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清风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小花清风藤
Xiǎo Huā Qīnɡ Fēnɡ Ténɡ
别名 
功效作用清热利湿止血。主湿热黄疸外伤出血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拼音名】 Xiǎo Huā Qīnɡ Fēnɡ Té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清风藤科植物小花清风藤的茎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a parviflora Wall.ex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叶,洗净,茎切片,叶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小花清风藤 常绿木质攀援藤本,长2-4m。芽鳞卵形,先端长尖,背面有中肋,有缘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叶片纸质或近薄革质,卵状披针形、狭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12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侧脉每边5-8条。花小,两性;聚伞花序集成圆锥花序式,有花10-20(-25)朵,总花梗长2-6cm,花梗长3-6mm;花绿色或黄绿色;萼片5,长约0.8mm,有缘毛;花瓣5,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3mm,先端急尖或钝,有红色脉纹;雄蕊5,花丝粗而扁平;花盘杯状,边缘5深裂;子房无毛。分果爿近圆形,直径5-7mm;核中肋不明显。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800m的山沟、溪边林中或山坡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有的扭曲,直径1-5cm,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粗糙,具纵皱及纵向皮孔以及叶柄脱落痕迹或细枝脱落后的残基;外皮易脱落,脱落处露出黄白色或棕黄色撕裂状木部,外皮内表面具深陷的均匀的纵沟纹。体轻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木部占绝大部分,呈灰黄色或黄白色裂片状,中心有髓。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列细胞组成,最外侧被一层蜡质薄膜。皮层薄壁细胞数列,细胞呈长椭圆形,切向排列,有的细胞含有棕黄色物质,皮层内侧有一圈由石细胞群和纤维束混合组成的环带。韧皮射线细胞多已形成石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孔沟明显,胞腔内嵌有草酸钙方晶,直达形成层,韧皮部多有大型裂隙。形成层有时明显,细胞2-3列。木射线2-3列,可多达10数列,细胞呈长方形,整齐排列;导管多单个散在,初生木质部明显。中央为髓部。茎的各部分组织中均可见草酸钙方晶。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类圆形的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加厚。栅栏细胞2-3列,胞腔内含叶绿粒;中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一纤维环,下方被1列含有草酸钙簇晶的薄壁细胞环绕。侧脉维管束外侧的草酸钙簇晶环也很明显。

粉末特征:(1)茎的粉末呈灰黄色。①石细胞众多,长椭圆形、类圆形、近三角形等,多成群,直径23-49μm,长42-82μm。②导管多为梯纹和网纹,亦可见具缘孔纹,直径约100μm。③草酸钙结晶常为多面形,长6-20μm,宽3-17μm。

1.4.木纤维直径10-23μm,有细小斜纹孔。可见含棕色物质的木栓细胞及簇晶。

(2)叶的粉末呈黄绿色。①气孔为不定式,副卫细胞和邻细胞均呈多角形。②上表皮细胞呈多角形,细胞壁加厚。③草酸钙簇晶棱角钝,直径30-50μm,易散开呈方晶状。偶见晶鞘纤维,含草酸钙簇晶,排列整齐。④螺纹导管易见。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入0.5%盐酸乙醇溶液10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用5%氢氧化铰试液调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干,加稀盐酸1ml溶解,滤过,取滤液2滴分别滴入点滴板中,一份加硅钨酸试液1滴发生白色沉淀;另一份加碘化铋钾试液发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在沸水浴上蒸干,加入饱和硼酸丙酮溶液及10%枸橼酸丙酮溶液1ml,继续蒸干,置紫外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

【性味】 苦;微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止血。主湿热黄疸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