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脾经的辛味中药列表/2
|
- 对叶四块瓦
- 多穗蓼
- 峨参
- 莪术
- 鹅臎
- 法半夏
- 法罗海
- 防风
- 防风花
- 防已
- 枫香寄生
- 枫香树根
- 枫香树叶
- 枫香脂
- 蜂胶
- 佛手
- 佛手柑根
- 伏龙肝
- 匐地风毛菊
- 釜脐墨
- 附地菜
- 附子
- 腹水草
- 干姜
- 干漆
- 柑皮
- 柑叶
- 岗松根
- 杠香藤
- 高良姜
- 葛根
- 弓果藤
- 狗爪樟皮
- 刮筋板
- 光叶地不容
- 广藿香
- 广西九里香根
- 桂丁
- 桂皮
- 海红豆
- 汉中防己
- 合掌消
- 鹤骨
- 鹤虱
- 衡州乌药
- 红豆蔻
- 红花锦鸡儿
- 红木香
- 红楠皮
- 红升丹
- 红泽兰
- 荭草
- 喉咙草
- 厚朴
- 鲎肉
- 胡萝卜子
- 胡荽
- 虎耳草
- 虎耳还魂草
- 护心草
- 花斑叶
- 花姬蛙
- 花椒
- 花椒叶
- 花脸细辛
- 化橘红
- 槐耳
- 黄花铁线莲
- 黄菀
- 黄樟
- 藿香
- 鸡眼草
- 鸡爪草
- 积雪草
- 蓟罂粟
- 假木豆
- 假鹰爪根
- 建兰花
- 建兰叶
- 箭杆风
- 江南地不容
- 姜黄
- 姜炭
- 降香
- 椒目
- 金耳环
- 金橘叶
- 金荞麦茎叶
- 金雀根
- 荆三棱
- 九翅豆蔻
- 九节菖蒲
- 九仙草
- 九子连环草
- 韭根
- 酒饼叶
- 酒酿
- 橘饼
- 橘根
- 橘红
- 下一页
别名:四叶莲、四块瓦、四儿风、四叶箭、金薄荷、四叶麻、四叶对、四叶金、四叶一枝花、四大天王、金大王、四对金
味性:辛,平。
归经:心;脾;肾经。
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止痒。主感冒;咳喘;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疖;月经不调。对叶四块瓦
别名:土田七[四川]、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味性:甘、辛、微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肺三经。
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峨参
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蓝心姜、黑心姜、姜七、蓬莪茂、蓬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文术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莪术(图)
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肝;肺经。
主治:理气止痛;止咳平喘。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法罗海
别名:铜芸、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屏风、风肉、回云、回草、百种
味性:辛甘,温。
归经:归膀胱、肝、脾经。
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防风(图)
- 《中国药典》防风
- 《中药大辞典》防风
- 《中华本草》防风
- 《本草纲目》防风
- 《本草备要》防风
- 《本草便读》防风
- 《本草乘雅半偈》防风
- 《本草崇原》防风
- 《本草从新》防风
- 《本草撮要》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害利》防风
- 《本草经解》防风
- 《本草经集注》防风
- 《本草蒙筌》防风
- 《本草求真》防风
- 《本草图经》防风
- 《本草新编》防风
- 《本草易读》防风
- 《本草择要纲目》防风
- 《本经逢原》防风
- 《长沙药解》防风
- 《得配本草》防风
- 《雷公炮制药性解》防风
- 《名医别录》防风
- 《神农本草经》防风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防风
- 《中药炮制》防风
- 《吴普本草》防风
- 《新修本草》防风
- 《药鉴》防风
- 《药笼小品》防风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防风
- 《证类本草》防风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防风
- 《中药学》防风
- 《千金翼方》防风
- 《外科全生集》防风
- 《冯氏锦囊秘录》防风
- 《侣山堂类辩》防风
- 《顾松园医镜》防风
