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cutaneous endometriosis)极罕见,多见于成年妇女腹部或外生殖器部位外科手术,特别是剖宫产手术史后的瘢痕处。也可自脐部或腹股沟处自行发生。

目录

  1.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2.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
  3.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1.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化验
    2.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鉴别诊断
  4.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并发症
  5.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
    2.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治疗
  6.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
  7.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吃什么好?
  8. 参看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种植学说、浆膜学说、免疫学说(包括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缺陷)等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子宫内膜异位的人为因素

1、人工流产手术,子宫腔盆腔、腹腔的压力不平衡,子宫内膜组织被吸入盆腔和腹腔。

2、剖腹产手术,子宫内膜组织随羊水可能留在手术切口处和盆、腹腔各处,一旦时机成熟,子宫内膜就会生长。

3、经血逆流、阴道闭锁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不能随经血顺利地排出,就只好从输卵管逆流向盆腔和腹腔。

4、 多次生产,子宫内膜层的损伤使子宫内膜组织可以到达子宫肌层,为形成一种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提供方便。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

这种病多发于成年妇女,破坏单个棕色或蓝色结节,半径为0.25—0.3cm。患病特征为:有轻度触痛和疼痛,在月经期间可能会肿胀出血;多发于腹部生殖器部位的外科手术瘢痕内,剖宫产手术后瘢痕内发病率更高。也有自然发生于脐部及腹股沟部者。这种损害呈良性而非恶性。

这种病与黑素瘤血管瘤时不同的,该病在月经期可能出现损害增大或出血的特征,而后者与月经期无关,且有特征性病变。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化验

组织病理:真皮内不规则腺腔嵌于有明显细胞血管成分的间质内,细胞及腺腔与功能性子宫内膜相似,可有周期性变化。

B超:B超内膜样囊肿声象图呈颗粒状细小回声。还可在超声指导下穿刺抽取囊液或活检,以明确诊断。

腹腔镜:为诊断内异症的有效方法。Ⅰ~Ⅱ期输卵管无异常,Ⅲ~Ⅳ期卵管跨于巧囊之上,被动延长,呈水肿蠕动受限,伞部多正常,通畅或通而不畅。做腹腔镜时应做子宫输卵管通液术

X线检查:可做单独盆腔充气造影、盆腔充气造影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和单独子宫输卵管造影。结合排除其他不孕原因及具有痛经等病史,可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一般在经前开始,持续整个经期,甚至延至经后数日方消失。它钝性胀痛坠痛,可在正中,也可偏于一侧,且常向直肠会阴和腰背部放射。  

子宫腺肌病:此病周期性痛经明显,经血量多持续时间长。检查特点:子宫不规则增大、质较硬,b超有助于诊断。子宫腺肌病可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并发症

同时可见月经过多不孕痛经性交疼痛等。

1、月经过多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

2、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未妊娠者。

3、以经期、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腹痛,痛引腰,甚至剧痛晕厥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4、性交疼痛性交疼痛是指夫妻性交时不是感到愉快而是感到不适甚至疼痛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要注意调整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恢复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着凉受寒;月经期间,不做激烈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患者在月经期或月经中期一定要注意保持稳定情绪,避免过度劳累。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1、寒凝血瘀证

证候:经前或行经之际小腹坠胀冷痛,得热则舒,痛而拒按;月经量少,行而不畅,色紫黯夹块;伴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黯淡,苔白润,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赤芍各15g,小茴香干姜元胡川芎五灵脂各10g,生蒲黄12g,没药6g,肉桂5g。

痛甚呕吐者加姜半夏12、吴茱萸6g;面青、四肢不温厥冷者加川乌12g、川椒5g;胸满闷,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各12g,草蔻仁8g;肢冷畏寒大便薄者加熟附片15g,补骨脂、炒白术各12g;月经量少夹血块多者加水蛭6g,川牛膝、五灵脂各12g。

分析:方中当归、川芎养血和血;五灵脂、蒲黄、赤芍活血祛瘀;干姜、肉桂温经散寒除湿;小茴香、元胡、没药行气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散寒湿活血化瘀功效。

