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脾经的甘味中药列表/3
|
- 黄花堇菜
- 黄精
- 黄粱米
- 黄芪
- 黄耆
- 黄土
- 黄羊油
- 黄珠子草
- 火麻仁
- 火腿
- 鸡(土从)
- 鸡枞
- 鸡肝
- 鸡翎草
- 鸡内金
- 鸡肉
- 鸡肉参
- 鸡屎藤
- 鸡血藤
- 鸡眼草
- 鸡爪草
- 鸡子
- 鸡子白
- 麂肉
- 鲚鱼
- 稷米
- 鲫鱼
- 檵花
- 家白蚁
- 假木豆
- 尖连蕊茶根
- 剑叶耳草
- 江珧柱
- 豇豆
- 豇豆根
- 降真香
- 酱瓜
- 茭白
- 鲛鲨白
- 鲛鱼
- 角蒿
- 铰剪藤
- 金顶蘑
- 金金棒
- 金缕梅
- 金钱木根
- 金银花露
- 粳米
- 景天三七
- 九里根
- 九莲灯
- 九龙根
- 九牛造
- 酒酿
- 橘饼
- 蕨
- 蕨根
- 蕨麻
- 卡密
- 蝌蚪
- 口蘑
- 苦荞头
- 兰花参
- 兰石草果
- 狼膏
- 老枪谷根
- 勒鱼
- 狸肉
- 黎豆
- 篱栏子
- 李树叶
- 李子
- 鲤鱼
- 鲤鱼鳞
- 鲤鱼皮
- 鳢鱼
- 荔枝
- 栗子
- 莲子
- 鲢鱼
- 鹩哥舌
- 灵寿茨
- 灵芝
- 铃当子
- 菱
- 龙船乌泡
- 龙骨莲
- 龙眼
- 龙眼肉
- 芦荟根
- 鲈鱼
- 卤地菊
- 鹿肉
- 鹿脂
- 驴骨
- 驴乳
- 驴蹄
- 驴头
- 驴脂
- 绿豆花
- 下一页
![黄精](/images/zy-697/huangjing-186.jpeg)
![黄精](/images/b/1655.jpg)
别名:老虎姜、龙衔、太阳草、白及、兔竹、垂珠、鸡格、鹿竹、重楼、萎蕤、苟格、马箭、笔菜、黄芝、笔管菜、生姜、野生姜、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芨黄精、阳雀蕻、土灵芝、山捣臼、鸡头参、黄鸡菜、山姜、米脯、菟竹、救穷、戊已芝、仙人余粮、气精、米餔、白及黄精、阳誉蕻、赖姜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黄精(图)
- 《中国药典》黄精
- 《中药大辞典》黄精
- 《中华本草》黄精
- 《本草纲目》黄精
- 《本草备要》黄精
- 《本草便读》黄精
- 《本草乘雅半偈》黄精
- 《本草从新》黄精
- 《本草撮要》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害利》黄精
- 《本草经集注》黄精
- 《本草蒙筌》黄精
- 《本草求真》黄精
- 《本草图经》黄精
- 《本草易读》黄精
- 《本草择要纲目》黄精
- 《本经逢原》黄精
- 《得配本草》黄精
- 《雷公炮炙论》黄精
-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精
- 《名医别录》黄精
- 《食疗本草》黄精
- 《中药炮制》黄精
- 《新修本草》黄精
- 《药笼小品》黄精
- 《药性切用》黄精
- 《饮食须知》黄精
- 《玉楸药解》黄精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精
- 《证类本草》黄精
- 《中药学》黄精
- 《千金翼方》黄精
- 《冯氏锦囊秘录》黄精
- 《医学入门》黄精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芪、箭芪、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
味性:甘,微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耆
![火麻仁](/images/zy-697/huomaren-523.jpeg)
![火麻仁](/images/f/361.jpg)
别名:大麻仁、火麻、线麻子、麻子、麻子仁、大麻子、白麻子、冬麻子、火麻子、、麻于仁、麻仁、冬麻子火麻子、黄麻仁
味性:甘,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火麻仁(图)
别名:鸡蕈、鸡菌、蚁夺、蚁、鸡菜、鸡脚蘑菇、三坛蘑、鸡肉丝菇、斗鸡菇、白蚁菰、桐菰、鸡肉丝菰、鸡脚菰、伞把菇
味性:甘;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主治:健脾和胃;疗痔。。主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精神疲乏,痔疮。鸡(土从)
![鸡内金](/images/zy-697/jineijin-514.jpeg)
![鸡内金](/images/3/955.jpg)
别名:鸡肫皮、鸡毗胫里黄皮、鸡肶胵、鸡肫内黄皮、鸡黄皮、鸡食皮、鸡嗉子、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鸡肶胵里黄皮、鸡盹内黄皮、鸡盹皮
味性:甘,平。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鸡内金(图)
![鸡屎藤](/images/zy-697/jishiteng-23.jpeg)
![鸡屎藤](/images/f/2966.jpg)
别名:斑鸩饭、女青、主屎藤、却节、皆治藤、臭藤根、牛皮冻、臭藤、毛葫芦、甜藤、五香藤、臭狗藤、香藤、母狗藤、鸡矢藤、清风藤、斑鸠饭、白毛藤、狗屁藤、臭屎藤、鸡脚藤、解暑藤、玉明砂、鸡屙藤、雀儿藤
味性:甘酸;平。
归经:心;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鸡屎藤
![鸡血藤](/images/zy-697/jixueteng-239.jpeg)
![鸡血藤](/images/7/1582.jpg)
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红藤、活血藤、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味性:苦甘,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鸡血藤(图)
别名:人字草、三叶人字草、掐不齐、老鸦须、铺地锦、白斑鸠窝、斑珠科、公母草、牛黄黄、炸古基、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鸳鸯草、夜关门、铺地龙、蚂蚁草、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小延边草、花生草、白萹蓄、小关门、瞎眼草、小号苍蝇翼、红骨丹、白扁蓄、小号苍蝇草
