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豆藤根
岩豆藤根 Yán Dòu Ténɡ Gēn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和血,解热。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贵州民间药物》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甘、涩 |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Yán Dòu Ténɡ Gēn
【来源】 为豆科植物贵州崖豆藤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贵州崖豆藤,又名:大血藤、血贯肠、老鸦藤、老菀豆藤、小鸡血藤、鸡血藤。
攀援灌木,多分枝。羽状复叶,长14~19厘米,小叶5枚;小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8厘米,宽1.8~2.2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全缘,上面无毛,下面平贴丝状毛,小叶柄短;小托叶刺毛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单生,长1.5~2厘米,深紫色,旗瓣几圆形,在中部具两胼胝,有小耳,外面密生丝状毛,翼瓣有2小耳;雄蕊10,2束;子房线状披针形,密生丝状毛,柱头头状。荚果。
本植物的花(岩豆藤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岩石山地。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性平,味甘微涩。
【功效与作用】 和血,解热。
【附方】 ①治红白痢:岩豆藤根五钱,石榴皮二钱。煎水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
1个分类: 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