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蒜
山蒜 Shān Suàn | |
---|---|
别名 | 泽蒜、小蒜、苦蒜果、野葱果、野葱 |
功效作用 | 温中去积,散瘀止痛。治积块,血瘕,食滞饱胀,痈肿,跌扑损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本草拾遗》 |
毒性 | 小毒 |
归经 |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 |
【出处】 《本草拾遗》
【拼音名】 Shān Suàn
【别名】 泽蒜(《本草拾遗》),小蒜(《救荒本草》),苦蒜果、野葱果(《贵州民间方药集》),野葱(《上海植物名录》)。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山蒜的鳞茎。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广卵形,白色,仅如枣大,外有膜被。叶根生,细长,管状,柔软而有微棱,色绿,长约30厘米左右。花茎于叶间抽出,长30~60厘米,茎顶有多数紫黑色珠芽;伞形花序顶生;苞片2,卵形,膜质;花小,花被6,卵状披针形,先端钝,白色,或有紫色背线;雄蕊6,卵状,花药长圆形;于房上位,3室,花柱丝状。蒴果,室背开裂。种子黑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 辛,温。
①《本草拾遗》:"辛,温。"
②《救荒本草》:"味辛,性沮,有小毒。"
【功效与作用】 温中去积,散瘀止痛。治积块,血瘕,食滞饱胀,痈肿,跌扑损伤。
①《本草拾遗》:"温补,下气,滑水源。"
②《本草图经》:"治积块及妇人血瘕;用苦醋磨服。"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助消化,增进食欲,民间用治膈食饱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磨汁。
【摘录】 《中药大辞典》
|
1个分类: 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