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的寒性中药列表/3
|
- 牛皮草
- 扭鞘香茅
- 脓见愁
- 欧活血丹
- 泡泡草
- 披麻草根
- 披针叶毛茛
- 破天菜
- 匍伏堇
- 朴消
- 七厘丹
- 千叶独活
- 铅丹
- 铅粉
- 荨麻
- 茄根
- 青刺尖
- 青蒿
- 青木香
- 轻粉
- 秋海棠茎叶
- 柔毛水杨梅
- 肉爬皂
- 如意草
- 乳白香青
- 软骨过山龙
- 三白草
- 三白草根
- 三角泡
- 散血莲
- 散血芹
- 桑柴灰
- 桑叶露
- 沙茴香
- 沙生风毛菊
- 沙叶铁线莲
- 山茶花
- 山臭草
- 山慈姑
- 山慈菇叶
- 山胡椒叶
- 山棘豆
- 山绿茶
- 蛇地钱
- 石胆草
- 石膏
- 石龙胆
- 石龙芮
- 石脑油
- 水红袍
- 水苦荬根
- 水麻tiao
- 水石油菜
- 水虾草
- 水仙
- 水仙根
- 水香柴
- 水银
- 丝点地梅
- 四里麻
- 唐古特马尿泡
- 唐古特青兰
- 糖芥
- 糖荠
- 天胡荽
- 天名精
- 甜地丁
- 甜远志
- 铁色箭
- 铁锈
- 葶苈
- 葶苈子
- 桐叶千金藤
- 桐油
- 桐子花
- 铜锣七
- 土一枝蒿
- 碗花草根
- 望月砂
- 温大青
- 蜈蚣萍
- 五脉绿绒蒿花
- 五气朝阳草
- 西伯利亚蓼
- 西藏点地梅
- 西藏鸡爪草花
- 西南水芹
- 西南小阴地蕨
- 豨莶草
- 细木通
- 夏枯草
- 显脉香茶菜
- 香附
- 香叶树
- 香橼叶
- 小垂头菊
- 小丁香
- 小毒芋
- 小虎耳草
- 小九头狮子草
- 下一页
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拔脓膏、脓见消、黄花稔、小柴胡、地马桩、地膏药、牛筋麻、牛肋筋、糯米药、砂宁根、地旁草、地旁蒟
味性:苦;辛;性微寒。
归经:心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泻痢;黄疸;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毒蜂螫伤。脓见愁
别名:白地黄瓜、地白菜、野白菜、冷毒草、王瓜草、黄瓜草、黄瓜香、黄瓜菜、银茶匙、石白菜、雪里青
味性:苦、微辛,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肝炎,百日咳,目赤肿痛;外用治急性乳腺炎,疔疮,痈疖,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匍伏堇
别名:朴硝石、消石朴、海末、朴硝、盐消、皮消、水消、海皮硝、毛硝、朴消石、海皮消、毛消
味性:辛苦咸,寒。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朴消

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丹、真丹、铅华、虢丹、国丹、东丹、黄龙肝、黄虢丹、障丹、桃丹粉
味性:辛咸,寒。
归经:入心、脾、肝经。
主治:拔毒生肌,敛疮。外用治疮疡肿毒,创伤出血,烧烫伤。铅丹
别名:官粉、粉锡、解锡、水粉、胡粉、定粉、锡粉、流丹、鹊粉、白膏、铅白、光粉、白粉、瓦粉、铅华、宫粉、丹地黄、流丹白毫
味性:甘辛,寒。
归经:肺;肾;脾经。
主治:祛湿,消肿败毒。外用治痈疽恶疮,杖疮肿毒,黄水脓疮,血风臁疮。铅粉


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蒿、荍、草蒿、方渍、三庚草、野兰蒿、黑蒿、白染艮、方溃、香丝草、酒饼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归肝;胆经。
主治: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青蒿(图)


别名:土青木香、青藤香、蛇参根、独行根、马兜铃根、兜零根、云南根、独行木香、土木香、百两金、土麝、铁扁担、痧药、木香、理木香、兜铃根、独行根云南根、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
味性:辛苦,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青木香(图)
别名:水杨梅、五气朝阳草、地椒、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南布正、毛通经、虎掌叶、小益母、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草水杨梅、中华水杨梅、大仙鹤草、大路边黄、头晕草、大疮药、龙须草、瘦狗还阳、萝卜解、蝴蝶菜、水白菜、水儿惊风草、草本水杨梅
味性:苦、辛;性寒。
归经:脾;肾;肝经。
主治:补脾肾,祛风湿,消痈肿。治腹泻,痢疾,白带,崩漏,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柔毛水杨梅