- 《医学入门》防风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虾蚶草、百子痰梗、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柿寄生、扁枝寄生、吊杀猢狲、上树猢狲、铁角狲儿、枫上寄生、大叶枫寄生、枫香懈寄生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法风除湿;舒筋活血;止咳化痰;止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疼痛;劳伤咳嗽;崩漏带下;产后血气虚。枫香寄生
别名:灶心土、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内黄土
味性: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温中燥湿,止呕止血。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伏龙肝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味性:辛甘,热。
归经:心;肾;脾经。
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附子(图)
- 《中国药典》附子
- 《中药大辞典》附子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附子
- 《外治方》附子
- 《本草纲目》附子
- 《本草备要》附子
- 《本草便读》附子
- 《本草乘雅半偈》附子
- 《本草崇原》附子
- 《本草从新》附子
- 《本草撮要》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分经》附子
- 《本草经解》附子
- 《本草经集注》附子
- 《本草蒙筌》附子
- 《本草求真》附子
- 《本草思辨录》附子
- 《本草新编》附子
- 《本草衍义》附子
- 《本草易读》附子
- 《本草择要纲目》附子
- 《本经逢原》附子
- 《长沙药解》附子
- 《得配本草》附子
- 《雷公炮炙论》附子
- 《名医别录》附子
- 《神农本草经》附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子
- 《中药炮制》附子
- 《吴普本草》附子
- 《新修本草》附子
- 《药鉴》附子
- 《药笼小品》附子
- 《药征》附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附子
- 《证类本草》附子
- 《中药学》附子
- 《千金翼方》附子
- 《瘴疟指南》附子
- 《冯氏锦囊秘录》附子
- 《侣山堂类辩》附子
- 《医学衷中参西录》附子
- 《顾松园医镜》附子
- 《医学入门》附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两头爬、两头粘、两头镇、仙桥草、钓鱼竿、钓竿藤、爬岩红、两头生根、疗疮草、翠梅草、毛叶仙桥、两头蛇、三节两梗、霜里红、两头根、吊线风、梅叶伸筋、金鸡尾、倒地龙、吊杆风、叶下红、双头粘、散血丹、两头绷、惊天雷、万里云、仙人搭桥、二头马兰、蟹珠草、过山龙、汤生草、金桑鸟草、天桥草、过天桥、一条筋、秋草、穿山鞭、疔疮草、金叠鸟草
味性:苦、辛,凉。
归经:归肝;脾;肾经。
主治:行水;消肿;散瘀;解毒。主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烫伤;毒蛇咬伤。腹水草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
味性:辛、热。
归经:入脾、胃、肺经。
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干姜(图)
- 《中国药典》干姜
- 《中药大辞典》干姜
- 《中华本草》干姜
- 《本草纲目》干姜
- 《本草备要》干姜
- 《本草便读》干姜
- 《本草乘雅半偈》干姜
- 《本草崇原》干姜
- 《本草从新》干姜
- 《本草撮要》干姜
- 《本草分经》干姜
- 《本草分经》干姜
- 《本草害利》干姜
- 《本草害利》干姜
- 《本草经解》干姜
- 《本草经解》干姜
- 《本草经集注》干姜
- 《本草求真》干姜
- 《本草思辨录》干姜
- 《本草新编》干姜
- 《本草易读》干姜
- 《本草择要纲目》干姜
- 《本经逢原》干姜
- 《长沙药解》干姜
- 《得配本草》干姜
-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姜
- 《名医别录》干姜
- 《神农本草经》干姜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姜
- 《中药炮制》干姜
