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肾经的寒性中药列表/2
|
|
- 绿绒蒿
- 葎草
- 落地生根
- 马蔺
- 芒消
- 芒种花
- 毛足铁线蕨
- 猕猴桃
- 密花树
- 牡蛎
- 牡鼠粪
- 木防己
- 苜蓿根
- 牛抄藤
- 牛奶莓
- 皮哨子
- 飘拂草
- 苹
- 苹果叶
- 萍蓬草根
- 牵牛子
- 铅
- 铅粉
- 铅灰
- 青刺尖
- 青竹标
- 轻粉
- 秋石
- 戎盐
- 柔毛水杨梅
- 桑黄
- 桑椹
- 桑椹子
- 山绿茶
- 山螃蟹
- 山乌桕根
- 山银柴胡
- 射尿(虫另)
- 肾子藤
- 石莼
- 石斛
- 石栗叶
- 石上蕉
- 食盐
- 水胡满
- 水葫芦苗
- 水银
- 四脚蛇
- 四里麻
- 天冬
- 天门冬
- 土牡蛎
- 王瓜
- 无爷藤
- 五色梅根
- 豨莶
- 豨莶草
- 喜马拉雅米口袋
- 鲜地黄
- 咸秋石
- 香叶树
- 象牙
- 小叶金老梅
- 雄鸡口涎
- 玄精石
- 雪灵芝
- 血水草
- 岩松
- 仰天钟根
- 野漆树根
- 野西瓜苗
- 玉龙鞭
- 玉簪花根
- 泽泻
- 樟柳头
- 蟑螂
- 珍珠梅
- 知母
- 栀子叶
- 中华剑蕨
- 猪脑
- 猪髓
- 竹蠹虫
- 紫葳根
别名: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莓草、葛葎草、葛勒子、涩萝蔓、假苦瓜、苦瓜蘑、锯锯藤、牛跤迹、老虎藤、穿肠草、拉拉蔓、过沟龙、、来毒草、苦瓜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葎草

别名:打不死、脚目草、土三七、叶生、叶爆芽、厚面皮、着生药、伤药、叶生根、晒不死、古仔灯、新娘灯、天灯笼、枪刀草、大疔癀、大还魂、番鬼牡丹
味性:酸,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落地生根

别名:马莲、蠡实、马蔺花、旱蒲、马帚、剧草、三竖、豕首、荔、马薤、蠡草、高诱注、铁扫帚、箭杆风
味性:苦;微甘;微寒。
归经:肾;膀胱;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肿。主喉痹;淋浊;关节痛;痛疽恶疮;金疮。马蔺
别名:剪耳花、山黄花、过路黄、栽秧花、金丝桃、洱海连翘、猪牳柳、云南连翘、蜂子王、细连翘、大过路黄、小黄花、黄花香、黄香果、土连乔、山栀子、土连翘
味性:微苦,寒。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行瘀。治肝炎,感冒,痢疾,淋病,疝气,筋骨疼痛,喉蛾,牙痛,鼻衄,黄水疮,跌打损伤。芒种花

别名:藤梨、阳桃、白毛桃、毛梨子、木子、猕猴梨、羊桃、毛叶猕猴桃、大红袍、大零核、猴仔梨、杨桃、绳梨、金梨、野梨、山洋桃、狐狸桃、绳桃、洋桃果、甜梨、毛桃子、野洋桃、公洋桃、鬼桃
味性:甘酸,寒。
归经:肾;胃;胆;脾经。
主治:解热,止渴,通淋。治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猕猴桃(图)