2、气滞血瘀证

证候:经行之时小腹及腰胀痛明显,不喜揉按,或伴胸胁闷胀;月经量多经色紫黯夹块;舌黯红,边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川芎、丹皮枳壳香附、元胡、五灵脂各10g,当归、赤芍各15g,乌药12g,甘草6g。

小腹及腰骶胀痛甚者加荔枝核15g,乳香、没药各6g;疼痛如刺者,加土元10g、全虫6g;月经量多者加炒蒲黄15g,益母草30g;妇科检查有包块结节触及者加炮甲珠10g,三棱莪术各12g。

分析:方中以香附、枳壳、乌药理气行滞,桃仁、红花、丹皮、赤芍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养血和血,元胡、五灵脂化瘀止痛,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行滞、化瘀止痛之功,用于痛经气滞血瘀证,能使气调血畅而疼痛消失。

3、 热灼血瘀

证候:经前或经行之初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小腹及腰骶部疼痛拒按,得热反剧;经行不畅,色深红,质稠粘夹血块;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痛;舌质红有瘀斑瘀点,苔薄微黄,脉弦。

治法:解郁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赤芍、丹皮、黄芩各12g,山栀子郁金柴胡、炒香附、白芥子各10g,生甘草6g。经行体温升高、自觉发热者加丹参白薇青蒿各15g;腹痛剧者加炒川楝子、元胡、土元各6g;心烦易怒、口苦者加夏枯草15g,龙胆草6g;经行不畅夹血块者加川牛膝、红泽兰各12g;大便秘结者加酒制大黄10g,郁李仁12g。

分析:方中柴胡、香附、郁金理气解郁;山栀子、黄芩清肝泻火;当归、赤芍、丹皮养血活血;白芥子通络涤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行气解郁、清热降火、活血化瘀之功效。

4、 气虚血瘀证

证候:素体气虚、形体羸瘦,经行前后小腹及腰骶部疼痛,肛门重坠,痛处或喜按;面色不华,神疲气短;月经量多或少,色正常或偏淡,夹小血块;舌淡黯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方药: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党参黄芪、山药各30g,天花粉、白术、三棱、莪术各15g,知母12g,鸡内金10g。

腹痛明显者加艾叶、小茴香、元胡各10g;肛门重坠甚者加柴胡、炙升麻、炒枳壳各12g;痛甚呕恶者加姜半夏15g,吴茱萸6g;月经量少者加丹参、鸡血藤制首乌各15g。

分析:方中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健脾益气;三棱、莪术、鸡内金消症化积;知母、天花粉泻火润燥,既清实热又退虚热。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化瘀消症之功。

5、肾虚血瘀证

证候:经行前后小腹疼痛,腰脊酸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少,色黯淡,质稀薄,或夹血块,久不受孕,或反复流产;舌质黯淡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补肾调经活血止痛

方药: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去独活

熟地菟丝子肉苁蓉各15g,杜仲、当归、山萸肉、补骨脂各12g,红花10g,炙没药6g。

腹痛甚者加元胡、血竭各10g,九香虫6g;腰脊酸痛甚者加巴戟天、台乌各12g,川断15g;头晕耳鸣者加潼蒺藜女贞子各15g,五味子8g;痛时四肢厥冷者加鹿角片12g,制附子15g;月经稀薄黯淡者加制首乌、鸡血藤各30g,紫河车(冲服)6g。

分析:方中熟地、菟丝子、枸杞、当归、山萸肉补肾养肝、精血同补;肉苁蓉、杜仲、补骨脂补益肾气;红花、没药活血化瘀止痛。全方共奏补肾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

中医的其他治疗:

1) 灌肠法:

A.红藤败酱草紫草根白花蛇舌草各15g,三棱、莪术、丹参、丹皮、元胡、黄檗各9g。

制用法:上药浓煎取汁200ml,每次ml保留灌肠,于月经净后,每日一次,连用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症。适用于热灼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包块形成者。

