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凉性中药列表/8
|
- 杧果叶
- 盲肠草
- 蟒蛇草
- 猫耳朵草
- 猫花
- 猫人参
- 猫须草
- 猫眼草
- 毛柄短肠蕨
- 毛柄锦香草
- 毛冬青叶
- 毛蜂斗草
- 毛花点草
- 毛花槭
- 毛黄堇
- 毛黄连
- 毛荚决明
- 毛茎马兰
- 毛蕨根
- 毛连
- 毛木通
- 毛千屈菜
- 毛稔
- 毛蕊花
- 毛药
- 毛叶黄药
- 毛轴牙蕨
- 毛嘴签
- 茅莓
- 帽兰
- 梅花冰片
- 梅花草
- 梅花刺果
- 虻虫
- 蒙古山萝卜
- 蒙自赤杨
- 猕猴桃枝叶
- 米碎花
- 米碎花根
- 米团花
- 密叶天胡荽
- 蜜桶花
- 棉花藤
- 闽粤千里光
- 明党参
- 母草
- 母菊
- 牡丹皮
- 木蝴蝶树皮
- 木棉
- 木棉根
- 木通
- 木绣球茎
- 木竹子皮
- 木锥花
- 墓头回
- 拿虎
- 奶浆木
- 南赤瓟
- 南方荚蒾
- 南瓜叶
- 南山藤
- 南蛇簕
- 尼泊尔鸢尾子
- 拟进里香
- 尿桶弓
- 牛蒡茎叶
- 牛蒡子
- 牛儿藤
- 牛耳枫
- 牛耳枫根
- 牛耳散血草
- 牛含水
- 牛奶树
- 牛奶子
- 牛藤
- 牛尾蒿
- 牛腰子果
- 扭肚藤
- 女儿茶
- 女儿红根
- 女儿红叶
- 女贞皮
- 女贞叶
- 糯米藤
- 糯米条
- 盘羊角
- 螃蟹脚
- 泡花子
- 泡囊草
- 蓬莱草
- 披针骨牌蕨
- 皮袋香
- 枇杷叶
- 蚍子草
- 片鸡尾草
- 偏瓣花根
- 屏风草
- 婆婆指甲菜
- 破头风
- 下一页
别名:鬼针草、黄花雾、玉盏载银杯、婆婆针、感冒草、豆渣草、鬼见愁、豆渣菜、狗札、细毛鬼针草、一包针、刘寄奴、跟人走、带人走、豆叉菜、杈杈草、牙金草、虾钳草、三叶婆婆针、路边针、三叉枪、一把针、引线包、金丝苦令、草鞋坪、粘身草、鬼菊菊
味性:味甘;微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健脾。主时行感冒;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暑湿吐泻;肠炎;痢疾;肠痈;小儿疳积;血虚黄肿;痔疮;蛇虫咬伤。盲肠草

别名:山啄咯、红花野牡丹、豹牙郎、豺狗舌、红爆牙狼、长叶金香炉、红芯猪牯稔、开口枣、雉头叶、鸡头木、射牙郎、黄狸胆、猛虎下山、红狗杆木
味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脾;肝经。
主治:解毒止痛;生肌止血。主痧气腹痛;痢疾;便血;月经过多;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毛稔
别名:红丝线、血见愁、野苦菜、野花毛辣角、十萼茄、双花红丝线、红珠草、耳附子、帮梨子、猫耳朵、野辣茄、山辣子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谈止,咳。主咳嗽;哮喘;痢疾;热淋;狂犬咬伤;疔疮红肿;外伤出血。毛药
别名:烧伤藤、节节藤
味性:微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烧烫伤:鲜嫩茎叶,捣烂取汁外涂;或用茎、叶研粉,冷开水浸泡取液外涂,日涂3~5次。;外伤出血:鲜嫩茎、叶、捣烂外敷,或用叶研粉撒患处。;疮疖红肿,湿疹,痈疮溃烂:茎、叶研粉,调茶油外涂。毛嘴签
别名:龙脑、龙脑香、脑子、冰片、片脑、冰片脑、梅花脑、天然冰片、老梅片、梅片
味性:辛;苦;凉。
归经:心;肺经。
主治:开窍醒神;散热止痛;明目去翳。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目赤翳膜;喉痹;口疮;痈肿;痔疮;蛲虫病。梅花冰片


别名:明沙参、粉沙参、山花、土人参、百丈光、天瓠、红党参、金鸡爪、山萝卜、明参
味性:甘微苦,凉。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清肺,化痰,平肝,和胃,解毒。治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亦,白带,疔毒疮疡。明党参(图)

别名:四方草、小叶蛇针草、铺地莲、四方拳草、蛇通管、气痛草、开怀草、水辣椒、齿叶母草、蝴蝶翼、毛毯草、细牛毒
味性:味微苦;淡;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感冒,急、慢性菌痢,肠炎,痈疖疔肿。母草