别名:左牡蛎、海蛎子壳、左壳、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蚝莆、蚝壳、海蛎子皮、蚝山
味性:咸,微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牡蛎(图)
- 《中国药典》牡蛎
- 《中药大辞典》牡蛎
- 《中华本草》牡蛎
- 《本草纲目》牡蛎
- 《本草备要》牡蛎
- 《本草便读》牡蛎
- 《本草乘雅半偈》牡蛎
- 《本草崇原》牡蛎
- 《本草从新》牡蛎
- 《本草撮要》牡蛎
- 《本草分经》牡蛎
- 《本草分经》牡蛎
- 《本草经解》牡蛎
- 《本草经集注》牡蛎
- 《本草蒙筌》牡蛎
- 《本草求真》牡蛎
- 《本草思辨录》牡蛎
- 《本草新编》牡蛎
- 《本草衍义》牡蛎
- 《本草易读》牡蛎
- 《本草择要纲目》牡蛎
- 《本经逢原》牡蛎
- 《长沙药解》牡蛎
- 《得配本草》牡蛎
- 《海药本草》牡蛎
- 《雷公炮炙论》牡蛎
- 《雷公炮制药性解》牡蛎
- 《名医别录》牡蛎
- 《神农本草经》牡蛎
- 《食疗本草》牡蛎
- 《中药炮制》牡蛎
- 《汤液本草》牡蛎
- 《吴普本草》牡蛎
- 《新修本草》牡蛎
- 《药笼小品》牡蛎
- 《药征》牡蛎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牡蛎
- 《证类本草》牡蛎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牡蛎
- 《中药学》牡蛎
- 《千金翼方》牡蛎
- 《外科全生集》牡蛎
- 《医学衷中参西录》牡蛎
- 《顾松园医镜》牡蛎
- 《医学入门》牡蛎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土防己[江西]、青藤根[广东]、青藤香、钻骨龙、金锁匙[广东]、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牛木香、金锁匙、紫背金锁匙、百解薯、青藤根、钻龙骨、青檀香、银锁匙、板南根、白山蕃薯、青藤仔、千斤坠、圆藤根、倒地铃、穿山龙、盘古风、乌龙、大防己、蓝田防己
味性:苦;辛;寒。
归经:膀胱;肾;脾;肺经。
主治: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木防己
别名:长叶海金沙、驳筋藤、介指藤、缠藤、柳叶海金沙、海金沙、左壮藤、坐转藤、加吊藤、戒指藤
味性:甘;微苦;寒。
归经:肾;肝;大肠经。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牛抄藤

别名: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宾草、大萍、芣菜、四眼菜、夜合草、水对菜、夜关门、水草头、水金花头、野连菜、夜里串、夜爬山、水羚羊、四瓣莲船、水浮钱、四蝶草、四面金钱草、薲草、四眼草、田子草、水对草、四瓣草、四瓣连船、山田芝、青萍、水灵台、月字草、田荠、田浆味酸酸、水吐丝
味性:甘、寒。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利水,解毒,止血。治风热目赤,肾炎,肝炎,疟疾,消渴,吐血,衄血,热淋,尿血,痈疮,瘰疬。苹(图)


别名:牵牛、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子、草金铃、金铃、黑牵牛、白牵牛、丑牛子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肺、肾、大肠经。
主治:泻水,下气,杀虫。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牵牛子(图)

别名:黑铅、青金、乌锡、铅精、水锡、素金、黑金、水中金、青铅、黑锡、金公、乌铅
味性:甘,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镇逆,坠痰,杀虫,解毒。治痰气塑逆,上盛下虚,气短喘急,噎膈反胃,瘿瘤,瘰疬,疔毒,恶疮。铅
别名:官粉、粉锡、解锡、水粉、胡粉、定粉、锡粉、流丹、鹊粉、白膏、铅白、光粉、白粉、瓦粉、铅华、宫粉、丹地黄、流丹白毫
味性:甘辛,寒。
归经:肺;肾;脾经。
主治:祛湿,消肿败毒。外用治痈疽恶疮,杖疮肿毒,黄水脓疮,血风臁疮。铅粉
别名:金竹标、小南苏、大南苏、小过山龙、爬岩龙、爬树龙、密腺崖角藤、水蜈蚣、大软筋藤、九龙上调、爬山虎、过江龙、大金笔标、小石芝藤、大青笔标、爬地龙、水底蜈蚣、青竹丝、爬树蜈蚣
味性:苦,寒。
归经:肺;肝;脾;肾经。
主治:去瘀镇痛,润肺止咳。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青竹标
别名:水杨梅、五气朝阳草、地椒、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南布正、毛通经、虎掌叶、小益母、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草水杨梅、中华水杨梅、大仙鹤草、大路边黄、头晕草、大疮药、龙须草、瘦狗还阳、萝卜解、蝴蝶菜、水白菜、水儿惊风草、草本水杨梅
味性:苦、辛;性寒。
归经:脾;肾;肝经。
主治:补脾肾,祛风湿,消痈肿。治腹泻,痢疾,白带,崩漏,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柔毛水杨梅
别名:桑实、葚、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
味性:甘;酸;性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桑椹子

别名:石被、纸菜、海莴苣、海白菜、绿菜、猪母菜、青菜婆
味性:甘;咸;寒;平。
归经:入肾经。
主治:利水消肿;软坚化痰;清热解毒。主水肿;颈淋巴结肿大;瘿瘤;高血压;喉炎;疮疖;急、慢性肠胃炎;疳疾。石莼(图)

