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肝经的辛味中药列表/2
|
- 大风子
- 大浮萍
- 大块瓦
- 大绿藤
- 大山黧豆
- 大细辛
- 大叶花椒
- 大叶黄杨根
- 大叶云实
- 单根木
- 胆矾
- 胆南星
- 胆星
- 当归
- 倒触伞
- 倒扣草
- 倒生莲
- 倒扎龙
- 灯笼果
- 灯台莲
- 滴水珠
- 地柏枝
- 地草果
- 地锦草
- 地乌
- 地血香
- 滇瑞香
- 吊灯花
- 吊干麻
- 跌打老
- 丁公藤
- 东北雷公藤
- 东北延胡索
- 东紫堇
- 豆豉姜
- 杜衡
- 杜仲藤
- 杜仲叶
- 对节树根
- 钝叶蔷薇
- 多茎野豌豆
- 莪术
- 鹅不食草
- 鹅脚板
- 法罗海
- 番杏
- 方叶五月茶
- 防风
- 防风花
- 粉霜
- 粉叶地锦
- 风花菜
- 枫柳皮
- 枫香树根
- 枫香树叶
- 蜂毒
- 蜂胶
- 凤尾贯众
- 佛手
- 佛手柑
- 佛手露
- 佛指甲
- 芙蓉根
- 芙蓉花
- 芙蓉叶
- 匐地风毛菊
- 釜脐墨
- 腐婢
- 附地菜
- 腹水草
- 干漆
- 柑叶
- 杠香藤
- 葛上亭长
- 狗脚草根
- 狗毛
- 狗缨子
- 枸橘
- 谷精草
- 刮筋板
- 关白附
- 关白附子
- 光头前胡
- 光叶巴豆
- 广西九里香
- 广香藤
- 广玉兰
- 桂花跌打
- 桂花子
- 桂皮
- 过江龙
- 过江龙子
- 过山枫
- 过山消根
- 过坛龙
- 过腰蛇
- 海风藤
- 海南蒟
- 海通
- 海芋
- 下一页
别名:大薸、猪姆莲、水浮萍、大浦藻、浮萍、水浮莲、天浮萍、水浮萍;大浦藻、浮薸、连花薸、水白菜、草包草、水鞭蓉、翻萍、大番萍、水荷莲、肥猪草、红莴苣
味性:辛,寒。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凉血,活血,利尿除湿。治荨麻疹,丹毒,水臌,湿疮,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大浮萍
别名:马蹄细辛、苕叶细辛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祛痰;活血解毒;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喘;牙痛;中暑腹痛;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蛇咬伤。大细辛
别名:石胆、毕石、君石、黑石、铜勒、基石、立制石、石液、制石浓、鸭嘴胆矾、翠胆矾、蓝矾、制石液、胆子矾
味性:酸辛,寒。
归经:肝;胆经。
主治: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胆矾(图)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味性:甘辛,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当归(图)
- 《中国药典》当归
- 《中药大辞典》当归
- 《中华本草》当归
- 《食疗方》当归
- 《本草纲目》当归
- 《本草备要》当归
- 《本草便读》当归
- 《本草乘雅半偈》当归
- 《本草崇原》当归
- 《本草从新》当归
- 《本草撮要》当归
- 《本草分经》当归
- 《本草分经》当归
- 《本草分经》当归
- 《本草分经》当归
- 《本草害利》当归
- 《本草害利》当归
- 《本草经解》当归
- 《本草经集注》当归
- 《本草蒙筌》当归
- 《本草求真》当归
- 《本草图经》当归
- 《本草新编》当归
- 《本草衍义》当归
- 《本草易读》当归
- 《本草择要纲目》当归
- 《本经逢原》当归
- 《长沙药解》当归
- 《得配本草》当归
- 《滇南本草》当归
- 《雷公炮炙论》当归
- 《雷公炮制药性解》当归
- 《名医别录》当归
- 《神农本草经》当归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当归
- 《中药炮制》当归
- 《汤液本草》当归
- 《吴普本草》当归
- 《新修本草》当归
- 《药鉴》当归
- 《药笼小品》当归
- 《药性切用》当归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当归
- 《证类本草》当归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当归
- 《中药学》当归
- 《千金翼方》当归
- 《外科全生集》当归
- 《冯氏锦囊秘录》当归
- 《医学衷中参西录》当归
- 《中医饮食营养学》当归
- 《顾松园医镜》当归
- 《医学入门》当归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蔷薇莓、空心藨、七叶饭消扭、空筒泡、白花暗洞、三月莓、五月泡、三月泡、白花三月泡、划船泡、龙船泡
味性:涩;微辛苦;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止咳,收敛止血,解毒,接骨。主肺热咳嗽,小儿百日咳,咯血,小儿惊风,月经不调,痢疾,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倒触伞
