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脾经的辛味中药列表/4
|
- 山蒟
- 山蜡梅
- 山绿茶
- 山麻黄
- 山枇杷
- 山漆树
- 山吴萸果
- 山樱桃
- 杉材
- 杉木
- 蛇百子
- 蛇地钱
- 蛇退步
- 麝香
- 麝香壳
- 伸筋草
- 神曲
- 升麻
- 生姜
- 生姜皮
- 生漆
- 石草鞋
- 石蝉草
- 石灰
- 石南实
- 莳萝子
- 使君子根
- 使君子叶
- 蜀漆
- 树刁
- 水茴香
- 水蓼
- 丝棉木
- 松蒿
- 苏合香
- 苏头
- 檀香
- 藤乌头
- 天目木姜子
- 天南星
- 天蓬草
- 铁马鞭
- 铁线莲
- 茼蒿
- 土常山
- 土大黄
- 土瓜狼毒
- 土桂皮
- 土荆芥
- 土荆皮
- 土良姜
- 土木香
- 土田七
- 维氏假瘤蕨
- 乌药
- 乌药叶
- 乌药子
- 无莿根
- 无患子中仁
- 吴茱萸根
- 芜菁
- 芜菁甘蓝子
- 芜菁子
- 芜荑
- 蜈蚣七
- 五气朝阳草
- 西藏鸡爪草
- 菥蓂子
- 喜马拉雅紫茉莉
- 香桂皮
- 香橼
- 香樟根
- 小白薇
- 小巢菜
- 小九节铃
- 小灵丹
- 小柳拐
- 小南木香
- 小蒜
- 小叶蛇总管
- 新疆延胡索
- 新木姜子
- 杏叶
- 杏叶防风
- 旋花苗
- 雪猪油
- 血满草
- 血人参
- 鸦椿卫矛
- 鸭儿芹果
- 延胡索
- 芫花
- 芫花根
- 岩豇豆
- 岩椒草
- 岩青兰
- 兖州卷柏
- 秧青
- 羊踯躅根
- 杨梅叶蚊母树根
- 下一页
别名:酒饼藤、石蒟、穿壁风、爬岩香、石南藤、廿四症、上树风、二十四症、满天香、小风藤、山萎绿藤、香藤、钻骨风、辣椒姜、见风追、过节风、于节风、上树蛇、抱蛇、水蒌、血姜、山老叶、也侧苗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寒咳喘;疝气痛。山蒟
别名:朱桃、麦樱、牛桃、英桃、婴桃、英豆、李桃、奈桃、梅槐、山婴桃、毛樱桃、野樱桃、山豆子、梅桃、野樱挑
味性:辛;甘;平。
归经:脾;肾经。
主治:健脾,益气,固精。主食积泻痢,便秘,脚气,遗精滑泄。山樱桃
别名:原麝香、香脐子、寸草、麝脐香、臭子、当门子、脐香、四味臭、腊子、遗香、心结香、生香、元寸香
味性:辛,温。
归经:归心、脾经。
主治: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麝香(图)
- 《中国药典》麝香
- 《中药大辞典》麝香
- 《中华本草》麝香
- 《本草备要》麝香
- 《本草便读》麝香
- 《本草崇原》麝香
- 《本草从新》麝香
- 《本草撮要》麝香
- 《本草分经》麝香
- 《本草经集注》麝香
- 《本草蒙筌》麝香
- 《本草求真》麝香
- 《本草图经》麝香
- 《本草新编》麝香
- 《本草易读》麝香
- 《本草择要纲目》麝香
- 《得配本草》麝香
- 《雷公炮炙论》麝香
- 《雷公炮制药性解》麝香
- 《名医别录》麝香
- 《神农本草经》麝香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麝香
- 《食疗本草》麝香
- 《汤液本草》麝香
- 《新修本草》麝香
- 《药笼小品》麝香
- 《药性切用》麝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麝香
- 《证类本草》麝香
- 《中药学》麝香
- 《千金翼方》麝香
- 《医方考》麝香
- 《外科全生集》麝香
- 《冯氏锦囊秘录》麝香
- 《顾松园医镜》麝香
- 《医学入门》麝香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毛草、立筋草、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筋骨草、凤尾伸筋、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伸筋草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
味性:甘辛微苦,凉。
归经:入肺、脾、胃经。
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升麻(图)
- 《中国药典》升麻
- 《中药大辞典》升麻
- 《中华本草》升麻
- 《本草纲目》升麻
- 《本草备要》升麻
- 《本草便读》升麻
- 《本草乘雅半偈》升麻
- 《本草崇原》升麻
- 《本草从新》升麻
- 《本草撮要》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分经》升麻
- 《本草害利》升麻
- 《本草经解》升麻
- 《本草经集注》升麻
- 《本草蒙筌》升麻
- 《本草求真》升麻
- 《本草图经》升麻
- 《本草新编》升麻
- 《本草易读》升麻
- 《本草择要纲目》升麻
- 《本经逢原》升麻
- 《长沙药解》升麻
- 《得配本草》升麻
- 《滇南本草》升麻
- 《雷公炮炙论》升麻
- 《雷公炮制药性解》升麻
- 《名医别录》升麻
- 《神农本草经》升麻
- 《中药炮制》升麻
- 《汤液本草》升麻
- 《吴普本草》升麻
- 《新修本草》升麻
- 《药鉴》升麻
- 《药笼小品》升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升麻
- 《证类本草》升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升麻
- 《中药学》升麻
- 《千金翼方》升麻
- 《外科全生集》升麻
- 《冯氏锦囊秘录》升麻
- 《顾松园医镜》升麻