别名:吊兰[四川]、林兰、禁生、杜兰、石蓫、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悬竹、千年竹
味性:甘;微寒。
归经:归胃、肾经。
主治: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石斛(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斛
- 《中药大辞典》石斛
- 《中华本草》石斛
- 《本草纲目》石斛
- 《本草备要》石斛
- 《本草便读》石斛
- 《本草乘雅半偈》石斛
- 《本草崇原》石斛
- 《本草从新》石斛
- 《本草撮要》石斛
- 《本草分经》石斛
- 《本草害利》石斛
- 《本草经解》石斛
- 《本草经解》石斛
- 《本草经集注》石斛
- 《本草蒙筌》石斛
- 《本草求真》石斛
- 《本草求真》石斛
- 《本草思辨录》石斛
- 《本草图经》石斛
- 《本草衍义》石斛
- 《本草易读》石斛
- 《本草择要纲目》石斛
- 《本经逢原》石斛
- 《得配本草》石斛
- 《滇南本草》石斛
- 《雷公炮炙论》石斛
- 《雷公炮制药性解》石斛
- 《名医别录》石斛
- 《神农本草经》石斛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石斛
- 《中药炮制》石斛
- 《吴普本草》石斛
- 《新修本草》石斛
- 《药笼小品》石斛
- 《玉楸药解》石斛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石斛
- 《证类本草》石斛
- 《中药学》石斛
- 《千金翼方》石斛
- 《冯氏锦囊秘录》石斛
- 《顾松园医镜》石斛
- 《医学入门》石斛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大当门根、天冬、虋冬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天门冬(图)
- 《中药大辞典》天门冬
- 《中华本草》天门冬
- 《本草纲目》天门冬
- 《本草备要》天门冬
- 《本草便读》天门冬
- 《本草乘雅半偈》天门冬
- 《本草崇原》天门冬
- 《本草从新》天门冬
- 《本草撮要》天门冬
- 《本草害利》天门冬
- 《本草经解》天门冬
- 《本草蒙筌》天门冬
- 《本草求真》天门冬
- 《本草图经》天门冬
- 《本草新编》天门冬
- 《本草衍义》天门冬
- 《本草择要纲目》天门冬
- 《本经逢原》天门冬
- 《得配本草》天门冬
- 《滇南本草》天门冬
- 《雷公炮炙论》天门冬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天门冬
- 《名医别录》天门冬
- 《神农本草经》天门冬
- 《食疗本草》天门冬
- 《中药炮制》天门冬
- 《汤液本草》天门冬
- 《新修本草》天门冬
- 《药性切用》天门冬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天门冬
- 《证类本草》天门冬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天门冬
- 《中药学》天门冬
- 《千金翼方》天门冬
- 《冯氏锦囊秘录》天门冬
- 《医学衷中参西录》天门冬
- 《顾松园医镜》天门冬
- 《医学入门》天门冬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钩、藈姑、土瓜、雹瓜、老鸦瓜、野甜瓜、马雹儿、马剥儿、马瓟瓜、公公须、杜瓜、鸽蛋瓜、吊瓜、山冬瓜、水瓜、苦瓜莲、小苦兜、钩蒌、郭璞、山科瓜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肾经。
主治:清热;性津;化瘀;通乳。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滞少;痈肿;慢性咽喉炎。王瓜(图)
别名:过天藤、无根草、流寓网、飞扬藤、黄鱼藤、罗网藤、无根藤、雾水藤、蜈蚣藤、青丝藤、无地生根、半天云、无头藤、无娘藤、飞天藤、流离网、蟠缠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肝;肺;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肝热消瘦,肺热咳嗽,黄疸,痢疾,鼻衄,血淋,痈肿,疥疮,烫伤。无爷藤
别名:稀莶草、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猪膏草、粘糊菜、希仙、虎莶、黄猪母、肥猪苗、母猪油、亚婆针、黄花草、猪母菜、棉苍狼、粘强子、粘不扎、棉黍棵、绿莶草、大叶草、虾钳草、铜锤草、土伏虱、金耳钩、有骨消、猪冠麻、火杴草、皱面地葱花、豨莶草、棉花狼、铜锤、草、猪冠麻叶、四棱麻、大接骨、老奶补补丁、野芝麻、毛檫拉子、老陈婆、油草子、风湿草、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参
味性:苦,寒。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豨莶


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粘金强子、粘为扎、珠草、棉苍狼
味性:辛、苦,寒。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豨莶草(图)
别名:冷青子、千金树、上冬青、小粘叶、臭油果、千年树、土冬青、香油果、红果叶、红木姜、万年青、亮叶子树、亮叶香、香果树、山胡椒、糯叶树、细叶假樟、千斤香、野木姜子、香叶子、大香叶、疔疮树
味性:涩;微辛;性微寒。
归经:肺;肾经。
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疮痈疖肿。香叶树
别名:黄水芋、金腰带、一口血、小号筒、小绿号筒、水黄连、鸡爪莲、斗篷草、马蹄草、小羊儿、血水芋、一滴血、一点血、土黄连
味性:苦;寒。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目赤肿痛;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癣疮;湿疹;跌打损伤;腰痛;咳血。血水草
别名:朝天罐根
味性:味苦;涩;性微寒。
归经:归脾;肾;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主热痢;水泻;淋痛;水肿;肝炎;胆囊炎;风湿痛;咳喘;劳嗽;咯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经闭;带下;疮疡;痔疮。仰天钟根