B.丹参、石见穿各30g,赤芍、三棱、莪术各15g。

制用法:浓煎取汁100ml,于月经干净后作保留灌肠,每日一次,每个月经周期10次,3个周期为1疗程。

功效主治:化瘀消症,活血止痛。适用于各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浙江中医杂志1989;(9):368】。

2) 敷贴

A. 当归、土元、三七沉香等分麝香少许,黄酒适量。

制用法:前四味研为细末,用黄酒调成糊状,加入麝香少许,用消毒棉球裹药适量贴敷于阴道后穹隆结节处,24小时后取出,隔日一次,经期停用,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各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B. 麝香痛经膏1张。

制用法:将膏药剪成对等大小2块,贴于双侧三阴交穴位上,经前及行经时用,止痛效果好。

3) 敷脐法

A. 肉桂、吴茱萸、细辛、元胡、乳香各10g。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于月经前3天,取药粉2~3g,置于5号阳和膏中粘匀,贴敷肚脐。2天换药1次,经净3天后停用,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江苏中医,1900;(2)36】。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及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痛经。

B. 山楂葛根、乳香、没药、山甲、厚朴各100g,白芍150g,甘草、桂枝各30g,细辛挥发油、鸡矢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

制用法: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两次,煎液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适量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中。烘干后,再与山甲、厚朴、桂枝共研细末,混匀后加入适量细辛、鸡矢藤挥发油和冰片。充分混合后,过100目筛,储藏备用。

于月经前3~5天,用温水洗净脐部后取上药0.2~0.25g。气滞血瘀证用食醋调敷,寒凝血瘀证用姜汁或酒调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净痛止或经期第3天去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功效主治:理气化瘀,散寒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及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痛经。

(2) 针灸治疗

1) 毫针疗法

取穴:中极CV3、关元CV4、气海CV6、合谷LI4、三阴交SP6。

操作:采取提插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进针10分钟进行运针提插,使酸、胀、麻感扩散,或加用温针刺激。

2)艾灸疗法

取穴:隐白SP1、阴陵泉SP9、地机SP8、三阴交SP6。

操作:每次任选1~2穴,艾灸(悬灸)10~15分钟。若下腹冷痛者在用体针的同时配合艾灸,或温针灸

3)耳压疗法

取穴:子宫卵巢、交感、肝、内分泌

操作:用磁粒或王不留行子敷贴于上述耳穴2~4个上,每日多次按压刺激,每次5分钟左右,每周1次,间歇3天再贴下一次,8次为1疗程。

4)埋线疗法

材料:先将羊肠线置75%酒精中消毒,用腰穿针刺入三阴交,待得气后将羊肠线通过腰穿针推进三阴交穴位中。双侧均埋线,于行经前2~3天埋入。治疗1次其止痛作用可维持6个月以上。

5)中药离子导入法

处方:丹参30g,当归、炒白芍、元胡、吴茱萸各15g,赤芍12g,香附10g,官桂6g。

操作:将上药粉粹后水煎25分钟,取汁再浓煎至250ml,用七层白布做成10cmX6cm大小布包,浸入药液中5分钟后取出,置子宫穴处,双侧各放1块,将中药离子导入机的锌板正极放于子宫穴,负极放于腰部足太阳经俞穴即可。打开机器,使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25分钟,从经前3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到腹痛消失为止。可连用3个月经周期。未治愈再继续下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及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痛经。

(3) 推拿疗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掌按于中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推拿按摩5~7分钟,并按揉中脘、气海、关元、气冲穴各1分钟,然后归回中下腹部,施以震颤法,使下腹腔及盆腔脏器均有震动且有微热为度。

患者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进法循膀胱经自上而下反复操作5~7遍。重点推揉膈俞脾俞肾俞穴。然后用擦法推擦腰骶部膀胱经以使腹部透热为度。最后点揉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内外关、合谷穴各1分

钟。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治疗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有手术治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等,下面逐一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他能在直视下明确病灶范围和性质,具有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疗程短等特点,对重症者,纤维化多,粘连紧密,药物不易奏效患者都十分见效。药物对较大卵巢内膜样囊肿是无效,但通过手术可以保留有效卵巢组织。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和半根治性手术3种。