- 《汤液本草》干姜
- 《吴普本草》干姜
- 《新修本草》干姜
- 《药鉴》干姜
- 《药笼小品》干姜
- 《药性切用》干姜
- 《药征》干姜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姜
- 《证类本草》干姜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姜
- 《中药学》干姜
- 《千金翼方》干姜
- 《医学衷中参西录》干姜
- 《饮膳正要》干姜
- 《顾松园医镜》干姜
- 《医学入门》干姜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漆树、漆渣、漆底、漆脚、续合筒、黑漆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破瘀,消积,杀虫。治妇女经闭,症瘕,瘀血,虫积。干漆(图)
- 《中国药典》干漆
- 《中药大辞典》干漆
- 《中华本草》干漆
- 《本草便读》干漆
- 《本草乘雅半偈》干漆
- 《本草崇原》干漆
- 《本草从新》干漆
- 《本草分经》干漆
- 《本草经集注》干漆
- 《本草蒙筌》干漆
- 《本草求真》干漆
- 《本草图经》干漆
- 《本草衍义》干漆
- 《本草易读》干漆
- 《本经逢原》干漆
- 《长沙药解》干漆
- 《得配本草》干漆
-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漆
- 《名医别录》干漆
- 《神农本草经》干漆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漆
- 《中药炮制》干漆
- 《汤液本草》干漆
- 《吴普本草》干漆
- 《新修本草》干漆
- 《药笼小品》干漆
- 《药性切用》干漆
- 《药征续编》干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漆
- 《证类本草》干漆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漆
- 《中药学》干漆
- 《千金翼方》干漆
- 《顾松园医镜》干漆
- 《医学入门》干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木贼枫藤、万刺藤、犁头枫、黄豆树、倒挂金钩、倒金钩、干香藤、岩桐麻、青倒钩、犁头柴、舒力起、万子藤、倒钩柴、小金杠藤、青钩藤、闹钩、大力王、桶交藤、加吊藤、狂狗藤、马面草、木本蕹菜癀、木梗犁头尖、大叶牛奶香、六角枫藤
味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驱虫止痒。主风湿痹证;腰腿疼痛;口眼(wai)斜;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绦虫病;湿疹;顽癣;蛇犬咬伤。杠香藤
别名: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甘葛、葛麻茹、葛于根、黄葛根、葛条根、葛葛根、葛子根、鸡齐根
味性:甘辛,平。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葛根(图)
- 《中国药典》葛根
- 《中药大辞典》葛根
- 《中华本草》葛根
- 《外治方》葛根
- 《本草备要》葛根
- 《本草便读》葛根
- 《本草乘雅半偈》葛根
- 《本草崇原》葛根
- 《本草从新》葛根
- 《本草撮要》葛根
- 《本草分经》葛根
- 《本草分经》葛根
- 《本草害利》葛根
- 《本草经解》葛根
- 《本草经集注》葛根
- 《本草蒙筌》葛根
- 《本草求真》葛根
- 《本草思辨录》葛根
- 《本草图经》葛根
- 《本草新编》葛根
- 《本草衍义》葛根
- 《本草易读》葛根
- 《本草择要纲目》葛根
- 《本经逢原》葛根
- 《长沙药解》葛根
- 《得配本草》葛根
- 《雷公炮制药性解》葛根
- 《名医别录》葛根
- 《神农本草经》葛根
- 《食疗本草》葛根
- 《中药炮制》葛根
- 《汤液本草》葛根
- 《吴普本草》葛根
- 《新修本草》葛根
- 《药鉴》葛根
- 《药笼小品》葛根
- 《药征》葛根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葛根
- 《证类本草》葛根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葛根
- 《中药学》葛根
- 《千金翼方》葛根
- 《顾松园医镜》葛根
- 《医学入门》葛根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刮金板、刮金械、走马胎、云南土沉香、刮金槭、小霸王、岩石榴、水银茶、土沉香、红人太岁、红刮筋板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胃;肝;胆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抗疟。主症瘕;食积;臌胀;黄疸;疟疾。刮筋板
