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眩晕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系指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引起的眩晕。当发生迷路积水(梅尼埃综合征),晕动病(晕舟车病),迷路炎迷路出血中毒前庭神经炎或损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体位平衡障碍,发生眩晕。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束与动眼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当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时,常发生眼球震颤

目录

  1. 耳源性眩晕的原因
  2. 耳源性眩晕的诊断
  3. 耳源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4. 耳源性眩晕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5. 参看

耳源性眩晕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肾气虚弱,命门火衰,水液气化失调,水湿上泛清窍而致眩晕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虚阳上亢,上扰清窍,髓诲动乱而致眩晕。脾阳不足,胃气虚弱,水谷运化失职,聚而为痰湿,上蒙清窍而致眩晕。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化火生风,风火上扰,或暴怒伤肝,怒则气上,开发太过,上扰清窍而致眩晕。也可因外伤脑脉髓海失养而致眩晕。

现代西医学认为耳源性眩晕的原因主要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变态反应代谢紊乱、内分泌功能障碍、膜迷路系统机械性阻塞或内淋巴吸收障碍

耳源性眩晕的诊断

本病病理变化:膜迷路积水膨大,蜗管球囊积水扩张显著,膨大的球囊占据整个前庭,而椭圆囊壶腹膨大不明显,每内淋巴囊膜半规管无膨大现象。由于内淋巴压力增高,首先使前庭膜破裂,内淋巴液相混,裂孔不愈或反复破裂,则出现血管纹、盖膜、毛细血管及周围的支持细胞发生退变。

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 或自身旋转,行走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

耳源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根据眩晕耳聋耳鸣三联症,听力呈波动型,甘油试验阳性,本病不难诊断。但须与突发性聋、勒膜氏综合症心血管疾病等相鉴别。

本病病理变化:膜迷路积水膨大,蜗管球囊积水扩张显著,膨大的球囊占据整个前庭,而椭圆囊壶腹膨大不明显,每内淋巴囊膜半规管无膨大现象。由于内淋巴压力增高,首先使前庭膜破裂,内淋巴液相混,裂孔不愈或反复破裂,则出现血管纹、盖膜、毛细血管及周围的支持细胞发生退变。

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 或自身旋转,行走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

耳源性眩晕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眩晕发作期中,患者应自选体位卧床休息。卧室保持极度安静,光线尽量暗些,但空气要流动通畅。戒绝刺激性饮食及烟、酒,宜用少盐饮食。 (2)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及顾虑,对药物中毒引眩晕者应立即停药,多饮水。 (3)在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防止突然发作,出现事故,对于位置性眩晕患者,可加强前庭锻炼,注意精神调理,保持心情舒畅。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