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
梭子蟹 Suō Zi Xiè | |
---|---|
别名 | 海蟹、海螃蟹、枪蟹、帜 |
功效作用 | 滋阴养血;解毒疗伤。主血枯经闭;漆疮;关节扭伤 |
英文名 | shuttle crab meat |
始载于 | 《中国药用动物志》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咸 |
目录 |
简介
swimming crab
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动物的统称。第5对足扁平,成桨状,游泳用。包括北美大西洋沿岸的食用蟹蓝蟹(blue crab),太平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天鹅绒蟹(梭子蟹属〔Portunus〕)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Neptunus属。
梭子蟹,学名“蝤蛑”,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头胸甲梭形,宽几乎为长的2倍;头胸甲表面覆盖有细小的颗粒,具2条颗粒横向隆及3个疣状突起;额具2只锐齿;前侧缘具9只锐齿,末齿长刺状,向外突出。螯脚粗壮,长度较头胸甲宽长;长节棱柱形,雄性长节较修长,前缘具4锐棘。
头胸甲为茶绿色;螯脚背部和步脚呈鲜蓝色并布有白色斑点;步脚和螯脚的指节则为红色。
种类
我国产梭子蟹的地方很多,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是我国梭子蟹的主要产地
梭子蟹属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种类很多,是重要经济蟹类。常见的有红星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和三疣梭子蟹等。三种梭子蟹外形极为相像。仔细观察,红星梭子蟹头胸甲表面上有3 个血红色卵圆形班,非常明显,区别于其它两种。运海梭子蟹头胸甲上有较粗的颗粒及明显的花白云纹,而三疣梭子蟹头胸甲上的颗粒细小,无花白云纹,有 3个疣状突,故名三疣梭子蟹。后者是梭子蟹中数量最多,产量最大的一种,约占梭子蟹总产量的90%左右。此外 ,中国还产银光梭子蟹 、矛形梭子蟹 、拥剑梭子蟹、纤手梭子蟹、薄氏梭子蟹等。
生活习性
梭子蟹生长在近岸浅海,栖息水深10-50米的海区,以10-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梭子蟹畏强光,白天多潜伏在海底,夜间则游到水层觅食,最喜食动物尸体,一条死鱼或死虾,常会招来蟹群争食。梭子蟹养殖时可用具有流水、增氧设备的蟹池,池中设石块、树枝等遮蔽物以减轻同类相残现象 。雌雄蟹分开饲养,投喂贝类 、杂虾、鱼肉等。梭子蟹肉质鲜美,主要供鲜食,还可精制成蟹段罐头、蟹肉干等。蟹卵可加工成调味品,蟹壳加工成甲壳质 。此外,肉、内脏及壳均可药用。人们利用其特性,多在夜间把事先放上鱼片、鸡肉等饵料的流刺网撤在海中,捕捉引来的蟹群。也可用拖网和诱饵钓,事者可以捉到个体较大的活蟹。
营养价值
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 克左右,最大可达500 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裨益。
一、提示:
1. 螃蟹性咸寒,又是食腐动物,所以吃时必蘸姜末醋汁来祛寒杀菌,不宜单食;
2. 螃蟹的鳃、沙包、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吃时一定要去掉;
3. 醉蟹或腌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应蒸熟煮透后再吃;存放过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不宜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节,应当注意忌蟹与柿子混吃;
4. 挑选蟹时应注意:必须是活的且动作灵活,用手翻过螃蟹后,能够马上翻过身来,好的河蟹还能不断吐沫并有响声;
5. 螃蟹清洗:先在螃蟹桶里倒入少量的白酒去腥,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时候用锅铲的背面将螃蟹抽晕,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拿刷子朝着已经成平面状的螃蟹腹部猛刷,角落不要遗漏,检查没有淤泥后丢入另一桶中,用清水冲净即可;
6. 切忌食生蟹及未煮熟的蟹,民间虽有生吃螃蟹活吃虾的说法,但这是不可取的;
7. 螃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为螃蟹喜食动物尸体等腐烂性物质,故其胃肠中常带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一旦死后,这些病菌大量繁殖;另外,螃蟹体内还含有较多的组氨酸,组氨酸易分解,可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和类组氨物质,尤其是当螃蟹死后,组氨酸分解更迅速,随着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越多,而当组氨积蓄到一定数量时即会造成中毒。