别名: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倒钩草、倒梗草、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牛七风、白牛七、鹅膝、倒捋草、倒吞吞、倒挂草、鸡骨癀、牛獭鼻、倒刺草、虎鞭草、粘身草、鸭脚节、铁马鞭、撮鼻草、倒勒草、鸡豚草、土常山、掇鼻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肝;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表,利水,活血。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倒扣草
别名:倒水莲、花老鼠、尾生根、石上凤尾草、金鸡尾、盘龙莲、仙人架桥、定草根、刷把草、青丝还阳、姜公久鱼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活血散瘀,去风湿,通关节。治吐血,衄血,咳嗽痰多,黄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倒生莲
别名:一滴珠、一粒珠、石半夏、水半夏、制蛇子、独叶一枝花、心叶半夏、石蜘蛛、石里开、独龙珠、蛇珠、岩芋、水滴珠、独叶一支花、天灵芋、岩珠、深山半夏、水滴珠岩芋、单叶半夏、地金莲、夏无影、岩隙子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解表止痛,散结消肿。用于毒蛇咬伤,胃痛,腰痛;外用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滴水珠
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地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山扁柏、细叶狼鸡、并草、发治草、高脚红萝卜、夹韦草、帅石草、石掌柏、四叶菜、岩花、石松柏、千步还阳、百叶卷柏、伤寒草、曲兰草、软鸡草、拨云草、黄疸卷柏、金花草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肝;胆;肺经。
主治:止血,清热,利湿。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创伤出血,黄疸,淋病,小儿惊风。地柏枝
别名:奶浆草、铺地锦、铺地红、血见愁、卧蛋草、雀儿卧蛋、小虫儿卧蛋、地联、夜光、承夜、地噤、地锦、酱瓣草、草血竭、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红莲草、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境草、血见愁草、小虫儿卧单、铁线草、普瓣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铺地草被单草、星星草、斑雀草、多叶果、凤凰窝、龙头狮子草
味性:辛,平。
归经:归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痢疾,泄泻,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地锦草
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红吹风、南蛇风、过山龙藤、海风藤、大叶过山龙、大通血香、大红袍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地血香
别名:桂花矮陀陀、黄山皮条、构皮岩陀、万年青矮陀陀、桂花岩陀、野瑞香、西南瑞香、小鼠皮、开花矮陀陀、细叶寡鸡蛋树皮、鼠皮黄、山皮条、雪花枸、月月绿、金腰带、矮陀陀、冷水跌打、银丝矮陀、黄皮杜仲、黄根枸皮、千年不落叶
味性:辛涩,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滇瑞香
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老虎麻、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钓鱼竿、大钧鱼竿、苦通皮、菜虫药、南蛇根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骨折伤痛;闭经;疮疡溃烂;头癣;阴痒。吊干麻
别名:怀、蘅薇香、牡、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榷香、杜衡葵、土细辛、钹儿草、杜葵、南细辛、马辛、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杜、蘹香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肾;膀胱经。
主治: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杜衡(图)
别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鸡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胶藤、红杜仲、白杜仲、软羌藤、九牛藤、鸡嘴藤、老鸦嘴、松筋藤、白胶藤、土续断、大种笔须藤、小白皮芯、结衣藤
味性:苦、微辛,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杜仲藤
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蓝心姜、黑心姜、姜七、蓬莪茂、蓬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文术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莪术(图)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鹅不食草
