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肺经的苦味中药列表/8
|
- 小芸木
- 笑靥花
- 薤白
- 杏仁
- 绣线菊根
- 绣线菊子
- 锈毛钝果寄生
- 玄参
- 旋覆花
- 旋花根
- 旋鸡尾
- 雪茶
- 雪里开
- 血榧
- 血盘草
- 血人参
- 鸦片
- 鸦跖花
- 鸭皂树根
- 芫花
- 芫花根
- 岩凤尾蕨
- 岩椒草
- 岩节连
- 羊胡髭草
- 羊屎木
- 洋白蜡树
- 仰天钟
- 仰天钟根
- 椰子壳
- 野冬青果
- 野黄皮
- 野火球
- 野京豆
- 野菊花
- 野棉花
- 野山蚂蟥
- 野升麻
- 野罂粟
- 野猪胆
- 野猪黄
- 野竹兰
- 夜关门
- 夜花藤
- 一箭球
- 一口红
- 一枝蒿
- 伊贝母
- 异型莎草
- 阴地蕨
- 银白杨叶
- 银不换
- 银线草
- 银杏叶
- 樱桃叶
- 硬水黄连
- 柚根
- 柚树寄生
- 鱼胆草
- 羽叶山蚂蝗
- 玉蝉花
- 玉簪根
- 圆叶乌桕
- 鼋胆
- 鼋膏
- 粤瓦韦
- 云朴
- 云实
- 云实根
- 枣树皮
- 窄叶大戟
- 粘人花根
- 樟树皮
- 浙贝母
- 珍珠风
- 珍珠伞
- 芝麻菜
- 知母
- 栀子
- 栀子花
- 栀子叶
- 蜘蛛香
- 雉子筵根
- 中华短肠蕨
- 中华蹄盖蕨
- 重叶莲
- 朱砂莲
- 珠儿参叶
- 猪胆
- 猪胆粉
- 猪鬃凤尾蕨
- 竹节参
- 竹叶椒根
- 竹叶椒叶
- 砖子苗
- 梓木
- 梓叶
- 紫八宝
- 紫草茸
- 紫杜鹃
- 下一页
别名:癞蛤蟆跌打[云南]、鸡屎木、山黄皮[广西]、山黄皮、癞蛤蟆跌打、野黄皮、山萸皮、野茶辣、小黄皮、半边风
味性:苦、辛,温。
归经:胃;膀胱;肺经。
主治:疏风,祛湿,温中,散瘀。治感冒,疟疾,风涅痹痛,胃痛,跌打损伤。小芸木
别名:野薤、野葱、薤白头、野白头、薤根、藠头、大头菜子、野蒜、小独蒜、小蒜、宅蒜、藠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薤白(图)
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味性:苦,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杏仁(图)
- 《中药大辞典》杏仁
- 《中华本草》杏仁
- 《本草备要》杏仁
- 《本草便读》杏仁
- 《本草崇原》杏仁
- 《本草撮要》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害利》杏仁
- 《本草害利》杏仁
- 《本草经解》杏仁
- 《本草经解》杏仁
- 《本草思辨录》杏仁
- 《本草新编》杏仁
- 《本草易读》杏仁
- 《本草择要纲目》杏仁
- 《本经逢原》杏仁
- 《长沙药解》杏仁
- 《得配本草》杏仁
- 《滇南本草》杏仁
- 《雷公炮炙论》杏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杏仁
- 《中药炮制》杏仁
- 《汤液本草》杏仁
- 《药鉴》杏仁
- 《药笼小品》杏仁
- 《药征》杏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杏仁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杏仁
- 《中药学》杏仁
- 《医方考》杏仁
- 《外科全生集》杏仁
- 《冯氏锦囊秘录》杏仁
- 《顾松园医镜》杏仁
- 《医学入门》杏仁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元参、乌元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咸、逐马、馥草、野脂麻、山当归、水萝卜
味性:苦咸,凉。
归经:入肺、肾经。
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玄参(图)
别名:金沸草[全草]、六月菊、鼓子花、滴滴金、小黄花子、金钱花、驴儿菜、金福花、金佛花、蕧、盗庚、盛椹、戴椹、飞天蕊、野油花、夏菊、金钱菊、艾菊、迭罗黄、满天星、黄熟花、水葵花、金盏花、复花、小黄花、猫耳朵花、驴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
味性:苦,辛、咸,微温。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消痰行水;降气止呕。主咳喘痰粘;哆嗦噫气;胸痞胁痛。旋覆花(图)
别名:线鸡尾、七星草、剑刀草、剑刀蕨、连贴草、七星剑、毛连草、七星凤尾草、金鸡尾、石扁担、大叶金星、金星剑、大号七星剑、牛舌黄、斩蛇剑、连天草、铁包金、大经刀草、大石韦、龙舌草
味性:苦,寒。
归经:肝;脾;心;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黄疸;淋浊;高热;烧烫伤。旋鸡尾
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根皮]、芫、去水、败花、赤芫、儿草、毒鱼、杜芫、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芫条花、野丁香花、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银腰带、小叶金腰带、毒老鼠花、紫金花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水肿;膨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芫花(图)