- 《医学入门》升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姜、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脾经。
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生姜(图)
- 《中国药典》生姜
- 《中药大辞典》生姜
- 《中华本草》生姜
- 《本草纲目》生姜
- 《本草备要》生姜
- 《本草便读》生姜
- 《本草从新》生姜
- 《本草撮要》生姜
- 《本草分经》生姜
- 《本草分经》生姜
- 《本草害利》生姜
- 《本草经解》生姜
- 《本草经解》生姜
- 《本草求真》生姜
- 《本草思辨录》生姜
- 《本草图经》生姜
- 《本草新编》生姜
- 《本草衍义》生姜
- 《本草易读》生姜
- 《本草择要纲目》生姜
- 《本经逢原》生姜
- 《长沙药解》生姜
- 《得配本草》生姜
- 《雷公炮制药性解》生姜
- 《食疗本草》生姜
- 《食物疗法》生姜
- 《中药炮制》生姜
- 《汤液本草》生姜
- 《药鉴》生姜
- 《药笼小品》生姜
- 《药性切用》生姜
- 《药征续编》生姜
- 《饮食须知》生姜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生姜
- 《证类本草》生姜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生姜
- 《中药学》生姜
- 《千金翼方》生姜
- 《外科全生集》生姜
- 《冯氏锦囊秘录》生姜
- 《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姜
- 《饮膳正要》生姜
- 《中医饮食营养学》生姜
- 《顾松园医镜》生姜
- 《医学入门》生姜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火伤叶、胡椒草、散血胆、豆瓣七、散血丹、石马菜、豆瓣绿、红豆瓣、石瓜子、三叶稔
味性:辛;凉。
归经:肺;脾;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主肺热咳喘;麻疹;疮毒;癌肿;烧烫伤;跌打损伤;肾炎水肿。石蝉草
别名:垩灰、希灰、石垩、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五味、白虎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
主治: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治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疣。内服止泻痢,崩带。石灰
别名:蔷、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蓼、水红花、药蓼子草、红蓼子草、白辣蓼、胡辣蓼、痛骨消、红辣蓼、假辣蓼、斑蕉萆、水辣蓼、小叶辣蓼、蓼、蔷虞、川寥、红蓼干草、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
味性:辛,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水蓼(图)
别名:白皂树、明开夜合、桃叶卫矛、白杜、鸡血兰、白桃树、野杜仲、白樟树、南仲根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湿,活血,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衄血,漆疮,痔疮。丝棉木
别名: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虎掌、半夏精、蛇头天南星、虎掌南星、虎膏、蛇芋、三棒子、药狗丹、大扁老鸦芋头、斑杖、蛇六谷、野芋头、蛇木芋、鬼南星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天南星(图)
别名:雀舌草、雪里花、吴檀、寒草、金线吊葫芦、瓜子草、指甲草、雪里开花、滨繁缕、小红娘、漫水草、文集草、鹅儿肠、兰衣参、麻丝菜、黄瓜草
味性:辛;性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治伤风感冒,痢疾,痔漏,跌打损伤。天蓬草
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野蒿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血当归、癣药、土三七、萝卜奇、止血草、化血莲、牛大黄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土大黄
别名:土肉桂、假桂皮、小粘药、山肉桂
味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胃;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寒;温经适血;止痛。主风寒痹痛;腰痛;经闭;痛经;跌打肿痛;胃脘寒痛;腹痛;虚寒泄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蛇咬伤。土桂皮
别名: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红泽兰、天仙草、臭草、火油根、香藜草、臭蒿、藜荆芥、鸭脚草、臭藜霍、洋蚂蚁草、虎骨香、虱子草、狗咬、火油草、痱子草、杀虫草、大本马齿苋