别名: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犁头草、香草、金锁匙、白花仔、蛇咬革、羊膻草、骚羊古、瘙疡股、蛇倒退、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蛇咬草、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土人参、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鹅脚板
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肝;肺经。
主治:理气止痛;止咳平喘。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法罗海
别名:铜芸、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屏风、风肉、回云、回草、百种
味性:辛甘,温。
归经:归膀胱、肝、脾经。
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防风(图)
- 《中国药典》防风
- 《中药大辞典》防风
- 《中华本草》防风
- 《本草纲目》防风
- 《本草备要》防风
- 《本草便读》防风
- 《本草乘雅半偈》防风
- 《本草崇原》防风
- 《本草从新》防风
- 《本草撮要》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分经》防风
- 《本草害利》防风
- 《本草经解》防风
- 《本草经集注》防风
- 《本草蒙筌》防风
- 《本草求真》防风
- 《本草图经》防风
- 《本草新编》防风
- 《本草易读》防风
- 《本草择要纲目》防风
- 《本经逢原》防风
- 《长沙药解》防风
- 《得配本草》防风
- 《雷公炮制药性解》防风
- 《名医别录》防风
- 《神农本草经》防风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防风
- 《中药炮制》防风
- 《吴普本草》防风
- 《新修本草》防风
- 《药鉴》防风
- 《药笼小品》防风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防风
- 《证类本草》防风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防风
- 《中药学》防风
- 《千金翼方》防风
- 《外科全生集》防风
- 《冯氏锦囊秘录》防风
- 《侣山堂类辩》防风
- 《顾松园医镜》防风
- 《医学入门》防风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瓦松、瓦花、滇瓦花、石花、石根、九头狮子草、岩如意
味性:味甘;微辛;性微寒。
归经:肺;肾;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风湿。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佛指甲
别名:拒霜花、片掌花、四面花、转观花、醉酒芙蓉、文官花、九头花、七星花、富常花、霜降花、山芙蓉、胡索花、旱芙蓉、三变花
味性:辛;微苦;凉。
归经:肺;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主肺热咳嗽;吐血;目赤肿痛;崩漏;白带;腹泻;腹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芙蓉花
别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变花、木棉、拒霜叶、芙蓉花叶、铁箍散
味性:辛;苦;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肺凉血,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芙蓉叶
别名: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凉粉叶、铁箍散、六月冻、臭黄荆、观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树、糯米糊、捏担糊、墨子稔、豆腐木
味性:味苦;微辛;性寒。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消肿。治疟疾,泻痢,痈,疔,肿毒,创伤出血。腐婢
别名:两头爬、两头粘、两头镇、仙桥草、钓鱼竿、钓竿藤、爬岩红、两头生根、疗疮草、翠梅草、毛叶仙桥、两头蛇、三节两梗、霜里红、两头根、吊线风、梅叶伸筋、金鸡尾、倒地龙、吊杆风、叶下红、双头粘、散血丹、两头绷、惊天雷、万里云、仙人搭桥、二头马兰、蟹珠草、过山龙、汤生草、金桑鸟草、天桥草、过天桥、一条筋、秋草、穿山鞭、疔疮草、金叠鸟草
味性:苦、辛,凉。
归经:归肝;脾;肾经。
主治:行水;消肿;散瘀;解毒。主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烫伤;毒蛇咬伤。腹水草
别名:漆树、漆渣、漆底、漆脚、续合筒、黑漆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破瘀,消积,杀虫。治妇女经闭,症瘕,瘀血,虫积。干漆(图)
- 《中国药典》干漆
- 《中药大辞典》干漆
