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念珠菌病 重定向自:念珠菌症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该原菌既可侵犯皮肤和粘膜,又能累及内脏

目录

  1. 疾病简介
  2. 病因病理
  3. 发病机制
  4. 治疗
  5.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1. 皮肤念珠菌病
    2. 粘膜念珠菌病
    3. 内脏念珠菌病
  6. 诊断鉴别
  7. 治疗
    1. 局部疗法
    2. 全身疗法
  8. 参看

疾病简介

疾病别名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

所属部位 :生殖部位 皮肤 全身

就诊科室 :妇科 中医科 传染科 性病科 中西医结合科 生殖健康

症状体征尿频尿急尿痛 脓疱 结节 溃疡 瘙痒 囊肿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内脏器官的真菌病。  

病因病理

Bk7b0.jpg

本病的病原菌是念珠菌,该菌是一种由出牙生殖的酵母真菌。已知念珠菌属可以致病的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星状念珠菌、吉利蒙念珠菌和采兰若念珠菌等八种。念珠菌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里,而且也可以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阴道粘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多数的念珠病可能是内源性引起的。促使该病发生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如糖尿病肺结核肿瘤,严重烧伤,脏器移植等患者均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出现菌替代现象或菌替代症,即使用抗生素后可能引起体内对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受到抑杀,而某些菌群象念珠菌对抗生素不敏感,则有耐药性菌株反日益增殖,从而破坏了体内细菌群间拮抗平衡;长时间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掏剂也可招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有利于念珠菌的感染

除上述以外,外源性感染也不可忽视,即念珠菌病可由接触外界菌体而受染。如男性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往往是从其妻有念珠菌性阴道炎传染所致的;哺乳期妇女的乳头皮肤念珠菌病,多数来自患有鹅口疮,也常由其母亲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所引起的;双手经常浸水的职业,如再接触念珠患,亦容易引起本病。

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各种脏器移植术心脏外科以及各种导管技术开展,本病发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故值得今后引起注意。  

发病机制

球菌病发病机理较复杂,受三方面因素影响。①机体方面:首先是细胞免疫缺损,表现在对念珠菌抗原皮试无反应性,体外受念珠菌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合成减少或缺乏。其次是吞噬细胞数量减少,趋化性丧失,吞噬和杀菌能力下降。此外,髓过氧化酶缺乏、转铁蛋白降低和血清铁升高,锌离子缺乏、高血糖维生素A缺乏和皮肤损伤等都能诱发念珠菌病。②菌

念珠菌病

体方面:白念珠菌孢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组成,后者能加强白念珠菌的粘附能力,引起感染。实验证明带芽管的白念珠菌较单纯芽孢粘附力为强。其次,白念珠菌在组织内常呈菌丝体,与孢子相比,不易被吞噬,因此其致病性增加,其他念珠菌形成菌丝能力弱,故致病力也弱。此外念珠菌还可能产生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毒素和一些水解酶,损伤机体组织,诱发感染。③医源性方面:如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放疗及化疗的应用;导管、输液(特别是肠外高营养疗法)、手术(特别是胃肠道和人工瓣膜手术)、烧伤等都能降低机体防御功能,或为病菌入侵创造条件而增加感染机会。

根据不同器官和发病阶段,组织病理改变可呈炎症性(如皮肤、肺)、化脓性(如肾、肺、脑)或肉芽肿性(如皮肤)。特殊脏器和组织还可有特殊表现,如食道和小肠可有溃疡形成,心瓣膜可表现为增殖性改变,而急性播散性病例常形成微脓肿脓肿内可见芽孢和菌丝,其外有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芽孢外围偶见嗜伊红样物质,类似星状体。菌丝有时侵入血管壁,病理组织中发现菌丝体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曲菌、毛霉蛙粪霉鉴别。  

治疗

应尽量除去与本病发生有关的诱因,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须考虑停药或减量;若有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并发病,应予以相应的处理;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一.内用疗法

(一)制霉菌素:本品可抑制白色念珠菌,但不易从胃肠道吸收,故仅适于消

念珠菌病

化道感染或作为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内服每次50万~100万单位,一日三次,连用1~2周。

(二)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静滴治疗内脏念珠菌病有一定效果,但毒性较大,须注意观察。国产庐山霉素与两性霉素B有相似的疗效。

(三)克霉唑:成人每日剂量2~3克,分三次内服,连续用2周。

(四)酮康唑:成人量200mg ,每日一次即可。还有人提 出本品200 mg,隔日服一次与每日一次,效果相同。

(五)大蒜注射液20~40ml,加入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疗效较满意,毒性亦小。

(六)转移因子肌注隔日一次或内服甲氰咪胍300 mg,每日四次,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促进病人康复有裨益。

二、外用疗法

皮肤粘膜念珠菌仅采用外用疗法即可奏效。临床应用可酌选龙胆紫、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及咪唑类药等作主药,配制成溶液、软膏、泥膏或乳剂以供使用。  

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根据念珠菌感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擦烂红斑惯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臂沟、腹股沟、颈前乳房下、腋窝、脐窝、以及阴唇。表现为红斑糜烂及有浸渍发白的膜状鳞屑,边界较清楚,周围可见红色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痒,常见于糖尿病,肥胖多汗的患者。