别名:水木通、五路白、白水鸡、水伴深乌、白面姑、过塘莲、三点白、水牛草、水九节莲、白花莲、白叶莲、一白二白、田三白、土玉竹、白黄脚、五叶白、白桔朝、白花照水莲、天性草、白舌骨、塘边藕
味性:苦辛,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主治:清利湿热,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疗毒。三白草(图)
别名:假苦瓜、假蒲达、包袱草、风船葛、鬼灯笼、三角灯笼、金丝苦楝、三角藤、倒地铃、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铃、白花仔草、带藤苦楝、灯笼草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三角泡
别名:活血莲、眉风草、大叶凤凰尾巴草、凤丫蕨、凤丫草、眉凤草、羊角草、铁蕨、凤尾草
味性:微辛;寒;微苦;凉。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解毒。根茎:治目赤肿痛,眉棱骨痛,风湿关节痛,闭经;全草:治乳痈,肿毒。散血莲
别名:野茴香、沙前胡
味性:苦、辛,微寒。
主治:根:解热,镇咳,祛痰。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嗽,喘息,胸闷。;种子:理气健胃。主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全草: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沙茴香

别名:金灯、鹿蹄草、山茨菰、山茨菇、朱姑、鬼灯檠、毛姑、毛慈姑、泥冰子、处姑、白地栗、白毛姑
味性:甘微辛,寒。
归经:入肝、脾经。
主治:消肿,散结,化痰,解毒。治痈疽疔肿,瘰疬,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山慈姑(图)

别名:石花、石莲花、石荷叶、虎耳还魂草、石蝴蝶、岩指甲、镇心草、钮子药、地蒲团、生扯拢
味性:苦、辛,寒。
归经:肝经。
主治:清湿热;解疮毒;活血止痛。主湿热痹痛;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赤白带下;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石胆草


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细理石、细石、软石膏、寒水石
味性:辛甘,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石膏(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膏
- 《中药大辞典》石膏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石膏
- 《本草纲目》石膏
- 《本草备要》石膏
- 《本草便读》石膏
- 《本草乘雅半偈》石膏
- 《本草崇原》石膏
- 《本草从新》石膏
- 《本草撮要》石膏
- 《本草害利》石膏
- 《本草害利》石膏
- 《本草经解》石膏
- 《本草经集注》石膏
- 《本草蒙筌》石膏
- 《本草求真》石膏
- 《本草思辨录》石膏
- 《本草图经》石膏
- 《本草新编》石膏
- 《本草衍义》石膏
- 《本草易读》石膏
- 《本草择要纲目》石膏
- 《本经逢原》石膏
- 《长沙药解》石膏
- 《得配本草》石膏
- 《雷公炮炙论》石膏
- 《雷公炮制药性解》石膏
- 《名医别录》石膏
- 《神农本草经》石膏
- 《中药炮制》石膏
- 《汤液本草》石膏
- 《新修本草》石膏
- 《药笼小品》石膏
- 《药征》石膏
- 《玉楸药解》石膏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石膏
- 《证类本草》石膏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石膏
- 《中药学》石膏
- 《千金翼方》石膏
- 《冯氏锦囊秘录》石膏
- 《侣山堂类辩》石膏
-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
- 《顾松园医镜》石膏
- 《医学入门》石膏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岩龙胆、鬼点灯、六月绿花草、绿花草、米布带、龙胆地丁、小龙胆、细蛇药、兰桃花、千线花
味性:苦;辛;性寒。
归经:肺;肝;心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肠痈,疔疮,痈肿,瘰疬,目赤肿痛。石龙胆

别名:无毛野芹菜、鸭巴掌、水堇、水黄瓜香、打锣锤、清香草、苦堇、姜苔、水姜苔、堇葵、彭根、鹘孙头草、胡椒菜、鬼见愁、野堇菜、黄花菜、鸡脚爬草、小水杨梅、野芹菜、假芹菜、水芹菜、猫脚迹、水虎掌草、和尚菜、胡椒草、黄爪草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消肿,拔毒散结,截疟。用于淋巴结结核,疟疾,痈肿,蛇咬伤,慢性下肢溃疡。石龙芮(图)
别名:石漆、猛火油、雄黄油、硫黄油、地脂、泥油、石脂水、石油、石烛、火井油、火油、鄜延脂
味性:辛;寒;苦。
归经:肝经。
主治:解毒杀虫。主小儿惊风;呕吐;顽癣恶疥;疮疖;白秃;蛲虫;慢性支气管炎。石脑油
别名:虎牙草、地油仔、蚯蚓草、矮冷水花、苔水花、透明草、圆叶豆瓣草、坐镇草、水麻儿
味性:淡;微辛;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祛风除湿;祛瘀止痛。主咳嗽;哮喘;风湿痹痛;水肿;跌打损伤;骨折;痈疖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水石油菜