- 《中华本草》干漆
- 《本草便读》干漆
- 《本草乘雅半偈》干漆
- 《本草崇原》干漆
- 《本草从新》干漆
- 《本草分经》干漆
- 《本草经集注》干漆
- 《本草蒙筌》干漆
- 《本草求真》干漆
- 《本草图经》干漆
- 《本草衍义》干漆
- 《本草易读》干漆
- 《本经逢原》干漆
- 《长沙药解》干漆
- 《得配本草》干漆
-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漆
- 《名医别录》干漆
- 《神农本草经》干漆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漆
- 《中药炮制》干漆
- 《汤液本草》干漆
- 《吴普本草》干漆
- 《新修本草》干漆
- 《药笼小品》干漆
- 《药性切用》干漆
- 《药征续编》干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漆
- 《证类本草》干漆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漆
- 《中药学》干漆
- 《千金翼方》干漆
- 《顾松园医镜》干漆
- 《医学入门》干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木贼枫藤、万刺藤、犁头枫、黄豆树、倒挂金钩、倒金钩、干香藤、岩桐麻、青倒钩、犁头柴、舒力起、万子藤、倒钩柴、小金杠藤、青钩藤、闹钩、大力王、桶交藤、加吊藤、狂狗藤、马面草、木本蕹菜癀、木梗犁头尖、大叶牛奶香、六角枫藤
味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驱虫止痒。主风湿痹证;腰腿疼痛;口眼(wai)斜;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绦虫病;湿疹;顽癣;蛇犬咬伤。杠香藤
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枸棘子、野橙子、唐橘、钢橘子、枸甏李、野梨子、苦桶子、枳实、铁篱笆、臭枳子、臭刺、青旦旦、土枳实、枸橘梨、杨橘、枸橘子、苦橘子、绿衣枳实、绿衣枳壳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治胸腹胀满,胃痛,疝气,睾丸肿胀,乳房结核,子宫下垂,跌打损伤;解酒毒。枸橘(图)
别名:耳朵刷子、挖耳朵草、珍珠草、鼓槌草、衣钮草、谷精珠[头状花序]、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移星草、鱼眼草、天星草、佛顶珠、灌耳草
味性:辛甘,凉。
归经:归肝、肺经。
主治: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谷精草(图)
别名:刮金板、刮金械、走马胎、云南土沉香、刮金槭、小霸王、岩石榴、水银茶、土沉香、红人太岁、红刮筋板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胃;肝;胆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抗疟。主症瘕;食积;臌胀;黄疸;疟疾。刮筋板
别名:降香藤、钻山风、铁牛钻石、香藤、黑风藤、小香藤、香藤风、铁钻、笼藤、山龙眼藤、飞扬藤、古风子、藤龙眼
味性:微辛;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痛;胃痛;跌打损伤。广香藤
别名:蒲地虎、地蜈蚣、地刷子、伸筋草、扁心草、小伸筋、木金草、公鱼秧草、风尾草、马尾松、猴子草、猴子尾巴、舒筋草、乌龙不过江、过山龙、扫天晴明草、扁叶石松、凤尾草、仙人撒网、大伸筋、筋骨草铺地虎、盘甲草、风藤草
味性:辛;温;苦。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疏风胜湿,舒筋活络,利尿,散瘀。治湿痹麻木不仁,筋骨疼痛,淋病,跌打损伤。过江龙
别名: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铁线蕨、黑骨芒箕、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乌脚枪、螺靥蕨、铁脚路箕、铁鲁基、乌蝇翼、小熊胆、鸡爪莲、乌脚路基、铁笊篱、铁脚狼萁、双甲草、鸡骨草、乌脚鸡、五爪蕨、铁狼萁、铁脚路萁、黑骨芒萁、旱猪毛七、黑骨头、铁丝分筋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肝;膀胱;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散结。主流感发热;泄泻痢疾;黄疸;石淋;痈肿;瘰疬;蛇虫咬伤;跌打肿痛。过坛龙
别名:痕芋头、狼毒[广东]、野芋头、山芋头、大虫芋、天芋、天蒙、天荷、羞天草、隔河仙、观音莲、尖尾野芋头、狼毒头、独脚莲、野芋、木芋头、广东万年青、老虎芋、毒芋头、老虎蒙、大叶野芋头、奚芋头、土塘、天河芋、广东狼毒、朴薯头、大狼毒、本狼毒、姑婆芋、大麻芋、大附子、猪不拱、猪管豆、化骨丹、蛇芋、狗神芋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胆;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感冒,肺结核,肠伤寒;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疡肿毒。海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