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花藤
夜花藤 Yè Huā Ténɡ | |
---|---|
别名 | 吼喃浪[傣语]、吼喃浪 |
功效作用 | 凉血止血。主咳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 |
英文名 | Herb of Shining Hypserpa |
始载于 |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毒性 | |
归经 | 肺经、肝经、大肠经、膀胱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夜花藤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种中文名:夜花藤
种拉丁名:Hypserpa nitida Miers
科中文名:防己科
科拉丁名:Menispermaceae
属中文名:夜花藤属
属拉丁名:Hypserpa
国内分布:产于云南南部、广西和广东中部以南、海南以及福建南部。
国外分布: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均有分布。
命名来源:(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ann. Mag. Nat. hist. Ser. 3 14: 363. 1864]
【异名】吼喃浪(傣名)。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夜花藤的全株。
【植物形态】夜花藤 ,常绿木质藤本。嫩枝被柔毛,老枝无毛,灰褐色,有多数细条纹。叶近革质,互生,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钝,长5~8厘米,宽3~5厘米,无毛或沿中脉被疏柔毛,全缘或呈微波状,基出脉3条;叶柄长5~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成腋生聚伞花序,由3~5朵花组成,长达1厘米;雄花黄色,萼片8~10,外轮2~3,中轮2,内轮4~5,花瓣4~5,雄蕊5~6;雌花序通常退化,仅具1花;雌花萼片及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无退化雄蕊,心皮2。果序仅具1个核果,核果近球形。花、果期夏季。生于河岸、林边灌木丛中。分布云南、广东、福建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消炎,利尿。治咳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粉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