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骨柴
狗骨柴 Gǒu Gǔ Chái | |
---|---|
别名 | 狗骨子、白鸡金、白秋铜盘、三萼木 |
功效作用 | 消肿排脓。主治颈淋巴结结核,背痈,投疖。 |
英文名 | root of Common Tricalysia, Hairy Tricalysia |
始载于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毒性 | |
归经 | 肝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种中文名:狗骨柴
种拉丁名:Diplospora dubia (Lindl.) Masam.
科中文名:茜草科
科拉丁名:Rubiaceae
属中文名:狗骨柴属
属拉丁名:Diplospora
国内分布: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云南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越南。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具体地点不详。
海 拔:40-1500
【药 名】:狗骨柴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狗骨柴的种子。
【主 治】:治疗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一15克。外用:鲜品可捣汁服,并以其渣敷患处。
【别 名】:白鸡金、白秋铜盘(《浙江药用植物志》)、青凿树(海南)、狗骨子(台湾)、三萼木(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南部至琉球群岛。
【拉丁名】:Tricalysia dubia(Lindl.) Ohwi-(DC) Matsum-lindl.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