别名:臭节草、松风草、石胡椒、臭沙子、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草、蛇盘草、烫伤草、地通花、蛇皮草、山羊草、铜脚一支蒿、九牛二虎草、二号黄药
味性:辛;苦;性凉。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解表;截疟;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疟疾;胃肠炎;跌打损伤;痈疽疮肿;烫伤。岩椒草
别名:朝天罐根
味性:味苦;涩;性微寒。
归经:归脾;肾;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主热痢;水泻;淋痛;水肿;肝炎;胆囊炎;风湿痛;咳喘;劳嗽;咯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经闭;带下;疮疡;痔疮。仰天钟根
别名:满天星、野牡丹、接骨莲、铁蒿、水棉花、土白头翁、清水胆、打破碗花花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胆经。
主治:清湿热;解毒杀虫;理气散瘀。主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蛔虫病;晓虫病;小儿疳积;脚气肿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蜈蚣咬伤。野棉花
别名:山大烟、山罂粟、毛罂粟、野大烟、山米壳、丽春花
味性:酸;微苦;涩;凉。
归经:肺;肾;胃;大肠经。
主治:剑肺止咳;涩肠止泻;镇痛。主久咳喘息;泻痢;便血;脱肛;遗精;带下;头痛;胃痛;痛经。野罂粟
别名:茾、马帚、三叶草、封草、菌串子、野鸡草、白马鞭、赵公鞭、野辟汗草、铁线八草、蛇倒退、蛇退草、千里光、胡蝇翼、半天雷、狐狸咀、蝗虫串、闭门草、暗草、公母草、铁马鞭、退烧草、小种夜关门、蛇脱壳、一枝箭、一炷香、胡流串、千里及、蛇垮皮、风交尾、化食草、白关门草、光门竹、夜合草、铁扫帚、小首蓿、顺晕、掐不齐、狐狸嘴、暗草公母草、凤交尾、三叶公母草、阴阳草、小叶米筛柴、大力王、关门草、马尾草、夜闭草、火鱼草、石青蓬、穿鱼串、串鱼草、铁杆蒿、蛇药草
味性:苦辛,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益肺阴,散瘀消肿。治遗精,遗尿,白浊,白带,哮喘,胃痛,劳伤,小儿疳积,泻痢,跌打损伤,视力减退,目赤,乳痈。夜关门
别名:水百足、三角草、三叶珠、单打槌、公芋头草、金纽草、散寒草、水香附、燕含珠、姜牙草、金钮草、三箭、白顶草、火把草、顶珠草、水蜈蚣
味性:味辛;苦;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化痰,活血消肿。主治百日咳,疟疾;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一箭球
别名:蜈蚣草、乱头发、一支蒿、飞天蜈蚣、羽衣草、千条蜈蚣、锯草、新疆一枝蒿、鹿角蒿
味性:辛苦,微温。
归经:入心、肝,肺三经。
主治:活血,祛风,止痛,解毒。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痞块,痈肿。一枝蒿
别名:一朵云、花蕨、独立金鸡、独脚蒿、冬草、郎萁细辛、背蛇生、破天云、散血叶、小春花、蛇不见、吊竹良枝、良枝草、独脚金鸡、丹桂移星草、黄连七、鸡爪莲
味性:甘苦,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平肝,清热,镇咳。治头晕头痛,咳血,惊痫,火眼、目翳,疮疡肿毒。阴地蕨
别名:毛蔘箕藤、银锁匙、金线风、九条牛、猪肠换、有毛粪箕笃、金线凤、毛篸箕笃
味性:苦;寒。
归经:肺;大肠;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散瘀止痛。治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痢疾,砂淋,跌打损伤。银不换
别名:鬼督邮、独摇草、鬼独摇草、鬼都邮、四大天王、四叶金、四叶对、四叶草、四块瓦、灯笼花、分叶芹、苏叶蒿、山油菜、杨梅草、胡艽眼、四大金刚、四季香、四匹瓦、四代草、天王七、拐拐细辛、四叶七、白毛七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心;肝经。
主治:散寒,祛风,行瘀,解毒。治风寒咳嗽,妇女经闭,风痒,跌打,痈肿疮疖。银线草
别名:柚寄生、禄柚寄生、柚子寄生、缘柚寄生、大柚寄生、黄皮寄生、橘子寄生、蛤凹木寄生、柿寄生、山橘寄生、无患子寄生、羊奶寄生、克李寄生、杂寄生、东方槲寄生、瘦果槲寄生
味性:苦辛,凉。
归经:归肝;肺经。
主治:祛风,止咳,清热解毒。治风湿脚肿,咳嗽,麻疹,烂眼。柚树寄生
别名:小金刀、叶下子、大茅镰、骨牌伸筋、独立枝生、剑丹、一枝枪
味性:苦;凉。
归经:入肺、脾、膀胱三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血。主咽喉肿痛;痈肿疮疡;烫火伤;蛇咬伤;小儿惊风;呕吐腹泻;热淋;吐血。粤瓦韦