二、食物相克:
螃蟹不可与红薯、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红柿、香瓜、花生、蜗牛、芹菜、柿子、兔肉、荆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饮用冷饮会导致腹泻。
养殖
一、水质调控
1.换水量
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主要以添水为主,日换水量一般不要超过15%,到7月中旬把池水加深到最深水位1.5米以上。7月中旬以后,每隔2天~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左右,维持相对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8月中旬以后,利用大潮进行大排大换,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在50厘米左右。总之,换水原则:好水多换,不好水少换,坏水不换;前期添水,中期小换水,后期大换水。
2.水质指标测定
梭子蟹在水质不良水域中生活时,很难达到预定的生长效果,为此须作好水质测定、调控工作。
水温的测定:每天上午5点~6点,下午2点~3点各测水温一次。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梭子蟹机体新陈代谢速度的快慢,最适水温25℃~28℃。
透明度的测定:每天下午2点~3点测一次。根据梭子蟹各个生长时期的不同需要,为其创造不同的透明度,前期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中期35厘米左右,后期40厘米以上。一个适宜的透明度不仅为梭子蟹提供了暗光隐蔽的环境,减少自残,大量的浮游植物和浮屑为增殖的贝类提供充足的饵料,而大量的贝类正是梭子蟹喜食的饵料。
pH值的测定:每天上午5点~6点,下午2点~3点各测一次。海水的值一般在pH8.1左右,梭子蟹适宜值pH7.8~9.0。
盐度测定:在换水前后对盐度各测一次。最适盐度25‰~30‰。
溶解氧的测定:每日上午4点~6点,下午4点~6点各测一次,要求溶解氧始终大于5毫克/升。
氨氮及其他营养盐:有条件的可1天一测,没条件一周一测。氨氮含量较多时,成为梭子蟹的毒害因子,养殖期应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的测定:一周一测。硫化氢的浓度不得超过0.01毫克/升,亚硝酸盐的浓度不得超过0.5毫克/升。
二、投喂
梭子蟹对饲料蛋白要求较高,关于投饵量的确定,应根据梭子蟹放养密度,生长时期,个体大小,水温水质状况饵料质量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饵料一定要投在饵料台上,或沿池边投喂,千万不能投到环沟和深水区域,以免饵料剩余浪费污染池底。幼蟹进入养成区后,开始由于贝类饵料充足,这时不需要大量投喂,一般只在夜间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做为补充,此时需要观察梭子蟹对配合饲料摄食情况,适当调节投喂量。10天后开始增加人工配合饲料和廉价贝类的投喂量,实行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如早5点,晚18点、21点、24点各喂一次。综合各种影响因素总结出如下投喂方法:前期少投,高温期少投,阴雨天少投,脱壳时少投,水质差时少投,蟹多处多投,水质好时多投,适温时多投,脱壳后多投,8月中旬交尾后多投,收获前多投。
三、日常管理
1.观察梭子蟹的活动情况
梭子蟹一般白天很少活动,大都潜伏在池底,夜间出来活动频繁,沿池边觅食。密切注意阴雨天、雾天、高温闷热天气、低气压台风天气、夜间等情况容易缺氧,一旦发现梭子蟹缺氧上岸立即换水,泼洒增氧粉,有增氧机的要及时开机。如果白天发现大量梭子蟹游池应从两种情况分析,一种可能是饵料投喂不足;另外一种情况很可能是水质和底质有问题。
2.巡池及建池塘日记档案
凌晨及傍晚巡池是养殖人员的一项日常基本工作,每日及时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经常检查梭子蟹的摄食情况,注意防逃、防盗。
每隔10天~15天测量一次梭子蟹的生长情况,包括背甲长/宽,体重,做好记录,分析长势,及时调整投喂量和调整饵料搭配。
四、病害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养蟹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弃或轻视了梭子蟹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保护,放苗密度过大,营养跟不上;或过量投喂鲜活饵料,超出了蟹池自身负载力;有的甚至投喂变质的饲料,造成梭子蟹疾病发生,甚至疾病大流行。科学的水产养殖,以预防为主,注重对水生环境的保护。使用健康的蟹苗,定期给水体消毒,科学投喂药饵(特别是高温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