别名:金钱草[江西]、满天星[四川]、破铜钱、明镜草、铺地锦[广东、湖南]、盆上芫茜、星秀草、鸡肠菜、滴滴金、翳草、铺地锦、肺风草、满天星、翳子草、盘上芫茜、细叶钱苗口、落地金钱、过路蜈蚣草、鱼察子草、花边灯盏、天星草、猫爪草、地星宿、伤寒草、鼠迹草、盆荽、破钱草、千里光、千光草、慝虫草、镜面草、扁地青、四片孔、盆上芫荽、落地梅花、扁地金、小叶金钱草、小叶破铜钱、克麻藤、遍地锦、蔡达草、地钱草、野芹菜、小金钱
味性:苦辛,寒。
主治:清热利湿;角毒消肿。主黄疸;痢疾;水肿;淋症;目翳;喉肿;痈肿疮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天胡荽(图)

别名:茢薽、豕首、麦句姜、虾蟆蓝、天芜菁、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地菘、天蔓菁、葵松、鹿活草、杜牛膝、皱面草、皱面地菘草、鹤虱草、母猪芥、蚵蚾草、土牛膝、鸡踝子草、野烟、山烟、野叶子烟、癞格宝草、癞蟖草、挖耳草、额头草、癞蛤蟆草、臭草、茢甄、癞头草
味性:辛,寒。
归经:归肚;肺经。
主治: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天名精(图)
别名: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大一枝箭、天蒜、独蒜、老鸦蒜、龙爪花、金灯花、螃蟹花
味性:辛;甘;微寒。
主治:润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或咳血;阴虚痨热;小便不利;痈肿疮毒;疔疮结核;烫火伤。铁色箭
别名:野一枝蒿、白花一枝蒿、蜈蚣草、马茴香、飞天娱蚣、一支蒿、一枝蒿、茅草一枝蒿、刀口药、刀口伤皮、细杨柳、蒿子跌打、四乱蒿、千叶蓍、飞天蜈蚣
味性:辛,寒。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水肿。主风湿疼痛;胃痛;牙痛;跌打瘀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土一枝蒿
别名:马蓝、野蓝靛、球花马蓝、大青草、小野红靛、红石蓝、蓝靛七、鸡骨草、铁脚灵仙、鸡腿牛膝
味性:味苦;辛;性微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温病烦渴;发斑;吐衄;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疮;丹毒;痄腮;痈肿;疮毒;湿热泻痢;夏季热;热痹;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蛇伤。温大青
别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水杨梅、龙须草、萝卜叶、绿水草、草本水杨梅、老五叶、海棠菜、兰布政、状晕药、路边青
味性:苦、辛;性寒。
归经:肝、脾、大肠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腰腿痹痛,痢疾,崩漏白带,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咽痛,瘰疬。五气朝阳草


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粘金强子、粘为扎、珠草、棉苍狼
味性:辛、苦,寒。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豨莶草(图)

别名: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夕句、乃东、燕面、麦穗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棒柱头花、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白花草、胀饱草、干叶叶、锣锤草、东风、牛枯草、地枯牛、广谷草、六月干、棒头柱、牛牯草、灯笼草、古牛草、牛佤头、丝线吊铜钟
味性:苦辛,寒。
归经:归肝;胆经。
主治: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夏枯草(图)
- 《中国药典》夏枯草
- 《中药大辞典》夏枯草
- 《中华本草》夏枯草
- 《本草纲目》夏枯草
- 《本草备要》夏枯草
- 《本草便读》夏枯草
- 《本草乘雅半偈》夏枯草
- 《本草崇原》夏枯草
- 《本草从新》夏枯草
- 《本草撮要》夏枯草
- 《本草分经》夏枯草
- 《本草害利》夏枯草
- 《本草经解》夏枯草
- 《本草经集注》夏枯草
- 《本草蒙筌》夏枯草
- 《本草求真》夏枯草
- 《本草思辨录》夏枯草
- 《本草图经》夏枯草
- 《本草新编》夏枯草
- 《本草衍义》夏枯草
- 《本草易读》夏枯草
- 《本草择要纲目》夏枯草
- 《本经逢原》夏枯草
- 《得配本草》夏枯草
- 《滇南本草》夏枯草
- 《滇南本草》夏枯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夏枯草
- 《名医别录》夏枯草
- 《神农本草经》夏枯草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夏枯草
- 《中药炮制》夏枯草
- 《新修本草》夏枯草
- 《药笼小品》夏枯草
- 《药性切用》夏枯草
- 《玉楸药解》夏枯草
- 《证类本草》夏枯草
- 《中药学》夏枯草
- 《千金翼方》夏枯草
- 《外科全生集》夏枯草
- 《冯氏锦囊秘录》夏枯草
- 《顾松园医镜》夏枯草
- 《医学入门》夏枯草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莎草根、香附米、猪通草茹、三棱草根、苦羌头
味性:味辛;微寒。
归经:入肝、三焦经。
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香附(图)
别名:冷青子、千金树、上冬青、小粘叶、臭油果、千年树、土冬青、香油果、红果叶、红木姜、万年青、亮叶子树、亮叶香、香果树、山胡椒、糯叶树、细叶假樟、千斤香、野木姜子、香叶子、大香叶、疔疮树
味性:涩;微辛;性微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疮痈疖肿。香叶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