别名:百鸟不停、老虎刺尖、到钩刺、黄牛刺、马豆、牛王刺、药王子、员实、天豆、朝天子、云实子、云实籽、铁场豆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除湿,杀虫。治痢疾,疟疾,消渴,小儿疳积。云实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蚔母、连母、野蓼、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昌支、穿地龙、蚳母、母、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虾草、马马草、淮知母
味性:苦,寒。
归经:肺;胃;肾经。
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知母(图)
- 《中国药典》知母
- 《中药大辞典》知母
- 《中华本草》知母
- 《本草纲目》知母
- 《本草备要》知母
- 《本草便读》知母
- 《本草乘雅半偈》知母
- 《本草崇原》知母
- 《本草从新》知母
- 《本草撮要》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经解》知母
- 《本草经集注》知母
- 《本草蒙筌》知母
- 《本草求真》知母
- 《本草思辨录》知母
- 《本草图经》知母
- 《本草新编》知母
- 《本草易读》知母
- 《本草择要纲目》知母
- 《本经逢原》知母
- 《长沙药解》知母
- 《得配本草》知母
- 《雷公炮炙论》知母
- 《雷公炮制药性解》知母
- 《名医别录》知母
- 《神农本草经》知母
- 《中药炮制》知母
- 《汤液本草》知母
- 《吴普本草》知母
- 《新修本草》知母
- 《药鉴》知母
- 《药笼小品》知母
- 《药征续编》知母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知母
- 《证类本草》知母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知母
- 《中药学》知母
- 《千金翼方》知母
- 《外科全生集》知母
- 《冯氏锦囊秘录》知母
- 《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
- 《顾松园医镜》知母
- 《医学入门》知母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肺、三焦经。
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栀子(图)
- 《中国药典》栀子
- 《中药大辞典》栀子
- 《中华本草》栀子
- 《本草纲目》栀子
- 《本草备要》栀子
- 《本草乘雅半偈》栀子
- 《本草崇原》栀子
- 《本草从新》栀子
- 《本草分经》栀子
- 《本草分经》栀子
- 《本草分经》栀子
- 《本草分经》栀子
- 《本草害利》栀子
- 《本草求真》栀子
- 《本草思辨录》栀子
- 《本草图经》栀子
- 《本草衍义》栀子
- 《本草择要纲目》栀子
- 《本经逢原》栀子
- 《长沙药解》栀子
- 《雷公炮炙论》栀子
- 《名医别录》栀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栀子
- 《食疗本草》栀子
- 《中药炮制》栀子
- 《汤液本草》栀子
- 《新修本草》栀子
- 《药鉴》栀子
- 《药征》栀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栀子
- 《证类本草》栀子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栀子
- 《中药学》栀子
- 《千金翼方》栀子
- 《侣山堂类辩》栀子
- 《饮膳正要》栀子
- 《顾松园医镜》栀子
- 《医学入门》栀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马蹄香、土细辛、心叶缬草、养心莲、养血莲、臭药、乌参、猫儿屎、老虎七、香草、豆鼓菜根、九转香、雷公七、鬼见愁、臭狗药、磨脚花、连香草、香草子、小马蹄香、大救驾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入肺、胃二经。
主治:行气,散寒,活血,调经。治发痧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肺气水肿,风寒感冒,月经不调,痨伤咳嗽。蜘蛛香
别名:背蛇生、躲蛇生、一点血、辟虺雷、辟蛇雷、透水雷、辟水雷、雷见怕、牛血莲、避蛇生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痈疡肿毒;暑邪痧气;腹泻痢疾;胸腹疼痛;牙痛;喉痛;叶血;蛇伤。朱砂莲
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水三七、鸡头七、野田七、大竹根七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归肺;脾;肝经。
主治: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竹节参(图)
味性:甘;涩、微苦;平。
归经:心;肺;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敛疮;祛风镇痛;补益心肾。主疮疡痈疽;瘰疬;痔核;感冒头痛;风寒痹痛;痛风;肺炎;肺结核;心悸;虚劳;阳萎;妇女不孕;癫痫;神经障碍;便秘;虫积;食积;腱鞘炎。紫八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