别名:藿香、排香草、刺蕊草、海藿香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广藿香(图)
别名:土胆草、合掌草、神仙对坐草、硬皮草、合同硝、神仙对座草、肿三消、牛皮消、扶地龙、水马尾、抱茎白前、野豆蕉
味性:味苦;辛;性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消肿。主风湿痹痛;偏头痛;腰痛;月经不调;乳痈;痈肿疔毒。合掌消
别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内风消、土木香、内红消、浙江紫荆皮、广福藤、冷饭包、大活血、小血藤、大红袍、小钻、钻骨风、紫金藤、香藤根、过山龙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治气滞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红木香
别名:五灵升药、大红升、大升丹、小金丹
味性:辛;热。
归经:脾;肺经。
主治:拔毒提脓;去腐生肌;杀虫燥湿。主疔疮痈疽;瘘管窦道;瘿瘤瘰疬;乳癌乳痈;疥癣;湿疹;梅毒;一切顽疮久溃不敛;晦暗紫黑;脓出不畅;腐肉不去;新肉难生。红升丹
别名:游龙、茏古、红草、天蓼、石龙、茏鼓、水荭、大蓼、荭蓼、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红、岿、龙、水红、红蓼、朱蓼、白水荭苗、蓼草、水红花草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荭草(图)
别名: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铜钱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汉先桃草、喉辫草、小一口血、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牛桃、金牛草、汉先挑草、喉癣草、清明花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头痛;赤眼;风湿痹痛;哮喘;淋浊;疗疮肿毒;烫火伤;蛇咬伤;跌打损伤。喉咙草
别名:石荷叶、狮子耳、耳聋草、金丝荷叶、金丝吊芙蓉、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系系叶、天荷叶、丝棉吊梅、猪耳草、狮子草、金钱荷叶、金线莲、石丹药、佛耳草、丝丝草、蟹壳草、搽耳草、猫耳朵、耳朵草、红丝络、红线草、红线绳、水耳朵、月下红、金丝草、耳朵红、铜钱草、倒垂莲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虎耳草(图)
别名:香椒、大花椒、椒目、大椒、秦椒、蜀椒、南椒、巴椒、蓎藙、汗椒、陆拨、汉椒、川椒、点椒、檓
味性:辛,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花椒(图)
别名:化州桔红、橘红、毛橘红、光七爪、光五爪、化皮、化州橘红、化州陈皮、柚皮橘红、毛化、柚类橘红、兴化红、毛柑、毛化红、赖橘红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化痰,理气,健胃,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化橘红
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藿香(图)
- 《中药大辞典》藿香
- 《中华本草》藿香
- 《本草纲目》藿香
- 《本草备要》藿香
- 《本草便读》藿香
- 《本草乘雅半偈》藿香
- 《本草从新》藿香
- 《本草撮要》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害利》藿香
- 《本草害利》藿香
- 《本草经解》藿香
- 《本草经集注》藿香
- 《本草蒙筌》藿香
- 《本草求真》藿香
- 《本草图经》藿香
- 《本草新编》藿香
- 《本草易读》藿香
- 《本草择要纲目》藿香
- 《本经逢原》藿香
- 《得配本草》藿香
- 《雷公炮制药性解》藿香
- 《中药炮制》藿香
- 《汤液本草》藿香
- 《新修本草》藿香
- 《药鉴》藿香
- 《药笼小品》藿香
- 《玉楸药解》藿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藿香
- 《证类本草》藿香
- 《中药学》藿香
- 《外科全生集》藿香
- 《冯氏锦囊秘录》藿香
- 《顾松园医镜》藿香
