全草兼具根与种子之功用。山红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