味性:辛,温。
归经: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土荆芥
别名:姜三七、竹叶三七、小田七、竹田七、毛七、贼佬姜、三七姜、姜叶三七、姜七、姜田节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散瘀;止痛;止血。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土田七
别名: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根、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肝、肾、膀胱。
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乌药(图)
- 《中国药典》乌药
- 《中药大辞典》乌药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乌药
- 《本草备要》乌药
- 《本草便读》乌药
- 《本草乘雅半偈》乌药
- 《本草从新》乌药
- 《本草撮要》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经解》乌药
- 《本草蒙筌》乌药
- 《本草求真》乌药
- 《本草思辨录》乌药
- 《本草图经》乌药
- 《本草新编》乌药
- 《本草衍义》乌药
- 《本草易读》乌药
- 《本草择要纲目》乌药
- 《本经逢原》乌药
- 《得配本草》乌药
- 《滇南本草》乌药
- 《雷公炮制药性解》乌药
- 《中药炮制》乌药
- 《汤液本草》乌药
- 《药鉴》乌药
- 《药笼小品》乌药
- 《玉楸药解》乌药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乌药
- 《证类本草》乌药
- 《中药学》乌药
- 《冯氏锦囊秘录》乌药
- 《顾松园医镜》乌药
- 《医学入门》乌药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山甜茶、白菇茶、辣梨茶、狮子藤、虾须藤、过山龙、骨疼搜、红脑藤、藤茶、铁甲将军、母猪精藤、田浦茶、背带藤
味性:辛;苦;凉。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化湿;清热解毒。主夏季感冒;风湿痹痛;痈疽肿毒;湿疮湿疹。无莿根
别名:葑、须、薞芜、荛、大芥、蔓菁、葑苁、芥、九英菘、九英蔓菁、诸葛菜、台菜、鸡毛菜、大头菜、狗头芥、蕵芜、五美菜
味性:苦辛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经。
主治:消食下气,解毒消肿。主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咳嗽;疔疮痈肿。芜菁(图)
别名:臭芜荑、黄榆、毛榆、山榆、殿蓎、无夷、芜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芜荑、大果榆糊、无荑、无姑、、大果榆树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消积杀虫。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芜荑(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芜荑
- 《中药大辞典》芜荑
- 《中华本草》芜荑
- 《本草纲目》芜荑
- 《本草便读》芜荑
- 《本草乘雅半偈》芜荑
- 《本草崇原》芜荑
- 《本草从新》芜荑
- 《本草撮要》芜荑
- 《本草分经》芜荑
- 《本草经集注》芜荑
- 《本草蒙筌》芜荑
- 《本草求真》芜荑
- 《本草图经》芜荑
- 《本草衍义》芜荑
- 《本草衍义》芜荑
- 《本草择要纲目》芜荑
- 《本经逢原》芜荑
- 《得配本草》芜荑
- 《海药本草》芜荑
- 《雷公炮制药性解》芜荑
- 《名医别录》芜荑
- 《神农本草经》芜荑
- 《食疗本草》芜荑
- 《新修本草》芜荑
- 《药笼小品》芜荑
- 《玉楸药解》芜荑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芜荑
- 《证类本草》芜荑
- 《中药学》芜荑
- 《千金翼方》芜荑
- 《冯氏锦囊秘录》芜荑
- 《顾松园医镜》芜荑
- 《医学入门》芜荑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鸡嗦子花、凤凰抱蛋、独龙抢宝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肝;肾;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蜈蚣七
别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水杨梅、龙须草、萝卜叶、绿水草、草本水杨梅、老五叶、海棠菜、兰布政、状晕药、路边青
味性:苦、辛;性寒。
归经:肝、脾、大肠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腰腿痹痛,痢疾,崩漏白带,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咽痛,瘰疬。五气朝阳草
别名:白龙须、白薇、水辣子根、老妈妈针线包、蛇辣子、白藤、娃儿藤、野辣椒、三十六荡、关腰草、沉夭儿、青龙藤、金线包、山辣子、凌羊角草
