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霉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虫霉病

此病是以鼻黏膜息肉及广泛的可触及的皮下局限性肿块为特征,病原菌为冠状虫霉(Conidiobolus coronatus),感染初始于鼻中隔,渐至鼻窦、喉部及面部中心区的皮下组织,病人多生活于非洲热带雨林,尤其是尼日利亚。

目录

  1. 虫霉病的病因
  2. 虫霉病的症状
  3. 虫霉病的诊断
    1. 虫霉病的检查化验
  4. 虫霉病的西医治疗
  5. 参看

虫霉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冠状虫霉(Conidiobolus coronatus),感染初始于鼻中隔,渐至鼻窦、喉部及面部中心区的皮下组织,以鼻黏膜息肉及广泛的可触及的皮下局限性肿块为特征。

(二)发病机制

初发时前鼻甲肿胀,进展较慢,偶可进展较快波及黏膜鼻孔、口部及鼻窦。病变常为双侧,偶可单侧,肿块扩大可导致邻近组织无痛性毁损。组织中菌丝较易被HE染色,但PAS、Gridly则不易着色,CMS染色也较弱,菌丝单个或成簇,平均直径8µm,分隔规则,壁较薄,但较易确认,围绕以亮的放射状、有颗粒的嗜伊红物质,2~6µm厚,此嗜伊红物质呈指状或星状排列,类似孢子丝菌的星状体。菌丝不侵犯血管壁。

虫霉病的症状

初发时前鼻甲肿胀,进展较慢,偶可进展较快波及黏膜鼻孔、口部及鼻窦。病变常为双侧,偶可单侧,肿块扩大可导致邻近组织无痛性毁损。肿块可触及,与其上方皮肤不粘连,但可与下方组织结构黏着,凸凹不平,推动鼻甲向中隔方向可阻塞鼻孔通道。伴发的水肿可波及颊部、前额、嘴唇,眼皮也可因肿胀而闭合,导致眼的角膜白斑X线显示鼻窦不透明;通气空间消失,黏膜增厚,病人血象正常,不发热。

根据临床表现,依据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类似孢子丝菌的星状体。可以诊断。

虫霉病的诊断

虫霉病的检查化验

1.直接镜检 取一柔软完整的囊穿刺液或感染鼻黏膜刮屑作KOH涂片见宽菌丝,偶见分隔,菌丝壁见有双折光性,分枝。

2.真菌培养 沙堡培养基(不含放射菌酮)上菌落初为白色光滑,渐变为淡棕色,菌落镜检可见单核细胞状大小的分生孢子的孢子囊

组织病理:组织中菌丝较易被HE染色,但PAS、Gridly则不易着色,CMS染色也较弱,菌丝单个或成簇,平均直径8µm,分隔规则,壁较薄,但较易确认,围绕以亮的放射状、有颗粒的嗜伊红物质,2~6µm厚,此嗜伊红物质呈指状或星状排列,类似孢子丝菌的星状体。菌丝不侵犯血管壁。

虫霉病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预后较好,可给予碘化钾治疗(30mg/kg),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类固醇甲氧苄啶(磺胺增效剂)和磺胺甲噁唑及两性霉素B也可选用。

(二)预后

预后较好。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