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脾经的温性中药列表/2
|
- 釜脐墨
- 蝮蛇
- 干漆
- 甘松
- 鳡鱼
- 杠香藤
- 隔山消
- 狗肝
- 狗骨
- 狗肉
- 狗爪樟皮
- 刮筋板
- 广藿香
- 广西九里香根
- 桂丁
- 桂皮
- 海虾
- 蚶
- 蒿雀
- 禾虫
- 鹤骨
- 黑萼棘豆
- 衡州乌药
- 红参
- 红地榆
- 红豆蔻
- 红花岩黄芪
- 红木香
- 红楠皮
- 红芪
- 红曲
- 红泽兰
- 荭草
- 厚朴
- 厚朴花
- 狐肉
- 胡萝卜子
- 胡荽
- 花斑叶
- 花姬蛙
- 花椒
- 花脸细辛
- 化橘红
- 鲩鱼
- 黄颔蛇骨
- 黄颔蛇头
- 黄花堇菜
- 黄花铁线莲
- 黄芪
- 黄耆
- 黄羊油
- 黄樟
- 火腿
- 藿香
- 鸡肝
- 鸡肉
- 鸡肉参
- 鸡血藤
- 鸡爪草
- 鲚鱼
- 檵花根
- 家白蚁
- 假蒟
- 假鹰爪根
- 尖连蕊茶根
- 箭杆风
- 姜黄
- 姜炭
- 降香
- 角蒿
- 金顶蘑
- 金耳环
- 金沸草
- 金橘根
- 金雀花
- 金乌贼(海螵蛸)
- 九翅豆蔻
- 九节菖蒲
- 九龙根
- 九牛造
- 九香虫
- 韭根
- 酒饼叶
- 酒酿
- 橘饼
- 橘红
- 橘红珠
- 橘皮
- 蒟酱
- 绢毛木姜子
- 卡密
- 苦草
- 宽羽线蕨
- 昆明山海棠
- 兰屿肉豆蔻
- 狼膏
- 狼肉
- 狸肉
- 犁头尖
- 黎豆
- 下一页
别名: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灶土蛇、烂肚腹虺、虺、反鼻、土虺蛇、反鼻蛇、碧飞、方胜板、土锦、灰地匾、狗屙蝮、烂肚蝮、地扁蛇
味性:甘,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祛风,攻毒。治麻风,癞疾,皮肤顽痹,瘰疬,痔疾。蝮蛇
别名:漆树、漆渣、漆底、漆脚、续合筒、黑漆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破瘀,消积,杀虫。治妇女经闭,症瘕,瘀血,虫积。干漆(图)
- 《中国药典》干漆
- 《中药大辞典》干漆
- 《中华本草》干漆
- 《本草便读》干漆
- 《本草乘雅半偈》干漆
- 《本草崇原》干漆
- 《本草从新》干漆
- 《本草分经》干漆
- 《本草经集注》干漆
- 《本草蒙筌》干漆
- 《本草求真》干漆
- 《本草图经》干漆
- 《本草衍义》干漆
- 《本草易读》干漆
- 《本经逢原》干漆
- 《长沙药解》干漆
- 《得配本草》干漆
-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漆
- 《名医别录》干漆
- 《神农本草经》干漆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漆
- 《中药炮制》干漆
- 《汤液本草》干漆
- 《吴普本草》干漆
- 《新修本草》干漆
- 《药笼小品》干漆
- 《药性切用》干漆
- 《药征续编》干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漆
- 《证类本草》干漆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漆
- 《中药学》干漆
- 《千金翼方》干漆
- 《顾松园医镜》干漆
- 《医学入门》干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木贼枫藤、万刺藤、犁头枫、黄豆树、倒挂金钩、倒金钩、干香藤、岩桐麻、青倒钩、犁头柴、舒力起、万子藤、倒钩柴、小金杠藤、青钩藤、闹钩、大力王、桶交藤、加吊藤、狂狗藤、马面草、木本蕹菜癀、木梗犁头尖、大叶牛奶香、六角枫藤
味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驱虫止痒。主风湿痹证;腰腿疼痛;口眼(wai)斜;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绦虫病;湿疹;顽癣;蛇犬咬伤。杠香藤
别名:刮金板、刮金械、走马胎、云南土沉香、刮金槭、小霸王、岩石榴、水银茶、土沉香、红人太岁、红刮筋板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胃;肝;胆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抗疟。主症瘕;食积;臌胀;黄疸;疟疾。刮筋板
别名:藿香、排香草、刺蕊草、海藿香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广藿香(图)
别名:红黄芪、黄芪
味性:甘;温。
归经:心;肺;脾;肾经。
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红花岩黄芪
别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内风消、土木香、内红消、浙江紫荆皮、广福藤、冷饭包、大活血、小血藤、大红袍、小钻、钻骨风、紫金藤、香藤根、过山龙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治气滞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红木香
别名:游龙、茏古、红草、天蓼、石龙、茏鼓、水荭、大蓼、荭蓼、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红、岿、龙、水红、红蓼、朱蓼、白水荭苗、蓼草、水红花草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荭草(图)
别名:香椒、大花椒、椒目、大椒、秦椒、蜀椒、南椒、巴椒、蓎藙、汗椒、陆拨、汉椒、川椒、点椒、檓
味性:辛,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花椒(图)
别名:化州桔红、橘红、毛橘红、光七爪、光五爪、化皮、化州橘红、化州陈皮、柚皮橘红、毛化、柚类橘红、兴化红、毛柑、毛化红、赖橘红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化痰,理气,健胃,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化橘红
别名: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芪、箭芪、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
味性:甘,微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耆
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藿香(图)