味性:味苦、辛;性微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郐盘通络;活血止痛。主风湿骨痛肝炎,胃溃疡,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小白薇
别名:翘摇、元修菜、野蚕豆、漂摇草、雀野豆、野豌豆、雀野豌豆、白翘摇、苕子、白花苕菜、小野麻豌、柱尖、摇车、翘摇车、野碗豆、雀野碗豆
味性:味辛;甘;性平。
归经:肺;大肠;脾;胃经。
主治:解表利湿,活血止血。治黄病、疟疾、鼻衄、白带。小巢菜
别名:小五爪龙、五爪金龙、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小红花、钢丝绊、小红袍、跳三步、石猴子、九节莲、飞石莲
味性:辛;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能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小九节铃
别名:南木香、地擅香、藤子暗消、小楠木香、土木香、打鼓藤、串石藤、毛叶子寒药、白防己、金不换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寒凝气滞胃痛;胆绞痛;腹部胀满疼痛;消化不良;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瘀痛。小南木香
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蜘蛛香、山当归、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药、九月白花草、天蓬草、土当归、满身串、三足蝉、白花箭、蛇倒退、白花草、马蹄防风、阳山臭、犁头尖、清当归、羊膻臭、马蹄叶、地胡椒、小羊膻、九牛燥、羊山臭、消气草、兔耳防风、小英雄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肝经。
主治: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杏叶防风
别名:接骨药、大血草、接骨丹、血管草、苛草、接骨木、榆古兴那布、红山花、接骨草、珍珠麻
味性:辛甘,温。
归经:归脾;肾经。
主治:祛风,利水,散瘀,通络。治急、慢性肾炎,风湿疼痛,风疹瘙痒,小儿麻痹后遗症,扭伤,骨折。血满草
别名:玄胡素、元胡、延胡、玄胡索、元胡索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延胡索(图)
- 《中国药典》延胡索
- 《中药大辞典》延胡索
- 《中华本草》延胡索
- 《本草纲目》延胡索
- 《本草备要》延胡索
- 《本草便读》延胡索
- 《本草乘雅半偈》延胡索
- 《本草从新》延胡索
- 《本草撮要》延胡索
- 《本草分经》延胡索
- 《本草分经》延胡索
- 《本草分经》延胡索
- 《本草分经》延胡索
- 《本草害利》延胡索
- 《本草经解》延胡索
- 《本草蒙筌》延胡索
- 《本草求真》延胡索
- 《本草新编》延胡索
- 《本草择要纲目》延胡索
- 《本经逢原》延胡索
- 《得配本草》延胡索
- 《海药本草》延胡索
- 《中药炮制》延胡索
- 《汤液本草》延胡索
- 《药笼小品》延胡索
- 《药性切用》延胡索
- 《玉楸药解》延胡索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延胡索
- 《证类本草》延胡索
- 《中药学》延胡索
- 《冯氏锦囊秘录》延胡索
- 《妇人大全良方》延胡索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根皮]、芫、去水、败花、赤芫、儿草、毒鱼、杜芫、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芫条花、野丁香花、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银腰带、小叶金腰带、毒老鼠花、紫金花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水肿;膨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芫花(图)
别名:臭节草、松风草、石胡椒、臭沙子、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草、蛇盘草、烫伤草、地通花、蛇皮草、山羊草、铜脚一支蒿、九牛二虎草、二号黄药
味性:辛;苦;性凉。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解表;截疟;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疟疾;胃肠炎;跌打损伤;痈疽疮肿;烫伤。岩椒草
别名:金不换、金扁柏、金扁桃、石养草、田鸡爪、花肺金、茯苓蕨、飞扬蕨、烂皮蛇、扇卷柏、石卷枯、金花草、千年柏、孔雀毛、地柏拟、红凤尾草、鸡胶裂、凤凰尾、不黄草、墙边柏、饼花草、花眉胶、枯叶草、细叶金鸡尾、地侧柏、虎牙骨、虎毛草、肺经草、松柏草、石卷柏、地柏枝、柏叶草、小柏、蜈蚣草、山扁柏、黄河婆草、墙柏、红蕨仔草、干蕨基、金扁担、鹿茸草、凤凰衣、卷筋草
味性:辛,平。
归经:肺;肝;心;脾经。
主治:凉血,止血,化痰,定喘,利水,消肿。治吐血,衄血,脱肛下血,痰嗽,哮喘,黄疸,水肿,淋病,带下,烫伤。兖州卷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