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天胡荽
毛叶天胡荽 Máo Yè Tiān Hú Suī | |
---|---|
别名 | 钻地风、水雷公根、冰大海、透骨草、大样雷公根、山灯盏、鱼藤草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利湿。主红白痢疾;黄疸;小便淋痛;疮肿;鼻炎;耳痛;口疮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拼音名】 Máo Yè Tiān Hú Suī
【别名】 钻地风、水雷公根、冰大海、透骨草、大样雷公根、山灯盏、鱼藤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肾叶天胡荽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wilfordi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45cm。茎直立或匍匐,有分枝,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叶柄长3-20cm;托叶膜质,圆形;叶片膜质至草质,圆肾形,长1.5-3.5cm,宽2-7cm,边缘5-7裂,基部深心形或在弯缺处稍张形,两面光滑或在背面脉上被极疏的短刺毛。单伞形花序生于枝顶或腋生,有多数,花密集成头状;小决苞片膜质,有紫色斑点;花瓣卵形,白色至淡黄色。双悬果近圆形,长.2-1.8cm,宽1.5-2.1mm,基部心形,两侧扁压,中棱明显隆起,成熟时紫褐色或黄褐色,有紫色玟点。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400的阴湿山谷、田野和沟边、溺爱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多缠绕成团,茎纤细长而弯曲,无毛。单叶互生,叶多皱缩,完整叶呈圆肾形,直径1.5-6cm,有5-7裂片,基部深心形,稍张开或相接近,两面无毛或少有毛,叶柄长2.5-19.5cm,有短硬毛。气微,味淡苦。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主红白痢疾;黄疸;小便淋痛;疮肿;鼻炎;耳痛;口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摘录】 《中华本草》
|
1个分类: 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