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脾经的中药列表/4
|
- 甘松
- 甘遂
- 柑皮
- 柑叶
- 橄榄仁
- 鳡鱼
- 岗松根
- 杠香藤
- 高良姜
- 高粱
- 高山大戟
- 鸽卵
- 葛根
- 葛藟汁
- 隔山消
- 弓果藤
- 功劳子
- 狗宝
- 狗肝
- 狗狗秧
- 狗骨
- 狗肉
- 狗爪樟皮
- 枸杞叶
- 古羊藤
- 谷芽
- 瓜蒂
- 刮筋板
- 管仲
- 鹳骨
- 光板猫叶草
- 光叶地不容
- 广藿香
- 广西九里香根
- 广枝仁
- 鬼箭锦鸡儿
- 桂丁
- 桂皮
- 桂竹糖芥
- 鳜鱼
- 孩儿草
- 海龟胶
- 海红豆
- 海蝰
- 海萝
- 海虾
- 海月
- 蚶
- 汉中防己
- 蒿雀
- 豪猪毛刺
- 禾虫
- 禾叶墨斛
- 合欢花
- 合掌消
- 荷苞花
- 荷梗
- 荷叶
- 荷叶蒂
- 貉肉
- 鹤骨
- 鹤肉
- 鹤虱
- 黑大豆
- 黑大豆皮
- 黑萼棘豆
- 黑皮根
- 黑三棱
- 黑水鸡
- 黑芝麻
- 横经席叶
- 衡州乌药
- 红参
- 红大戟
- 红地榆
- 红豆
- 红豆蔻
- 红果冬青
- 红花锦鸡儿
- 红花岩黄芪
- 红马蹄乌
- 红木香
- 红楠皮
- 红芪
- 红曲
- 红三七
- 红升丹
- 红树皮
- 红泽兰
- 红直当药
- 荭草
- 喉咙草
- 猴头菌
- 厚朴
- 厚朴花
- 厚叶贯众
- 鲎肉
- 狐肠
- 狐狸尾
- 狐肉
- 下一页
别名: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主田、重泽、苦泽、陵藁、甘藁、鬼丑、陵津、肿手花根、白泽、陵泽、九头狮子草、头痛花、猫儿眼
味性:苦,寒。
归经:入脾、肺、肾经。
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甘遂(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遂
- 《中药大辞典》甘遂
- 《中华本草》甘遂
- 《本草纲目》甘遂
- 《本草备要》甘遂
- 《本草便读》甘遂
- 《本草乘雅半偈》甘遂
- 《本草崇原》甘遂
- 《本草从新》甘遂
- 《本草撮要》甘遂
- 《本草分经》甘遂
- 《本草分经》甘遂
- 《本草害利》甘遂
- 《本草经集注》甘遂
- 《本草蒙筌》甘遂
- 《本草求真》甘遂
- 《本草图经》甘遂
- 《本草新编》甘遂
- 《本草衍义》甘遂
- 《本草易读》甘遂
- 《本草择要纲目》甘遂
- 《本经逢原》甘遂
- 《长沙药解》甘遂
- 《得配本草》甘遂
- 《雷公炮炙论》甘遂
- 《名医别录》甘遂
- 《神农本草经》甘遂
- 《中药炮制》甘遂
- 《汤液本草》甘遂
- 《吴普本草》甘遂
- 《新修本草》甘遂
- 《药笼小品》甘遂
- 《药性切用》甘遂
- 《药征》甘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甘遂
- 《证类本草》甘遂
- 《中药学》甘遂
- 《千金翼方》甘遂
- 《外科全生集》甘遂
- 《冯氏锦囊秘录》甘遂
- 《顾松园医镜》甘遂
- 《医学入门》甘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木贼枫藤、万刺藤、犁头枫、黄豆树、倒挂金钩、倒金钩、干香藤、岩桐麻、青倒钩、犁头柴、舒力起、万子藤、倒钩柴、小金杠藤、青钩藤、闹钩、大力王、桶交藤、加吊藤、狂狗藤、马面草、木本蕹菜癀、木梗犁头尖、大叶牛奶香、六角枫藤
味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驱虫止痒。主风湿痹证;腰腿疼痛;口眼(wai)斜;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绦虫病;湿疹;顽癣;蛇犬咬伤。杠香藤
别名: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甘葛、葛麻茹、葛于根、黄葛根、葛条根、葛葛根、葛子根、鸡齐根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葛根(图)
- 《中国药典》葛根
- 《中药大辞典》葛根
- 《中华本草》葛根
- 《外治方》葛根
- 《本草备要》葛根
- 《本草便读》葛根
- 《本草乘雅半偈》葛根
- 《本草崇原》葛根
- 《本草从新》葛根
- 《本草撮要》葛根
- 《本草分经》葛根
- 《本草分经》葛根
- 《本草害利》葛根
- 《本草经解》葛根
- 《本草经集注》葛根
- 《本草蒙筌》葛根
- 《本草求真》葛根
- 《本草思辨录》葛根
- 《本草图经》葛根
- 《本草新编》葛根
- 《本草衍义》葛根
- 《本草易读》葛根
- 《本草择要纲目》葛根
- 《本经逢原》葛根
- 《长沙药解》葛根
- 《得配本草》葛根
- 《雷公炮制药性解》葛根
- 《名医别录》葛根
- 《神农本草经》葛根
- 《食疗本草》葛根
- 《中药炮制》葛根
- 《汤液本草》葛根
- 《吴普本草》葛根
- 《新修本草》葛根
- 《药鉴》葛根
- 《药笼小品》葛根
- 《药征》葛根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葛根
- 《证类本草》葛根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葛根
- 《中药学》葛根
- 《千金翼方》葛根
- 《顾松园医镜》葛根
- 《医学入门》葛根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苦羊藤、南苦参、老鸦咀、毛青才、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有毛老鸦嘴、老鸦嘴、鱼藤、苦参、小暗消
味性:苦微甘;凉。
归经:脾;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疟疾,感冒,胃痛,淋浊。古羊藤
