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疾病百科 > 炎症 >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是鼻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常为急性鼻窦炎未彻底治愈或反复发作而形成。牙源性上颌窦炎及部分筛窦炎也可以开始即成慢性。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可以某一鼻窦单发,但常为多发性。凡一侧或两侧鼻窦均患炎症者,称全鼻窦炎。治疗本病应重视变态反应性病因处理,去除感染病源;改善通气引流,维护生理功能及适当施行手术。  

目录

  1. 疾病分类
  2. 临床表现
  3. 症状体征
  4. 疾病病因
  5. 病理生理
  6. 诊断依据
  7. 治疗原则
  8. 用药原则
  9. 辅助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疗效评价
  12. 专家提示
  13. 用药安全
  14. 参看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临床表现

1.脓涕多、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

2.中鼻道、嗅区可见脓涕。中鼻甲肥大、水肿息肉样变。鼻粘膜慢性充血。  

症状体征

1、全身症状 轻重不等,有时则无。较常见为精神不振、易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局部症状

(1)多脓涕:为主要症状。粘脓性或脓性。前组鼻窦炎者,鼻涕易从前鼻孔擤出;后组鼻窦炎者,鼻涕多经后鼻孔流入咽部。牙源性上颌窦炎的鼻涕常有腐臭味。

(2)鼻塞:主要症状。是因鼻粘膜肿胀鼻甲息肉样变、息肉形成或鼻内分泌物较多所。

(3)头痛:不一定具有此症状。即使有头痛,亦不如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者严重,一般表现为钝痛和闷痛。乃因细菌毒素吸收所致的脓毒性头痛,或因窦口阻塞、窦内空气被吸收而引起的真空性头痛。本病之前沿痛常有下列特点:①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②头痛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且常为一侧性,如为双侧者必有一侧较重;前组鼻窦炎者多在前额部,后组鼻窦炎者多在枕部。③休息、滴鼻药、蒸气吸入或引流改善、鼻腔勇气后头痛减轻,咳嗽、低头位和用力时因头部静脉压升高而使头痛加重,吸、饮酒和情绪激动时头痛亦加重。  

疾病病因

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故其病因和致病菌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者相似。此外,特应性体质与本病关系甚为密切。本病亦可慢性起病(如牙源性上颌窦炎)。  

病理生理

粘膜病理改变表现为水肿、增厚、血管增生淋巴细胸和浆细胞浸润上皮纤毛脱落或鳞状上皮化生以及息肉样变,若分泌腺管阻塞,则可发生囊性改变。亦可出现骨膜增厚或骨质被吸收,后者可致窦壁骨质疏松或变薄。此外,粘膜亦可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致血管阻塞和腺体萎缩,进而粘膜萎缩。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可分为水肿浸润型、浸润型和浸润纤维型。  

诊断依据

1.急性鼻窦炎未彻底治愈或反复发作史。

2.脓涕多,牙源性者多恶臭且有龋齿。鼻塞、嗅觉障碍、头闷痛或钝痛。

3.中鼻道或嗅裂有脓涕,引流试验脓涕增多。 4.鼻窦内窥镜可见脓液、息肉样变、X线鼻窦片显示模糊或液平、上颌窦穿刺冲洗有脓有助诊断。  

治疗原则

1.重视变态反应性病因的处理。

2.去除感染病源。

3.改善通气引流。

4.维护生理功能,适当施行手术。  

用药原则

1.一般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使用滴鼻、抗组胺药、中成药治疗,或用“A”项抗生素治疗。

2.药物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选用置换疗法、上颌窦冲洗后注药及超短波等物理照射。

3.保守治疗不愈者施行清理术、开窗术或根治术。  

辅助检查

1.对一般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病人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经保守治疗不愈须施行手术或与肿瘤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C”。  

治疗方案

1、滴鼻剂 以减充血剂为主,其能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常用者是1%麻黄素生理盐水。本病多数与变态反应腾,故减充血剂内可适当加入类固醇激素药物。此外,滴鼻剂配伍中应含有保护和恢复鼻粘膜纤毛活性的成分,如ATP、溶菌酶等。

2、上颌窦穿刺冲洗 每周1—2次。必要者可经穿刺针导入硅胶管留置于窦内,以便每日冲洗和灌入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等药物。

3、置换法用负压吸引法使药液进入鼻窦。应用于额窦炎、筛窦炎和蝶窦炎,最宜于慢性化脓性全鼻窦炎者。方法:①先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收缩鼻粘膜,以利窦口开放,擤尽鼻涕。②取仰卧、垫肩或头低垂位,使下颌颏部与外耳道口连线与水平线(即床平面)垂直。③将以0.5%麻黄素生理盐水为主并适当配入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a糜蛋白酶的混合液约2-3ml注入治疗侧鼻腔。④用连接吸引器(负压不超过24kPa)的橄榄头塞入治疗侧前鼻孔(不能漏气),同时指压另一侧鼻翼以封闭该侧前鼻孔,并令患者连续发断续的“开、开、开”音,同步开动吸引器,持续约1—2秒即停,如此重复6-8次。

4、额窦导管冲洗 由于鼻额管解剖变异甚多,且常被过度发育的筛泡或肥大和炎性肿胀的中鼻甲所阻挡,使导管通入窦内之可能性极小,加之掌握本法较难,故目前已较少应用。

5、辅助性手术如中鼻甲切除、鼻息肉摘除和纠正高位鼻中隔偏曲等。手术目的是解除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的阻塞,改善鼻窦通气和引流,促进鼻窦炎症的消退。

6、鼻窦手术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方法。(1)经典的鼻窦根治性手术:原则是切除患窦不可逆性病变粘膜,并建立鼻窦与鼻腔间长期稳定的勇气和引流。如彻底切除窦内粘膜后,行上颌窦内侧壁和鼻腔下鼻道开窗、开放额窦鼻额管和蝶窦开口等。(2)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原则是解除鼻腔和鼻窦口的通气和引流障碍,清除以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无须行广泛的鼻窦粘膜切除。即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病变。如钩突切除术前筛窦切除术、上颌窦自然口、蝶窦开口和额窦开口扩大术等。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鼻窦引流口宽畅,鼻窦冲洗清洁。

2.好转:症状有所改善,人工引流口狭窄,但窦腔引流尚通畅,窦内病变清除不彻底。

3.未愈:症状无改善,人工引流孔闭合,窦腔引流不畅。  

专家提示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多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治疗不彻底所致,因此预防本病应在急性期使用足量抗生素、抗组胺药等保持鼻腔鼻窦引流通畅,防止病情牵延转为慢性。牙源性鼻窦炎要及早处理病牙。目前对该病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术疗法尽量在保持鼻及鼻窦生理功能前提下施行。  

用药安全

饮食宜忌

1、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2、食用无盐食品,减少摄盐量。

3、禁食乳制品,以防黏液增加,但可食用低脂酸食品,如酸奶酪和家制奶酪。

4、每日饮大量蒸馏水和新鲜蔬菜汁、果汁及汤、中药等热饮料,有助于黏膜分泌通畅,缓解堵塞鼻窦压力,加红辣椒和生洋葱后症状减轻较快。

5、食谱中多用亚麻籽油,可减轻疼痛,控制炎症,增强机体功能。

6、多吃些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尤其是含维生素A维生素E多的食品,可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冒(流感)及其他感染,促进循环,可减少鼻窦炎发病率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