别名:小秋葵、香铃草、山西瓜秧、野芝麻、打瓜花、秃汉头、和尚头、灯笼花、黑芝麻、尖炮草、天泡草
味性:甘;寒。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咳。主咽喉肿痛;咳嗽;泻痢;疮毒;烫伤。野西瓜苗

别名:大种马鞭草、大兰草、倒扣藤、牛鞭草、狮鞭草、万能草、玉郎鞭、铁索草、假马鞭、倒困蛇
味性:微苦,寒。
归经:心;肝;肾经。
主治:利湿化瘀,清热解毒。治淋病,白浊,风湿痹痛,结膜炎,喉炎,跌打瘀肿,痈疖。玉龙鞭



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禹孙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泽泻(图)
- 《中国药典》泽泻
- 《中药大辞典》泽泻
- 《中华本草》泽泻
- 《本草纲目》泽泻
- 《本草备要》泽泻
- 《本草便读》泽泻
- 《本草乘雅半偈》泽泻
- 《本草崇原》泽泻
- 《本草从新》泽泻
- 《本草撮要》泽泻
- 《本草分经》泽泻
- 《本草分经》泽泻
- 《本草害利》泽泻
- 《本草害利》泽泻
- 《本草经解》泽泻
- 《本草经解》泽泻
- 《本草经集注》泽泻
- 《本草蒙筌》泽泻
- 《本草求真》泽泻
- 《本草思辨录》泽泻
- 《本草图经》泽泻
- 《本草新编》泽泻
- 《本草衍义》泽泻
- 《本草易读》泽泻
- 《本草择要纲目》泽泻
- 《本经逢原》泽泻
- 《长沙药解》泽泻
- 《得配本草》泽泻
- 《雷公炮炙论》泽泻
- 《雷公炮制药性解》泽泻
- 《名医别录》泽泻
- 《神农本草经》泽泻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泽泻
- 《中药炮制》泽泻
- 《汤液本草》泽泻
- 《新修本草》泽泻
- 《药鉴》泽泻
- 《药笼小品》泽泻
- 《药征》泽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泽泻
- 《证类本草》泽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泽泻
- 《中药学》泽泻
- 《千金翼方》泽泻
- 《外科全生集》泽泻
- 《冯氏锦囊秘录》泽泻
- 《侣山堂类辩》泽泻
- 《顾松园医镜》泽泻
- 《医学入门》泽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偷油婆、蜚蠊、蜚、蠦蜰、飞蟅、负盘、石姜、滑虫、茶婆虫、香娘子、赃郎、酱虫、黄贼
味性:咸,寒。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散瘀;化积;解毒。主症瘕积聚;小儿疳积;喉痹;乳蛾;痈疮肿毒;虫蛇咬伤。蟑螂

别名:蒜辫子草、羊胡子根、地参、蚔母、连母、野蓼、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昌支、穿地龙、蚳母、母、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虾草、马马草、淮知母
味性:苦,寒。
归经:肺;胃;肾经。
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知母(图)
- 《中国药典》知母
- 《中药大辞典》知母
- 《中华本草》知母
- 《本草纲目》知母
- 《本草备要》知母
- 《本草便读》知母
- 《本草乘雅半偈》知母
- 《本草崇原》知母
- 《本草从新》知母
- 《本草撮要》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分经》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害利》知母
- 《本草经解》知母
- 《本草经集注》知母
- 《本草蒙筌》知母
- 《本草求真》知母
- 《本草思辨录》知母
- 《本草图经》知母
- 《本草新编》知母
- 《本草易读》知母
- 《本草择要纲目》知母
- 《本经逢原》知母
- 《长沙药解》知母
- 《得配本草》知母
- 《雷公炮炙论》知母
- 《雷公炮制药性解》知母
- 《名医别录》知母
- 《神农本草经》知母
- 《中药炮制》知母
- 《汤液本草》知母
- 《吴普本草》知母
- 《新修本草》知母
- 《药鉴》知母
- 《药笼小品》知母
- 《药征续编》知母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知母
- 《证类本草》知母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知母
- 《中药学》知母
- 《千金翼方》知母
- 《外科全生集》知母
- 《冯氏锦囊秘录》知母
- 《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
- 《顾松园医镜》知母
- 《医学入门》知母
- 资助【中医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