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荆子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山荆子
Shān Jīnɡ Zǐ
山荆子
别名 
功效作用止泻痢。主痢疾;吐泻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山丁子又称山荆子,山定子,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丁子树多生于大兴安岭山区杂木林中,果实近球形,红色或黄色,味酸而涩。花为白色或淡红色,直径2-3.5cm,花瓣倒卵形,花朵散发清新的甜味,有点象槐花的味道。  

目录

  1. 地理分布
  2. 生长习性
  3. 繁殖
  4. 园艺用途
  5. 营养成分
  6. 功效
  7. 食用方法

地理分布

原产华北、西北和东北,山区随处可见,在杂木林中常有成片分布。山荆子分布很广,变种和类型较多。据调查,我国东北中部山荆子有阔叶山荆子(var.latifolis Skv.)和椭圆山荆子(var.silvatica Skv.)2个变种,有圆锥形山荆子、梨形山荆子和扁圆山荆子3个变型。河北省燕山地区、赤城大海坨和承德北部的围场坝上均有山荆子分布。其变异类型有长柄、短柄、小叶、窄叶、梨形果、扁果、平顶山荆子等22个类型之多。

山西的沁源山荆子,主要分布在太岳山区的沁源和王陶乡的阴坡水边,抗阴湿,不抗旱。雁北的广灵山荆子分布于阳坡地埂边,抗寒、抗旱。阳高山荆子产于阳高县的王官人屯,抗腐烂病。房山山荆子比较抗盐,嫁接苹果不黄化。

西藏昌都地区的山荆子,果实有长椭圆形、倒卵圆形或圆柱形3个类型,单果重1.25克,鲜红色,脱萼,有光泽,果柄长1.9~3.9厘米,紫红色,9月下旬成熟。

四川的山荆子零星分布在海拔1140~1850米处,茂汶、盐源等县作苹果砧木用,有“小脚”现象。宁夏在六盘山西山区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喜光,耐寒,耐早,深根性,寿命长,适宜在花岗岩、片麻岩山地和淋溶褐土地带利用。  

繁殖

繁殖多用播种。果实在充分成熟时采收,每百斤果实可出种子l—l.5公斤,沙藏越冬,正常出苗率在80%以上。种子细小,千粒重6-7克,幼苗在第一年生长较慢,通常在二年生时可供芽接。  

园艺用途

山荆子树姿较美观,抗逆能力较强,生长较快,遮荫面大,春花秋果,可用作行道树或园林绿化树种。  

营养成分

山丁子的营养成分高于苹果。其中有机酸的含量超过苹果的1倍以上,适用于加工果脯、蜜饯和清凉饮料。  

功效

山丁子味甘酸、性凉、无毒,能润、生津、利痰、健脾、解酒。  

食用方法

山丁子是酿酒和调制纯绿色饮品的最佳原料,树皮可做染料。山丁子树还是果树的嫁接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