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内耳
人体解剖学精要 |
教学要点
1.掌握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的分部,各部的形态以及骨迷路与膜迷路的位置关系。
2.了解膜迷路各部的形态与功能。
4.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教学内容
一、位置:颞骨岩部内,鼓室内侧壁与内耳道底之间
分部(前→后) 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 膜迷路内含内淋巴。
(一) 骨迷路bony labyrinth
1. 前庭
1) 前壁:一孔→耳蜗前庭阶。
2) 后壁:五孔→骨半规管。
3) 外侧壁:前庭窗、蜗窗、第二鼓膜。
4) 内侧壁:前庭嵴、椭圆囊隐窝、球囊隐窝、前庭水管内口。
2. 骨半规管:前、后、外骨半规管;单骨脚、总骨脚、壶腹骨脚。
3. 耳蜗:前庭阶 鼓阶
- 蜗轴:骨螺旋板、螺旋板钩、蜗孔
- 蜗螺旋管:绕蜗轴转两圈半
(二) 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1. 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斑、球囊斑 — 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
2. 膜半规管:壶腹嵴 — 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
3. 蜗管
二、声音的传导:
(一) 空气传导:
声波 第二鼓膜
↓ ↑
耳郭→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鼓阶外淋巴
↓
蜗管内淋巴
↓
螺旋器→听神经
(二) 骨传导
声波→颅骨→外淋巴→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
三、内耳道:内耳门→内耳道→内耳道底。
参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