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火绒草
松毛火绒草 Sōnɡ Máo Huǒ Rónɡ Cǎo | |
---|---|
别名 | 小地松、白茵陈、二轮蒿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主痈疽疮疡;跌打损伤;虫蛇咬伤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Anderson's Edelweiss |
始载于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药 名】:松毛火绒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松毛火绒草的幼苗。
【功 效】:清热解毒。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鲜品较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贵州、云南。
【拉丁名】:leontopodium andersonii C. B. Clarke-Ghaphaliumahdersonii (C. B. Clarke) Franch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