- 《中药大辞典》藿香
- 《中华本草》藿香
- 《本草纲目》藿香
- 《本草备要》藿香
- 《本草便读》藿香
- 《本草乘雅半偈》藿香
- 《本草从新》藿香
- 《本草撮要》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害利》藿香
- 《本草害利》藿香
- 《本草经解》藿香
- 《本草经集注》藿香
- 《本草蒙筌》藿香
- 《本草求真》藿香
- 《本草图经》藿香
- 《本草新编》藿香
- 《本草易读》藿香
- 《本草择要纲目》藿香
- 《本经逢原》藿香
- 《得配本草》藿香
- 《雷公炮制药性解》藿香
- 《中药炮制》藿香
- 《汤液本草》藿香
- 《新修本草》藿香
- 《药鉴》藿香
- 《药笼小品》藿香
- 《玉楸药解》藿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藿香
- 《证类本草》藿香
- 《中药学》藿香
- 《外科全生集》藿香
- 《冯氏锦囊秘录》藿香
- 《顾松园医镜》藿香
- 《医学入门》藿香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红藤、活血藤、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味性:苦甘,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鸡血藤(图)
别名:蛤药、酿苦瓜、封口好、毕拨子、假荖、蛤荖、假蒌、猪拨菜、蛤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荜拨、巴岩香、蛤蒟、不拨子、木柄蒌、荜拨子、钻骨风、臭蒌
味性:苦;性温。
归经:心;肺;脾;大肠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活络;消肿。主风寒咳喘;风湿痹痛;脘腹胀满;泄泻痢疾;产后脚肿;跌打损伤。假蒟
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
味性:辛苦,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姜黄(图)
- 《中国药典》姜黄
- 《中药大辞典》姜黄
- 《中华本草》姜黄
- 《本草纲目》姜黄
- 《本草备要》姜黄
- 《本草便读》姜黄
- 《本草乘雅半偈》姜黄
- 《本草从新》姜黄
- 《本草撮要》姜黄
- 《本草分经》姜黄
- 《本草分经》姜黄
- 《本草经解》姜黄
- 《本草蒙筌》姜黄
- 《本草求真》姜黄
- 《本草思辨录》姜黄
- 《本草图经》姜黄
- 《本草易读》姜黄
- 《本草择要纲目》姜黄
- 《本经逢原》姜黄
- 《得配本草》姜黄
- 《雷公炮制药性解》姜黄
- 《中药炮制》姜黄
- 《新修本草》姜黄
- 《药笼小品》姜黄
- 《药性切用》姜黄
- 《玉楸药解》姜黄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姜黄
- 《证类本草》姜黄
- 《中药学》姜黄
- 《千金翼方》姜黄
- 《冯氏锦囊秘录》姜黄
- 《饮膳正要》姜黄
- 《顾松园医镜》姜黄
- 《医学入门》姜黄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乌曲玛保、羊角草、羊角蒿、羊羝角棵、乌确玛尔布、落豆秧、透骨草、草藤、大力草、野芝麻、老鹳嘴棵、鳖肚草、独角虎、羊犄角、鸡嘴儿、猪牙菜
味性:温,苦、甘。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滋补强壮。治产后乳少,久病虚弱,头晕,贫血。角蒿(图)
别名:土细辛、一块瓦、长花轴细辛、大叶细辛、大叶山茨菇、小洋紫苏、盆上金耳环、龙须草、马蹄细辛、小犁头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脾;胃经。
主治:散寒,止咳。平喘,止痛。治风寒咳嗽,哮喘,腹中寒痛,龋齿痛,跌打损伤。金耳环
别名:生血草[云南]、一颗血、坝齿花、金鹊花、黄雀花、阳雀花、猪蹄花、斧头花、甲鱼嘴花、阳鹊花
味性:酸、涩,温。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补肾壮阳,接骨止血。用于肾虚阳痿;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骨折。金雀花
味性:咸、涩,温。
归经:归脾、肾经。
主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1)收敛止血:用于吐血、便血、崩漏。配茜草、棕榈炭、五倍子治子宫出血。;(2)制酸止带:用于胃酸过多、赤白带下。金乌贼(海螵蛸)
别名:菊形双瓶梅、太原菖、京菖蒲、陕西菖、节菖蒲、小菖蒲、九节离、外菖蒲、京玄参、鸡爪莲、穿骨七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芳香开窍,化痰,安神。热病昏迷,痰浊蒙窍,癫痫,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胸腹胀闷。外敷痈疽疮癣。九节菖蒲
别名:山橘叶、狗牙花、鸡爪校、宝塔子、鸡爪香、鸡爪兰、串珠酒饼叶、串珠、鸡爪藤、鸡爪风、山桔叶、假酒饼叶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祛风,利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疟疾,水肿,跌打损伤,风疹,疥癣,烂脚。酒饼叶
别名:枸酱、蒟子、土荜拨、大荜拨、蒟青、槟榔蒟、青蒌、香荖、芦子、蒟酱、土荜茇、大荜茇、摈榔蒟、青萎、大芦子、青蒟、槟榔蒌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经。
主治:温中,下气,散结,消痰。治心腹冷痛,吐泻,虫痛,咳逆上气。蒟酱
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昆明山海棠
别名:犁头七、犁头草、土半夏[福建、广西、云南]、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老鼠尾、小野芋、野附子、小独角莲、芋头草、大叶半夏、土半夏、三角青、山半夏、小独脚莲、土巴豆、药狗丹、芋头七、百步还原、金半夏、百步大兴安岭原、独脚莲、耗子尾巴、山茨菇、犁头半夏、观音芋、野芋蛋、野芋荷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散瘀,止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疗疮,瘰疬,疥癣。犁头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