保守性手术一般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者。保守性手术的目的是消除或缩减异位病灶,重建正常的盆腔解剖结构,恢复盆腔环境.切断传入痛觉神经以减轻月经及性生活的痛苦,恢复生育功能。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该手术中,能够更好的切除异位病灶,缝合创面,重建盆腔腹膜,起到止血,彻底冲洗的作用,提高手术后妊娠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保守性手术又分为腹腔镜手术、B超下行卵巢内膜样囊肿穿刺术、剖腹保守性手术。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用特定设计的刀、剪、钳等进行病灶切除,分离粘连;B超下行卵巢内膜样囊肿穿刺术一般用于复发的患者;剖腹保守性手术一般用于较严重病灶粘连患者,或是无腹腔镜设备医疗机构。该手术是挖除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但用这种方法是有限制的,患者病灶应一侧且较重,另一侧正常才可采用。

半根治手术可用于无生育要求,病灶严重,而年龄较大者(>45岁)不宜采用,该方法是全部切除子宫和病灶,但尽可能保留一侧正常的卵巢组织,以避免过早出现绝经期症状。该手术优点是复发率低,后遗症少。但仍有可能复发,因为保留的卵巢可以引起复发。

根治性手术一般用于年龄接近绝经期,病情重,有过复发的患者。该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该手术应尽可能避免卵巢内膜囊肿破裂,囊液流出时应尽快吸尽,冲洗。术后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者,可用镇静剂尼尔雌醇。腹壁、会阴切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彻底切除,否则会复发。

2、激素治疗通过一些激素药物,抑制诱发病症的激素水平吗,使异位病灶萎缩、消失。

1).丹那唑:是一种合成甾体17α-乙炔睾丸酮衍生物

作用原理:抑制下丘脑GnRH产生,从而减少FSHLH合成及释放,抑制卵巢的功能或直接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的合成或竞争性与雌孕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导致异位内膜萎缩,不排卵闭经

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会体重增加水肿、多毛、声粗、痤疮头痛肝功能障碍、焦虑等,多数妇女发生闭经,少数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服用剂量: 常用剂量为400mg/d,为2~4次口服,从月经开始服用,一般在1个月左右症状有所减轻。如无效可增大剂量,可加至600~800mg/d,取得效果后再逐渐减至400mg/d。疗程一般为6个月,90~100%均取得闭经的效果。

注意事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患有肝疾患的妇女禁用。

2).内美通(Nemestran):别称3烯高诺酮(R2323),为19去甲睾丸酮衍生物,是一种抗孕激素活性很强及中度抗雌激素的药物。

作用原理:抑制FSH及LH分泌、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使异位内膜萎缩、消失。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作用原理:LHRH对垂体有双相作用,使垂体细胞呈降调反应,抑制垂体细胞受体合成释放FSH、LH,从而起反调节作用。

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出现潮热阴道干燥、头痛、阴道少量流血等。

4).三苯氧胺(Tamoxifen,TMX):为双苯乙烯衍生物。

作用原理:药物进入体内后与靶细胞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雌激素/抗雌激素效应。

副作用: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导致子宫内膜癌及其他肿瘤。应慎用TAM治疗,治疗时采取相应对策需予考虑。

服用疗程:剂量为10mg×2/d,月经第五天开始,20天为1疗程。

5).合成孕激素。

作用原理:可用炔异诺酮、炔诺酮甲孕酮(安宫黄体酮)等作周期性治疗,使异位内膜退化

疗程:从月经周期第六天开始至第二十五天,每日口服5~10mg。

副作用;可能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发胀、子宫绞痛乳房疼痛体重过度增加等,可服用镇静剂、止吐剂、利尿药低盐饮食可以减轻症状。

6).睾丸素

服用剂量:月经周期后2周开始口服,剂量为10mg,每日2次。要达到止痛目的常需持续服用几个周期。每月剂量不能超过300mg,否则可发生男性化表现。如能妊娠,则本病即能治愈。

3、放射治疗:

虽然放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有多年历史,但应用多种药物及手术达到很高疗效,一般不破坏卵巢功能,而放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在于破坏卵巢组织,从而消除卵巢激素的影响,使异位的内膜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放射线对异位的内膜破坏作用并不明显,但对既不能耐受激素治疗又因病灶位于肠道、泌尿道及广泛盆腔粘连,尤其是合并心、肺或肾等严重疾病,本人又十分惧怕手术的个别患者,也可采用体外放疗,破坏卵巢功能,达到治疗目的。即便个别接受放疗者,必须先明确诊断,特别是不能将恶性卵巢肿瘤误诊为子宫内膜囊肿,以至错治而延误正确治疗。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

估计可能5%—10%的妇女患有此病症,其中30%—40%有疼痛的病证。亚洲人的发病率比欧洲人要多,92年的医学报告中指出,患者之中亚洲妇女占了51%,而欧洲妇女只有22%,在不孕妇女中30%—40%的人患上了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理瑜伽可以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

方法1、

长枕T字形排列,身体平躺于地,肩膀放松,保持呼吸

生理瑜伽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完全休息式2

全身平躺于地,手心朝上,双眼闭上,双腿微开,全身肌肉放松,保持呼吸。

功效:

延展及拉长骨盆腔肌肉,借由双脚的延伸来舒缓子宫紧张,可以减轻因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各种疼痛。

方法2、

将长枕放在腰部下方,双腿伸直紧贴墙壁,肩膀放松在地,双手放松,保持呼吸。停留时间可自行调整。

生理瑜伽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全身放松式2

延续全身放松式1,双腿微张,保持呼吸。保留时间可自行调整。

功效:

平衡自律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舒缓焦虑及紧张情绪,也可以促进骨盆腔的血液循环,让身体完全放松休息。

生理瑜伽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方法-全身放松式3

全身放松平躺于地,双脚盘腿,下方放置长枕,背部完全平躺于地,双手手心朝上,放在身体两侧,保持呼吸,可自行调整停留时间。

穿紧身衣可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在发达国家妇女总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其中以腹膜EM最多见,普遍认为其病因为经血逆流。相关因素为大年龄、以往经产、长期应用LUD及阴道塞,还有遗传及环境因素。现在发现紧身衣与EM发生亦有—定关系。

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助于腹腔液回吸收到血流中,形成的组织间隙液体压平均约低于大气压0.667kPa(5mmHg),致使液体从宫颈缓慢上移至宫腔、输卵管、直至腹腔与负值,腹部组织间隙液体压相对应的必然有大约相等的正值实体组织压,在麻醉后犬的胃、结肠、腹腔以充水无张力球囊做的测量,正如预期的—样,为大于渗透压的十0.667kPa(5rnmHg,直接测量人类腹内压亦相同。 给犬穿紧身衣,犬的肝脏畸形及轻度组织学改变,在人类称之为“紧身胸衣肝”,是长期高于肝脏的腹内压导致的获得性功能障碍。

人类月经周期最初3天的峰值宫内压为5.33—9.33kPa(40一70mmHg),平均1.07—6.93kPa(8-52mmHg),痛经妇女则更高。这种明显高于腹内压的宫内压为子宫收缩所致。细如针鼻的子宫输卵管接口也趋向关闭,故无经血逆流。两次宫缩之间宫壁松弛,若宫颈关闭,这时宫内压约等于腹内压。若慢慢升高后的腹内压突然降低,即使宫颈未开,有厚硬肌壁的宫腔虽短时间维持巳增高的宫内压,随之会有从宫腔到输卵管腔的压力梯度改变。可使宫内积存的血液及脱落的子宫内膜逆流。据此推理,若所穿之紧身衣达到腹内实体组织压持续轻微升高程度,而脱衣时恰好子宫输卵管接口于两次宫缩之间松开,经血则可逆流。依此道理,EM应少见于不穿增加腹内压衣服的妇女。