指间糜烂常发生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双手经常于水中操作的人,如瓶子工人容易罹患本

念珠菌病

病。皮损呈卵园形,表现为浸渍和糜烂,境界鲜明。自觉有痛疼感。偶尔也可侵犯足践而呈糜烂型足癣

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床炎的临床特征参见甲真菌病

少数患者由于身体衰弱或有免疫缺陷者,可发生全身泛发生皮肤念珠菌病。其表现呈广泛红斑及鳞屑性损害,边界较分明、周边常有散在丘疹或水 疱。常伴发鹅口疮或胃肠炎

极个别的皮肤念珠菌病患者之皮肤是内芽肿或痱子样丘疹。  

粘膜念珠菌病

(一)念珠菌病性口炎:俗称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或重症疾病的晚期。好发在口腔粘膜、舌面、咽喉、齿龈及唇,皮损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乳白薄膜,其状如鹅口里,故名。该膜容易揩去而呈潮红湿润面。

(二)口角炎:发生于口角,单侧,也可对称。皮疹为浸渍、糜烂或皲裂,常伴有渗液少许及结痂。若有维生素B2 缺乏时,更易诱发念珠菌性口角炎。

(三)女阴阴道炎:患者白带增多,呈水样而混 有豆渣样物质。阴道粘膜发红、糜烂、间可附乳白色薄膜。大阴唇轻度红肿、糜烂而呈湿疹样变。自觉剧痒。  

内脏念珠菌病

本病临床多见于身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皮质类激素的患者,较为常见有:

念珠菌性肠炎,病人表现腹部不适,肠蠕动亢进,慢性腹泻和肛门痒甚。

念珠菌性支气管炎,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及咳出粘液性胶状痰,可从中查出病原菌。本病呈慢性经过,时作时止,对健康影响不大;念珠菌性肺炎,患者常有胸痛,可伴体温增高。多见咳嗽及咯

念珠菌病

出粘稠胶状带有血丝的痰。听诊和X线检查均有异常。病重者,可引起死亡。

念珠菌性泌尿道炎,病原菌自尿道逆行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病人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发生。此外,念珠菌还可引起食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亦可侵犯肝、脾等其它内脏。  

诊断鉴别

                                                (一)真菌学诊断 标本直接镜检发现大量菌丝和成群芽孢有诊断意义。如只见芽孢,特别是在痰或阴道分泌物中可能属于正常带菌。无临床意义。菌丝的存在表示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沙保氏琼脂培养呈酵母菌样生长,移种米粉吐温琼脂,25℃,24小时;或血清,37℃3小时,如有顶端厚壁孢子或芽管形成,鉴定为白念珠菌。其他念珠菌需通过发酵和同化试验方能鉴定。病理组织检查可鉴定念珠菌,但不能确定菌种。

(二)免疫学诊断 深部念珠菌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IF)缺乏,白

念珠菌病

细胞移动抑制指数(MI)>0.8;当疾病静止或好转时,LIF恢复正常,MI<0.8。因此,LIF的测定可作为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考核的一个指标。念珠菌素皮试对念珠菌疹诊断有参考价值。(三)化学诊断 鉴于念珠菌孢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组成,后者水解后形成甘露糖,不断脱落形成代谢产物。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甘露糖浓度,从而可诊断深部念珠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败血症)患者,血清甘露糖浓度多大于800μg/ml;非播散性患者可在600~800μg/ml之间;正常人及非念珠菌感染患者则低于600μg/ml。此法特异性高,定量准确,而且标本用量少(每次只需0.2ml)。

(四)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同时存在诱发因素而查菌又阳性(指常规真菌检查)时,应考虑念珠菌病的可能,并作进一步检查。成人出现鹅口疮标志着系深部念珠菌病的早期表现,不可忽视。

在鉴别诊断方面,临床上应首先与原发病鉴别;在组织病理上应与曲霉病鉴别,在真菌学上与其他酵母鉴别。  

治疗

局部疗法

(1)2%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霜;或复方雷锁辛搽剂,外搽,每日2次,主要适用于多种皮肤念珠菌病。伴红痱的丘疹形念珠菌病尚可外搽含制霉菌素的硫磺炉甘石洗剂,每日4一6次。间擦疹常需加用扑粉。(2)制霉菌素搽剂(制霉菌紊10o万U,甘油10ml,蒸馏水加至60ml),主要适用于鹅口疮及生殖器念珠菌病,外搽,每日~3次。

(3)制霉菌素栓剂(每个5万一10万U),适用于念珠菌性阴道炎, 每晚一次,连用1一2周。

(4)多聚醛制霉菌素5万U加生理盐水5ml,或两性霉素B5mg加注射用水20m1,作气

念珠菌病

雾吸入,每日~4次,适用于口腔及呼吸道念珠菌感染。  

全身疗法

全身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种内脏念珠菌病及严重的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

(1)制霉菌素:每日200万~400万U,分4次口服,儿童5万~10万U/kg.d。该药在肠内极少吸收,主要用于消化道念珠菌病

(2)酮康唑:0.2g,每日一次。疗程视感染类型和患者的反应而定。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伊曲康唑: 200mg,每日一次,连用4周以上。

(4)两性霉素B(0.5~1mg/kg.d)静脉点滴,或合并口服5-氟尿嘧啶(150一200mg/kg.d),可有一定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