- 《医学入门》藿香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人字草、三叶人字草、掐不齐、老鸦须、铺地锦、白斑鸠窝、斑珠科、公母草、牛黄黄、炸古基、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鸳鸯草、夜关门、铺地龙、蚂蚁草、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小延边草、花生草、白萹蓄、小关门、瞎眼草、小号苍蝇翼、红骨丹、白扁蓄、小号苍蝇草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肝;脾;肺;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疟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鸡眼草
别名:崩大碗、马蹄草、雷公根、蚶壳草、铜钱草、落得打、连钱草、地钱草、老公根、葵蓬菜、崩口碗、地棠草、大马蹄草、土细辛、钱凿口、复箸碗草、鲎圭草、遍地香、灯盏菜、牛浴菜、野荠菜、马脚迹、遍地金钱草、半边月、老鸦碗、酒杯菜、破铜钱、半边钱、地浮萍、野冬苋菜、土细辛、刚果龙、缺碗草芋子草、芽黄草、草如意、含壳草、乞食碗、老豺碗、大水钱、破铜钱草、老鸭确定、铁灯盏、半边碗、透骨草、跳破碗、雷公碗、地细辛、地排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积雪草(图)
别名:千斤拔、野蚂蝗、曱甴草、野马蝗、千金不藤、或打、甲由草、假绿豆、白毛千斤拔
味性:辛;甘;寒。
归经:入肺;脾;大肠;肾经。
主治:清热,凉血,强筋,壮骨,健脾利湿。主治喉痛,腹泻,跌打损伤,骨折,内伤吐血。假木豆
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姜黄(图)
- 《中国药典》姜黄
- 《中药大辞典》姜黄
- 《中华本草》姜黄
- 《本草纲目》姜黄
- 《本草备要》姜黄
- 《本草便读》姜黄
- 《本草乘雅半偈》姜黄
- 《本草从新》姜黄
- 《本草撮要》姜黄
- 《本草分经》姜黄
- 《本草分经》姜黄
- 《本草经解》姜黄
- 《本草蒙筌》姜黄
- 《本草求真》姜黄
- 《本草思辨录》姜黄
- 《本草图经》姜黄
- 《本草易读》姜黄
- 《本草择要纲目》姜黄
- 《本经逢原》姜黄
- 《得配本草》姜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姜黄
- 《中药炮制》姜黄
- 《新修本草》姜黄
- 《药笼小品》姜黄
- 《药性切用》姜黄
- 《玉楸药解》姜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姜黄
- 《证类本草》姜黄
- 《中药学》姜黄
- 《千金翼方》姜黄
- 《冯氏锦囊秘录》姜黄
- 《饮膳正要》姜黄
- 《顾松园医镜》姜黄
- 《医学入门》姜黄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土细辛、一块瓦、长花轴细辛、大叶细辛、大叶山茨菇、小洋紫苏、盆上金耳环、龙须草、马蹄细辛、小犁头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脾;胃经。
主治:散寒,止咳。平喘,止痛。治风寒咳嗽,哮喘,腹中寒痛,龋齿痛,跌打损伤。金耳环
别名:菊形双瓶梅、太原菖、京菖蒲、陕西菖、节菖蒲、小菖蒲、九节离、外菖蒲、京玄参、鸡爪莲、穿骨七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芳香开窍,化痰,安神。热病昏迷,痰浊蒙窍,癫痫,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胸腹胀闷。外敷痈疽疮癣。九节菖蒲
别名:山柏枝、绿珊瑚、撒花一棵针、一棵松、九龙草、珍珠草、小星宿草、细须草、酒草、酒仙草、撒花一颗针、一颗松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解表清热;祛风止痉。主感冒;中暑;小儿肺炎;惊风。九仙草
别名:珠串珠、夜白鸡、串白鸡、硬九头狮子草、肉连环、连环草、九节虫、一串纽子、一串纽子、野节兰、连珠三七、铜锤草
味性:辛;微苦;微寒。
归经:肝;脾经。
主治:散结,解毒,活血,舒筋。治瘰疬,扁桃体炎,痔疮,跌打损伤。九子连环草
别名:山橘叶、狗牙花、鸡爪校、宝塔子、鸡爪香、鸡爪兰、串珠酒饼叶、串珠、鸡爪藤、鸡爪风、山桔叶、假酒饼叶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疟疾,水肿,跌打损伤,风疹,疥癣,烂脚。酒饼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