现代已知,EM多见于发达国家而少见于发展中国家。Mediline调查也发现近30年来印度医学杂志中20000余篇文章中仅有4例自发性EM报道,另还有一大组中孕剖宫取胎后瘢痕内EM报道,这与印度妇女不穿紧身衣有关。中非情况亦类似,而发达国家同期却有有5000余份EM报道及复习(美国占一半)。用细导管和微型传感器测量输卵管及腹腔内压的梯度变化;用示踪剂置于宫颈管内,经子宫、输卵管闪烁影像测定逆流经血的流速及量,均直接验证了上述推理。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紧身衣与子宫内膜异症发生有着某种关系,从公众健康角度考虑也应劝告妇女起码在经期不要穿紧身衣服。

在中国古籍文献中提及(类似)的以下症状

一、经水不调

1、有经水断续,或先后无定期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肾之郁乎……治法舒肝之郁,方名定经汤。(酒菟丝子一两,酒当归一两,炒山药五钱,炒黑芥穗三钱,酒白芍一两,熟地五钱,白茯苓三钱,柴胡五分)

2、妇人有经水过多,行后复行渐复行,身体困倦,面色痿黄者,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或谓血旺经多,虽旺而经亦不多。治法应大补血,而引之归经,方用四物汤加味。

而在《女科切要.调经门》中亦有以下论述:

室女妇人经事先期而来,有热甚者,有气血多而伤血海者;

1、血热者,腹多不痛,血色紫,脉洪,宜凉血地黄汤;

2、虚热者用逍遥散补中益气黄柏知母,或四物汤加陈皮香附、黄柏、知母;

3、腹中冷痛五积散;

4、若泄泻者,要先理脾;

5、咳嗽者,逍遥散加川贝;

6、若气血多而伤血海者,其腹必痛,宜妇附丸及霍香正气散。

二、不孕

在文献《傅青主女科.锤子门》

1、妇人有腰背酸楚腹胀,乃任督脉虚,治法必先去其虚,而补其任督,用升带汤;

2、妇人有少腹之间,自觉紧迫不舒,不能生育者,先大补脾胃之气血,而使腰膀利,方名宽带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痛经的关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可经过血液转移到全身各部分,当转移到肺部时,会使病人在经期内发生“气胸”,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流鼻血的症状。

经常痛经的年轻女性要注意了!如果你痛经的程度和发作频率发生变化,或随月经周期而呼吸困难、咳血和流鼻血,那么你有可能已经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发女性重度痛经的罪魁祸首,在导致不孕症的病因中居第二位,一旦患上后,就难以根治。患病后,病人卵巢内产生黑色糊状触痛性的“巧克力囊肿”,随病情的恶化,囊肿发生破裂,导致子宫粘连,影响生育。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可经过血液转移到全身各部分,当转移到肺部时,会使病人在经期内发生“气胸”,出现呼吸困难、咳血和流鼻血的症状。目前医学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它与经血反流有密切关系。

如果患者结婚生子,在妊娠之后异位的子宫膜会萎缩,使病情减轻。及早进行治疗,将不会影响女性生育。年轻女性应对痛经予以足够重视,月经期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经血沿输卵管倒流回盆腔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吃什么好?

饮食注意:

可选取理气活血,填益下焦,补养肝肾中药,配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品,组合成药膳,可以补虚而不留邪,化淤而不伤正。

酒类温阳通脉,行气散寒可适当饮用,发挥散瘀缓痛之功。芥茉、茴香花椒胡椒之类,性亦温通。玫瑰花理气解忧,和血散瘀,用以调味均好。红糖生姜,以红糖之甘,益气缓中,散寒活血,加生姜之温,助其通瘀之力,每日饮用,颇有裨益。

多食亚麻油核桃南瓜子亚麻籽,甘蓝,小白菜,萝卜,西兰花,菜花,油菜,香菇,平菇,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紫苏木耳,瘦肉、鹌鹑蛋菜、芹菜菠菜紫菜、水果等。

多食用补虚益气食品。可以助气行血,能有缓解疼痛之效。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血虚少者尤为适宜。

谷类、豆类、薯类作为主食,均可食用,无需避免。

家禽家畜、蛋乳、鱼鲜一般均可食用,气血虚少者用以益气养血效果较好。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行经前后,尤须注意进食过热的汤、菜,生冷食物均属禁忌。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