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目
鬼目 Guǐ Mù | |
---|---|
别名 | 来甘、白草子、排风子、毛藤果 |
功效作用 | 明目;止痛。主眼花目赤;迎风流泪;翳障;牙痛 |
英文名 | Fruit of Bittersweet |
始载于 | 《名医别录》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酸 |
鬼目
1. 草名。即鬼目草、鬼目菜。参见“ 鬼目草 ”。
2. 草名。凌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紫葳》。
3. 草名。羊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羊蹄》。
4. 果木名。麂目的别名。
《太平御览》卷九七四引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鬼目,树大者如木,子小者如鸭子。二月花色,仍连着实。七月八月熟。其色黄,其味酸;以蜜煑之,滋味柔嘉。 交趾 、 武平 、 兴古 、 九真 有之。”又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麂目》。
鬼目的功效介绍
鬼目 (《别录》)
【异名】来甘(《别录》),白草子(陶弘景),排风子(《纲目》),毛藤果(《百草镜》)。
【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果实。
【采集】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别录》:酸,平,无毒。
【功用主治-鬼目的功效】治目赤,牙痛。
①《别录》:明目。
②《四川中药志》:治虫牙。
③《重庆草药》:治眼雾,见风流泪,白雾遮瞳及痘风眼。
【选方】①治风热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排风子(焙)、甘草(炙)、菊花(焙)各一两。
为末。
每服二钱,卧时温水下。
(《圣济总录》) ②治牙虫:鬼目研成细粉,放在烧红的瓦片上,再滴酒少许,趁热以酒漏斗罩着熏牙患处。
(《四川中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