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蓟
菜蓟 Cài Jì | |
---|---|
别名 | 食托菜蓟、洋蓟、朝蓟 |
功效作用 | 舒肝利胆;清泄湿热。主黄疸;胞胁胀痛;湿热泻痢 |
英文名 | Globe Artichoke |
始载于 | 《江苏植物志》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甘 |
【药 名】:菜蓟
【拼 音】:CAIJ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菜蓟的叶。
【功 效】:疏肝、利胆。
【性味归经】:甘,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 名】:朝蓟(《中草药通讯》)、洋蓟(《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商品名】:Anghirol
【拉丁名】:菜蓟 Cynarascolymus L 、西班牙菜蓟 Cyhara cardunculus.
【考 证】:始载于《江苏植物志》。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用于肝炎。
【中药化学成分】叶含洋蓟素(cynarin)[1],洋蓟三糖甙(cy-narotrioside)。后者第由木犀草素(luteolin)和2分子葡萄糖(glu-cose)及1分子鼠李糖(rhamnose)所构成的[2]。还含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咖啡酸(caffeic acid)和奎宁酸(quinic acid)等[3]。
目录 |
植物形态
菜蓟 多年生草本,高达2m。茎直立,粗壮,有条棱,上部分枝,全部茎枝被稠密的蛛丝状毛或毛变稀疏。叶大形,基生叶莲座状;下部茎叶全部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约1m,宽约50cm,二回羽状全裂,下部渐窄,有长柄;中部叶及上部茎叶渐小,无柄或沿茎稍下延,最上部及头状花序下部的叶长椭圆形或线形,长达5cm;全部叶的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稀疏的绒毛,二回裂片先端或叶先端无长硬针刺。头状花序极大,生分枝顶端;总苞片多层,硬革质,几无毛,中外层总苞片先端渐尖,但不成长硬针刺,内层总苞片先端有硬膜质的附片;小花紫红色,花冠长约4.5cm,细管部长约2.8cm,檐部长约1.7cm,花冠列片长约9mm。瘦果长椭圆形,4棱,先端截形;冠毛白色,多层,长约3.6cm,呈刚毛羽毛状,向先端渐细,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在罗马尼亚已有生产。西班牙菜蓟 Cy-hara cardunculus、陕西、江苏、广东亦有引种,含有菜蓟苦素,分布于北京、陕西、江苏、广东。
药理作用
朝蓟素有利胆和保护肝脏作用,并有抗脂肪肝作用,叶子提取物能加速大鼠肝脏重量的增加。菜蓟苦素对Helazzq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朝蓟鲜叶提取浓缩制成冲剂用于肝炎、肝胆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病及过敏症;此外,叶去除蛋白质的水浸液,商品名 Anghirol。功效同菜蓟。
菜蓟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菜蓟在欧美安全食用已经几百年。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目前,国际市场对菜蓟原料的需求量约230万t,需要种植23万hm2。现有种植面积只有需求量的1/3。 菜蓟(cynara scolymus L.)又名洋蓟、朝鲜蓟、法国百合、荷花百合,为菊科菜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喜温暖湿润气候。菜蓟主要食用部分为花苞的肥嫩苞片(状如百合鳞片)及肉质花托,可煮、炒、炸、生食或掺入面食等,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亦属上乘。其内含有菜蓟素、天门冬酰胺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物质,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名贵保健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皇”,经常食用具有保护肝肾、增强肝脏排毒、促进消化、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的功效。
菜蓟产业链长。除鲜食外,还可盐渍、速冻或加工成罐头产品;花苞外苞片可制成保健茶;茎叶可作功能性饲料或深加工提纯后制成佐餐开胃酒、口服胶囊、化妆品等。菜蓟还是一种高雅的观赏花卉,其大型头状花序开放时,紫蓝色的花朵像蓝宝石般绚丽夺目,惹人喜爱。
全世界菜蓟总种植面积8万hm2左右,85%集中在地中海盆地国家,主要产地为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现在美国加洲、南美洲、非洲及亚洲部分地区也有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