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牡丹根皮、丹根
味性:辛苦,凉。
归经:归心、肝、肾经。
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牡丹皮(图)
别名:英雄树、攀枝花、红棉
味性:花:甘、淡,凉。
主治:树皮、根:微苦,凉。花:清热利湿,解暑。用于肠炎,痢疾,暑天可作凉茶饮用。树皮: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根:散结止痛。胃痛,颈淋巴结结核。木棉(图)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
味性:苦,凉。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主治: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木通
- 《中药大辞典》木通
- 《中华本草》木通
- 《本草备要》木通
- 《本草便读》木通
- 《本草崇原》木通
- 《本草从新》木通
- 《本草撮要》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分经》木通
- 《本草害利》木通
- 《本草害利》木通
- 《本草害利》木通
- 《本草经解》木通
- 《本草求真》木通
- 《本草新编》木通
- 《本草易读》木通
- 《本草择要纲目》木通
- 《本经逢原》木通
- 《得配本草》木通
- 《滇南本草》木通
- 《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通
- 《中药炮制》木通
- 《汤液本草》木通
- 《药鉴》木通
- 《药笼小品》木通
- 《玉楸药解》木通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木通
- 《中药学》木通
- 《外科全生集》木通
- 《冯氏锦囊秘录》木通
- 《医学衷中参西录》木通
- 《顾松园医镜》木通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假夜来香、各山消、苦凉菜、帕格俄姆、帕空耸[傣语]、苦菜藤、通光散、团叶藤、春筋藤、双根藤、假猫豆、帕格牙姆、帕空耸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清热和胃。主感冒;风湿关节痛;腰痛;妊娠呕吐;食管癌;胃癌。南山藤
别名:老鸦枕头、猫爪簕、苦石莲、广石莲、青蛇子
味性:根、茎、叶:苦,凉;种仁:苦,寒。
主治:根、茎、叶:清热解暑,消肿,止痛,止痒。用于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皮肤搔痒,毒蛇咬伤。;种仁:清热利湿。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膀胱炎。南蛇簕
别名: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羊角、黑汉豆、三角果、雷公柴、亚婆树、金耳环、落地金钱
味性:味微苦;辛;性凉。
归经:心;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消肿;凉血解毒;收敛生肌。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烫火伤;溃疡。尿桶弓

别名:大力子、恶实、鼠粘子、黍粘子、蝙蝠刺、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大牛子、牛子、大牛了、土大酮子
味性:辛苦,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牛蒡子(图)
别名: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多德草、紫花草、道爪草、牛汉水、牛哈水
味性:味苦;性凉。
主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腺炎,尿道感染,荨麻疹,皮肤瘙痒。牛含水
别名:牛奶子、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牛乳药、大牛奶、多糯树、稔水冬瓜、铁牛入石、乳汁公树
味性:甘;微苦;性凉。
主治: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牛奶树

别名:阳春子、甜枣、麦粒子、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夏至蔸、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
味性:酸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牛奶子
别名:捆仙绳、糯米菜、糯米草、米浆藤、生扯拢、筲箕藤、铁箍蔓草、玄麻根、红米藤、红饭藤、雾水葛、自消散、铁节草、小铁箍、小粘药、红头带、红石薯、猪仔菜、贯线草、土加藤、糯米莱、蔓苎麻根、九股牛、小拔毒散、意心藤
味性:甘苦,凉。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糯米藤
别名:苦舌草、凤梨草、旺梨草、雷公锤草、大二郎箭、番梨仔草、旺菜癀、凤梨癀、痢症草
味性:味微苦;性凉。
归经:肺;心;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牙疳;泄泻;痢疾;痈疽疮毒;带状疱疹;湿疹;疥癣。蓬莱草




别名:卢橘、巴叶、枇杷、蜜枇杷叶、炙枇杷叶、芦桔叶
味性:苦,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枇杷叶(图)
- 《中国药典》枇杷叶
- 《中药大辞典》枇杷叶
- 《中华本草》枇杷叶
- 《本草备要》枇杷叶
- 《本草便读》枇杷叶
- 《本草乘雅半偈》枇杷叶
- 《本草从新》枇杷叶
- 《本草撮要》枇杷叶
- 《本草分经》枇杷叶
- 《本草分经》枇杷叶
- 《本草经解》枇杷叶
- 《本草经集注》枇杷叶
- 《本草蒙筌》枇杷叶
- 《本草求真》枇杷叶
- 《本草思辨录》枇杷叶
- 《本草新编》枇杷叶
- 《本草衍义》枇杷叶
- 《本草易读》枇杷叶
- 《本草择要纲目》枇杷叶
- 《本经逢原》枇杷叶
- 《滇南本草》枇杷叶
- 《雷公炮炙论》枇杷叶
- 《雷公炮制药性解》枇杷叶
- 《名医别录》枇杷叶
- 《中药炮制》枇杷叶
- 《新修本草》枇杷叶
- 《药笼小品》枇杷叶
- 《药性切用》枇杷叶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枇杷叶
- 《证类本草》枇杷叶
- 《中药学》枇杷叶
- 《千金翼方》枇杷叶
- 《冯氏锦囊秘录》枇杷叶
- 《顾松园医镜》枇杷叶
- 《医学入门》枇杷叶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云南]、小黄芩、半枝莲[云南]
味性:苦、微辛,凉。
主治:消炎退热,解毒消肿。;急、慢性胃炎:配方用,用量5钱。;痈疽肿毒,疥疮,体癣,手足癣:全草1~3钱,水煎服。;小儿走马牙疳:用全草放新瓦上焙干,研末撒布溃烂处。屏风草
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高脚鼠耳菜、山马齿苋、天青地白、铺地黄、岩马齿苋、卷耳、大鹅儿肠、鹅不食草
味性:甘;微苦;性凉。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湿热泄泻;肠风下血;乳痈;疔疮;高血压病。婆婆指甲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