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韭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太白韭
Tài Bái Jiǔ
别名野葱、野蒜、太白山葱
功效作用发汗;散寒;健胃接骨。主伤风感冒头痛鼻塞腹冷痛消化不良跌打骨折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种 名:太白韭

学 名:Allium prattii C. H. Wright apud Forb. et Hemsl.

别 名:-

科:百合

属:葱属  

产地分布

产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和安徽。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鳞茎单生或2-3枚聚生,近圆柱状;鳞茎外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破裂成纤维状,呈明显的网状。叶2枚,紧靠或近对生状,很少为3枚,常为条形、条状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罕为狭椭圆形,短于或近等于花葶,宽0.5-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逐渐收狭成不明显的叶柄。花葶圆柱状,高10-60厘米,下部被叶鞘;总苞1-2裂,宿存;伞形花序半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2-4倍,果期更长,基部无小苞片;花紫红色至淡红色,稀白色;内轮的花被片披针状矩圆形至狭矩圆形,长4-7毫米,宽1-1.5 (-2.5) 毫米,先端钝或凹缺,或具不规则小齿,外轮的宽而短,狭卵形、矩圆状卵形或矩圆形,长3.2-5.5毫米,宽1.4-2(-2.9)毫米,先端钝或凹缺,或具不规则小齿;花丝比花被片略长或长得多,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狭卵状长三角形,基部宽0.8-1.5毫米,外轮的锥形;子房具3圆棱,基部收狭成长约0.5毫米的短柄,每室1胚珠。花果期6月底到9月。 本种在云南丽江、鹤庆和中甸一带在叶形和花色方面变化很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000-4900米的阴湿山坡、沟边、灌丛或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