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壶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藤壶
Ténɡ Hú
藤壶
别名石疥;大石疥
功效作用制酸止痛解毒疗疮。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Balanus

甲壳纲,藤壶科。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藤壶的食物包括有机物的腐烂碎屑、细小的底栖生物,以及包括本身幼体在内的浮游生物,例如硅藻、鞭毛藻、放射虫及甲壳动物身体的碎屑等。它的形状有点象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藤壶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份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力。

经常出入海边的人们相信对藤壶不会陌生吧?许多人见过,只是对它不太了解。藤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常被误以为是贝类,其实它是属节肢动物中甲壳纲的蔓脚目动物。

藤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一种美食,被人们广泛食用,而且价格十分昂贵。它的口感偏咸,通常是在冒着热气的锅里蒸煮,然后连同附着在触角末端的贝壳一同食用。  

分布

藤壶分布甚广,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它们数量繁多,常密集住在一起,成型后的藤壶是节肢动物中唯一行固着的动物。

藤壶通常生活在深海区,但偶尔也可以从海底冲刷至海滩的残骸物质上被找到。

在海岸边我们所看到的藤壶外型,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鹅颈型藤壶,它们经由一个不同长度、呈圆柱型的茎,附着在硬物上;另一种是圆椎型藤壶,它的外壳由复杂石灰质所组成,看上去像座火山缩小的外型。以上这两种型式的藤壶开孔部,都有一个由许多小骨片所形成活动壳盖,当水流经过孔部时,壳盖会打开,会由里面伸出呈羽状的触手,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等到退潮后,壳盖会紧紧地闭起,以防止体内的水份流失,及防御其它生物的侵扰。虽然藤壶有很坚硬的外壳保护,但海中的海星、海螺,及天上的海鸥,都会把它视为摄食对象。  

特征

藤壶是雌雄同体,行异体受精。由于它们固着不能行动,在生殖期间,必须靠着能伸缩的细管,将精子送入别的藤壶中使卵受精。 藤壶有很细长的雄性生殖器,按身体比例他们的阴茎是所有生物中最长的。所以每个邻居都可能成为交配对象。藤壶每年只制造一次卵子,卵子一旦成熟他们会释放化学物质昭告天下,所有邻居会帮忙将卵子授精。这样有助于他们基因的传递给下一代。待卵受精后,经三、四个月孵化;此时,刚孵化出的小幼苗即脱离母体,但常必须过几个星期的漂浮日子,才能附物而居。在它准备附着时,会分泌一种胶质,使本身能牢牢的粘附在硬物上。

许多种类的藤壶在附着时,不会有特定的场所,从海岸的岩礁上、码头、船底等,凡有硬物的表面,均有可能被它附着上,甚至在鲸鱼、海龟、龙虾螃蟹的体表,也常会发现有附着的藤壶。

海边圆椎型藤壶的个体不大,但吸附力极强,若想用手把它从附着物上拔起,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必须藉助凿子类的硬金属才能将它敲下来。也因为它有坚硬且附着力强的外壳,常会造成岸边戏水者无意间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