别名:刮金板、刮金械、走马胎、云南土沉香、刮金槭、小霸王、岩石榴、水银茶、土沉香、红人太岁、红刮筋板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胃;肝;胆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抗疟。主症瘕;食积;臌胀;黄疸;疟疾。刮筋板
别名:番白叶、翻白地榆、槟榔仁整理本)、翻背白草、白头翁、涩疙瘩、地管子、地摈榔、白地榆、槟榔仁、地槟榔、马屎根、翻白叶、红地榆、翻转白、银毛委陵菜、番白草、地榆、赤地榆、精地白、光委陵、翻白菜、爬地茶、马水根、白薄草、紫地榆
味性:寒;苦涩。
归经: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消炎,凉血止血。治赤白痢疾,肠炎,胃痛,肺结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伤出血,疔疮。管仲
别名:藿香、排香草、刺蕊草、海藿香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广藿香(图)
别名:蓝色草、明萼草、甴曱草、黄蜂草、积药草、土夏枯草、由甲草、黄峰草、子哥利、红鼻王、火炭草、四方梗、鱼尾草、土夏顶替草、疳积草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清肝明目,消积止痢。治肝炎,急性结合膜炎,小儿食积,痢疾,颈淋巴结结核。孩儿草
别名:鹿角菜、鹿角、猴葵、纶、赤菜、牛毛菜、毛毛菜、红菜、胶菜、红毛菜、石花菜
味性:咸;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消食;祛风除湿;软坚化痰。主劳热;骨蒸;泄泻;痢疾;风湿痹痛;咳嗽;瘿瘤;痔疾。海萝
别名:土胆草、合掌草、神仙对坐草、硬皮草、合同硝、神仙对座草、肿三消、牛皮消、扶地龙、水马尾、抱茎白前、野豆蕉
味性:味苦;辛;性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消肿。主风湿痹痛;偏头痛;腰痛;月经不调;乳痈;痈肿疔毒。合掌消
别名:赖桐花、贞桐花、百日红、洋海棠、合包花、状元红、抽须红、龙穿花、香盏花、香带花、香斗花、龙船花、真珠花、红龙船花、赪桐花、香袋花、珍珠花、珍珠梧桐、大叶红花倒水莲、木通莲、宾亮
味性:甘;平。
归经:脾经。
主治:安神;止血。主心悸失眠;痔疮出血。荷苞花
别名:胡麻、油麻、巨胜、脂麻、胡麻子、狗虱、乌麻、乌麻子、油麻子、黑油麻、巨胜子、黑脂麻、乌芝麻、小胡麻
味性:甘,平。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黑芝麻
别名:红牙大戟、红牙戟、紫大戟、广大戟、南大戟、将军草、野黄萝卜、红芽大戟、云南大戟、红其根、红萝卜、走沙黄、红心薯、土人参
味性:苦,寒。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泻水逐饮;解毒散结。主水肿胀满;痰饮喘急;痈疮肿毒。红大戟
别名:红黄芪、黄芪
味性:甘;温。
归经:心;肺;脾;肾经。
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红花岩黄芪
别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内风消、土木香、内红消、浙江紫荆皮、广福藤、冷饭包、大活血、小血藤、大红袍、小钻、钻骨风、紫金藤、香藤根、过山龙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治气滞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红木香
别名:扭子七、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螺丝三七、血三七、算盘七、九龙盘、九牛、荞叶七、钻山狗、荞莲、蜈蚣草、盘龙七、牡蒙、荞麦三七、散血丹、紫参七
味性:苦;涩;性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散血,止血,行气,调经。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红三七
别名:五灵升药、大红升、大升丹、小金丹
味性:辛;热。
归经:脾;肺经。
主治:拔毒提脓;去腐生肌;杀虫燥湿。主疔疮痈疽;瘘管窦道;瘿瘤瘰疬;乳癌乳痈;疥癣;湿疹;梅毒;一切顽疮久溃不敛;晦暗紫黑;脓出不畅;腐肉不去;新肉难生。红升丹
别名:游龙、茏古、红草、天蓼、石龙、茏鼓、水荭、大蓼、荭蓼、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红、岿、龙、水红、红蓼、朱蓼、白水荭苗、蓼草、水红花草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荭草(图)
别名: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铜钱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汉先桃草、喉辫草、小一口血、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牛桃、金牛草、汉先挑草、喉癣草、清明花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头痛;赤眼;风湿痹痛;哮喘;淋浊;疗疮肿毒;烫火伤;蛇咬伤;跌打损伤。喉咙草
别名:狸尾豆、龙狗尾、兔尾草、尾萼豆、大叶狸尾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肝;心;脾;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水通淋。主感冒;小儿肺炎;黄疸;腹痛泻;瘰疬;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砂淋尿血;妇女中劳伤。狐狸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