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甘草
水甘草 Shuǐ Gān Cǎo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主小儿风热;丹毒;疮毒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本草图经》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凉 |
药味 | 甘 |
中文名:水甘草
Name:Amsonia sinensis Tsiang et P. T. Li
科:夹竹桃科
Family:Apocynaceae
属:水甘草属
introduce:一年生草本,高30厘米,具乳汁,全株无毛,茎草灰色。叶互生,膜质,狭披针形,长2.2-4.8厘米,宽0.5-0.8厘米,顶端渐尖;侧脉不明显。聚伞花序顶生;花萼深5裂,裂片卵圆形,长2毫米,宽0.5-1毫米;花冠高脚碟状,长1厘米,裂片5枚,矩圆形至披针形;向左覆盖;雄蕊5枚,花药矩圆形,钝头,基部圆形;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丝状,柱头棍棒状,每心皮有多数二列的胚珠。 产江苏及安徽。多生水边。全株药用,味甘无毒,与甘草同煎服有治小儿风热、丹毒疮之效。
【来源】 夹竹桃科水甘草Amsonia sinensis Tsiang et P. T. Li,以全草入药。
【考证】水甘草始载于《本草图经》,云:"水甘草生骛州(江西高安县)……春生苗,茎青色,叶如杨柳,多生水际,无花。七月、八月采。"并附"药州水甘草"一图,所述形态及生境,与今夹竹桃科植物水甘草较相符。
【生境分布】 浙江、安徽。
【性味归经】 甘,凉。
【功能主治】 主治小儿风热,丹毒。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