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疱性甲虫皮炎
发疱性甲虫皮炎多见于接触以下三种甲虫后引起。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岬毒素。这些甲虫都不会叮咬人体,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这些甲虫栖生于树林草丛间或石下,昼伏夜出,有向光性,晚间多于灯光下飞行。可见于世界各地。
目录 |
发疱性甲虫皮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人接触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岬毒素。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
(二)发病机制
人接触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后,岬毒素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发疱性甲虫皮炎的症状
多见于夏季,好发于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甲虫落于人体皮肤后,因拍打虫体立即出现水肿性红斑,继之于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丘疹、水疱、脓疱,常呈线状排列,长短不一,条状损害外围可有散在分布的丘疹、水疱,自觉瘙痒、灼痛。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时节、发病部位可以诊断。
发疱性甲虫皮炎的并发症
发疱性甲虫皮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夏夜避免在树下草丛乘凉,当甲虫落到皮肤上,不要直接拍死虫,可将虫拨落于地踩死。室内门窗使用纱门、纱窗,防止甲虫侵入。
发疱性甲虫皮炎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与一般接触性皮炎相同,收敛,干燥。抗感染,可用达里波液,依沙吖啶(0.05%)冷湿敷,虫爬过的皮肤及早用肥皂水或酒精擦洗,或涂10%~20%稀氨溶液(氨水)。
(二)预后
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