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药
升药 Shēnɡ Yào | |
---|---|
别名 | 红升、黄升、红粉、灵药、三白丹、三仙散、小升丹、三仙丹、升丹 |
功效作用 | 搜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疮疡肉暗紫黑,疮口坚硬,久不收口。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药材资料汇编》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
药味 |
升药
(《药材资料汇编》)
【异名】灵药(《外科大成》),三白丹(《张氏医通》),三仙散(《吴氏医方汇编》),小升丹、三仙丹(《疡医大全》),升丹(《药籢启秘》)。
【来源】为粗制氧化汞。
【制法】原料为水银、硝石、白矾各二两。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中,用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结。然后将水银洒于表面,用瓷碗覆盖锅上,碗与锅交接处用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黄泥密封至接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数粒。将锅移置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变成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色。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将碗取下。碗内周围的红色升华物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升华物为"黄升";锅底剩下的块状物即"升药底"。用刀铲下后,宜密封避光贮存。
①《外科大成》:"倒打灵药法:先将硝、矾、水银共研,以不见星为度,次用泥固罐子,煨微热,入药一角,文火炖化,勿令起泡,至干,又下一角,少时,又下,至完,下食盐少许,慢火煨互矾枯成陀为度,将罐倒合于平底大碗内,以罐底高碗沿二指为度,用纸条封口,次用泥固二指许,又次以沙填满,以碗口平为则,取碗坐于大水盆内,水与碗口平为则,次取红炭砌罐底四围及底上,煅一香,去火,冷定,取出罐四旁及碗底灵药,约有一钱五六分,听用。此法始终全在慢火,性燥有悮。"
②《张氏医通》:"三白丹:水银一两,白矾、焰硝各二两。上三味内铁铫中,以厚磁碗合定,盐泥固济,压定碗足,文火煅三炷香,升在碗内,取出放地一夕,以出火毒。磁罐收贮,经年后方可用之。"
③《疡医大全》:"三仙丹:水银一两,明矾、火硝各一两二钱。以铁锅一只,将硝、矾、汞研细入锅内,用平口宫碗一只(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则不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拈挤定盐泥封口,碗底俱泥固之。用炭三斤。炉内周围砌紧,勿令火气出,如碗上泥裂缝,以盐泥补之,升三炷线香为度,冷定开看,碗内药括下,研细,磁瓶收贮用之。"
【药材】①红升(《外科传薪集》)
又名:三仙红升丹(《集成良方三百种》),红粉。为橙红色或橙黄色块状物或粉末。块状者,厚约2毫米,一面光滑,略有光泽,一面较为粗糙,呈蜂窝状。质重而脆。气无,露于日光下颜色变深。以红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②黄升(《疡科遗编》)
又名:黄升丹(《疡科遗编》)。为黄色或橙黄色的块状物或粉末,余同红升。以黄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上述药材,各地均有制造,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炮制】研细粉入药。
【性味】有毒。
【功用主治】搜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疮疡肉暗紫黑,疮口坚硬,久不收口。
①《张氏医通》:"治霉疮结毒。"
②《吴氏医方汇编》:"治一切阳症腐烂太甚者。"
③《沈氏经验方》:"治痈疽烂肉未清,脓水未净。"
④《痴医大全》:"提脓长肉。"
⑤《集成良方三百种》:"治痈疽疔毒溃后。"
【用法与用量】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调敷或作药拈。
【宜忌】本品有毒,腐蚀性较强,外用亦宜微量。
【选方】①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烂脚恶疮:煨石膏四两,漂净冬丹五钱,上好黄升丹二钱。共为细末,和匀掺患处,即生肌长肉,且不藏毒。(《疡科遗编》九一丹)
②治下疳腐烂:升丹三分,橄榄炭三分,梅片一分。研极细末,麻油调敷,或干掺。(《药籢启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