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核
枇杷核 Pí Pá Hé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化痰止咳,疏肝理气。治咳嗽,疝气,水肿,瘰疬。 |
英文名 | Loquat Seed |
始载于 | 《本经逢原》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肾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苦 |
枇杷核(《本经逢原》)
【性味】苦,平。
①《本经逢原》:"大寒。"
②《现代实用中药》:"苦,平。"
③《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苦,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肾经。"
目录 |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植物形态详"枇杷"条。
化学成分
种子含苦杏仁甙,蜡醇,氨基酸:4-亚甲基-DL-脯氨酸、反-4-羟甲基-D-脯氨酸、顺-4-羟甲基脯氨酸,脂肪酸,甾醇。又含淀粉和游离的氢氰酸。
性味
苦,平。
①《本经逢原》:"大寒。"
②《现代实用中药》:"苦,平。"
③《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苦,无毒。"
功用主治
①《纲目拾遗》:"治肝有余诸症,气实者可用。"
②《本草再新》:"治疝气,消水肿,利关节,治瘰疬。"
④《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
①治咳嗽:枇杷核,硒干、捣碎,约六钱,煎汤,煮沸十多分钟,临服时加少量白糖或冰糖,一日两次服用。(《浙江中医杂志》(10):32,1958)
②治瘰疬:枇杷干种子为末,调热酒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药用部位
枇杷的种子。
性味归经
苦,平。①《本经逢原》:“大寒。”②《现代实用中药》:“苦,平。”③《四川中药志》: “性微寒,味苦,无毒。”《本草再新》:“入肾经。”
古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逢原。
化学成分
种子含苦杏仁甙(Amygdalin),蜡醇(Cerylalcohol),氨基酸:4一亚甲基一DL一脯氨酸(4一Methylene-DL一proline)、反一4一羟甲基一D一脯氨酸(Trans一4一 Hydroxymethyl一D一proline)、顺一4一个羟甲基脯氨酸(Cis一4一 Hydroxymethylproline),脂肪酸(有饱和的 C12一20 和不饱和的C14一20脂肪酸),甾醇。又含淀粉和游离的氢氰酸。
相关选方
①治咳嗽:枇杷核,硒干、捣碎,约六钱,煎汤,煮沸十多分钟,临服时加少量白糖或冰糖,一日两次服用。(《浙江中医杂志》(10):32,1958) ②治瘰疬:枇杷干种子为末,调热酒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相关药材
小叶枇杷 野枇杷 山枇杷根 山枇杷叶 山枇杷 金背枇杷花 金背枇杷叶 金背枇杷 枇杷木白皮 枇杷叶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