味性:甘、辛,平。
归经:肝;脾;肺;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疟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鸡眼草
别名:千斤拔、野蚂蝗、曱甴草、野马蝗、千金不藤、或打、甲由草、假绿豆、白毛千斤拔
味性:辛;甘;寒。
归经:入肺;脾;大肠;肾经。
主治:清热,凉血,强筋,壮骨,健脾利湿。主治喉痛,腹泻,跌打损伤,骨折,内伤吐血。假木豆
别名:少年红、长尾耳草、千年茶、铁扫把、痨病草、产后茶、天蛇木、必儿药、黑骨风、剑叶耳草、咳嗽痨、小柴胡、山甘草、柳枝红、金销匙、甜茶、山溪黄草、少年劳、硬杆野甘草
味性:甘;平。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止咳化痰;健脾消积。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痨咯血;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剑叶耳草
![茭白](/images/c/1363.jpg)
别名:出隧、蘧蔬、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手、茭笋、茭粑、茭瓜、茭耳菜、菰蒋子
味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脾;肺经。
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茭白
![角蒿](/images/b/2704.jpg)
别名:乌曲玛保、羊角草、羊角蒿、羊羝角棵、乌确玛尔布、落豆秧、透骨草、草藤、大力草、野芝麻、老鹳嘴棵、鳖肚草、独角虎、羊犄角、鸡嘴儿、猪牙菜
味性:温,苦、甘。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滋补强壮。治产后乳少,久病虚弱,头晕,贫血。角蒿(图)
![景天三七](/images/zy-697/jingtiansanqi-681.jpeg)
![景天三七](/images/0/3595.jpg)
别名:土三七、墙头三七、见血散、血山草、破血丹、六月淋、八仙草、蝎子草、吐血草、活血丹、费案、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晒不干、养心草回生草、九头三七
味性:平;甘;微酸。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止血,化瘀。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跌打损伤。景天三七
![九莲灯](/images/8/1245.jpg)
别名:石梅、石杨梅、石仙桃、石虾、鬼子头、七仙桃、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薯、叶上果
味性:苦;甘;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解毒;利湿润肺止咳。主淋证;白浊;腹泻;血吸虫病腹水;瘰疬;疮疥;肺痨咳嗽。九莲灯
![蕨](/images/0/451.jpg)
别名:蕨菜、如意菜、狼萁、虌、蕨萁、龙头菜、鳖脚、山凤尾、如意草、荒地蕨、松耕蕨、三叉蕨、蕨儿菜、猫爪子、高沙利、松耕藏、鳖、蕨猫草、粉蕨、山甲萁、乌糯葛萁、小金毛狗脊、甜蕨、米蕨
味性:甘;寒。
归经:肝;胃;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滑肠,降气,化痰。治食隔,气隔,肠风热毒。蕨(图)
![蝌蚪](/images/c/3172.jpg)
别名:蛤蟆咕嘟[北京]、蚵蚾虫、活师、蛞斗、活东、虾蟆子、玄鱼、玄针、虾蟆儿、聒子、虾蟆台、虾蟆粘、悬针、水仙子、科斗
味性:甘;寒。
归经: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热毒疮肿;流行性腮腺炎;水火烫伤。蝌蚪(图)
别名:土参、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娃儿草、乳浆草、蓝花参、蓝花草、拐棍参、罐罐草、蛇须草、沙参草、破石珠、鼓捶草、金线草、天蓬草、葫芦草、霸王草、一窝鸡、小绿细辛、寒草、葫芦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主治: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兰花参
别名:蠡鱼、鲖鱼、蜾、鲡、鯣、黑鳢鱼、玄鳢、文鱼、黑鲤鱼、黑鱼、乌鱼、黑火柴头鱼、蛇皮鱼、乌棒、活头、鲷鱼、鳏、乌鳢、活头才鱼
味性:甘,寒。
归经:脾;胃;肺;肾经。
主治:补脾,利水。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鳢鱼(图)
![龙眼肉](/images/zy-697/longyanrou-171.jpeg)
![龙眼肉](/images/4/2241.jpg)
别名:龙眼、桂圆、圆眼、益智、蜜脾、龙眼干、比目、荔枝奴、亚荔枝、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元眼肉
味性:甘;温。
归经:归心、脾经。
主治: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龙眼肉(图)
![卤地菊](/images/e/1355.jpg)
别名:黄花龙舌草、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黄花龙舌花、尖刀草、黄花蜜菜、瘠草
味性:味甘;淡;性凉。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清热,解毒。治喉蛾,喉痹,白喉,百日咳,肺热喘咳,鼻衄,痈肿,疔疮。卤地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