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鼻剂
滴鼻剂用于鼻腔内的药物(液剂),有滴剂、喷雾剂、注入剂及洗净剂等。一般配成等渗或略为高渗,pH为4.5-6.5。
使用滴鼻剂
一、要区分滴鼻剂的种类,选择适合你的滴鼻剂
滴鼻剂的品种很多,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患者在选用滴鼻剂时一定要按照医嘱选用,或向药师咨询。常用的滴鼻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盐酸麻黄素滴鼻液和滴鼻净。这两种药均属于血管收缩药,都具有使鼻粘膜血管收缩,消除鼻粘膜充血肿胀,改善鼻子的通气功能,消除鼻塞的作用。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鼻炎和鼻窦炎。若将蘸有少许盐酸麻黄素滴鼻液的药棉塞入鼻内,还有止鼻血的作用。
急性鼻炎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伤风”,它是由病毒所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症。急性鼻窦炎也相当常见。它一般发生在感冒后,也可由牙根感染扩散、外界气压改变、外伤或跳水时污物进入鼻窦等各种原因所引发。
2.苯海拉明滴鼻液和麻黄可的松滴鼻液。这两种药均属于抗过敏药,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常有阵发性鼻痒、打喷嚏、鼻塞和流大量清水样鼻涕等症状。患者有常年发病的,也有季节性发病的。
3.抗菌素与磺胺类滴鼻液。此类药物有消炎的作用,常用的此类药物有麻黄碱新霉素滴鼻液和链霉素滴鼻液等。此类药物可用于治疗鼻塞伴有脓性鼻涕等病症。
4.复方薄荷滴鼻剂及碘甘油滴鼻剂。此类药物有扩张鼻粘膜血管、增加鼻腔分泌物、减轻鼻腔的干燥症状及恢复鼻粘膜功能的作用。此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粘膜退行性萎缩为特征的慢性鼻病。病情严重时,患者可有鼻甲骨膜和骨质的萎缩,使鼻腔变得宽大,鼻腔分泌物减少。此病患者的鼻腔内易有黄绿色的干痂。如果有臭鼻杆菌等细菌在鼻腔内生长繁殖,便会产生一股恶臭味,而变成“臭鼻症”。
二、使用滴鼻剂的方法要得当
患者在使用滴鼻剂时,首先要将鼻腔内的分泌物擤(音醒)净。如果鼻腔内有干痂,则应先用温盐水清洗浸泡,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
使用滴鼻剂时可用两种姿势:一种是仰卧向后垂头式,即患者在滴药时仰卧于床上,肩部垫一软枕,使头部尽量向后仰,使鼻腔低于口咽部。滴药时,滴鼻剂应距鼻孔1—2厘米。每次滴药3-4滴。让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让鼻腔侧壁对药液起到缓冲作用,以免使药液直接流入咽部,让苦味难忍。滴完药后,用手指轻按几下鼻翼,使药液布满鼻腔。然后,保持滴药姿势3-5分钟,再坐起。鼻粘膜炎,喋窦炎、筛窦炎、额窦炎的患者,采用此法较好。二是侧卧侧下垂头式,即让病人侧卧,让头部偏向需要用药的鼻腔那侧,头部向肩部下垂,使头部低于肩部,然后滴药。滴药的方法同上文所述的方法相同。如果双侧鼻腔都需滴药,则在一侧鼻腔滴药5分钟后,把身体和头偏向另一侧,再滴药。上额窦炎的患者采用此种方法较好。
如果需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滴鼻剂时,使用两药的时间应间隔3分钟以上,以免降低药物的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如同时使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缩的滴鼻剂和消炎的滴鼻剂,则应先用前者,后用后者。
长期使用滴鼻剂,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因此,使用滴鼻剂一般不可超过两周。婴幼儿应尽量不用滴鼻剂,以免影响其鼻粘膜的发育。高血压患者应慎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缩的滴鼻剂,以防用药后加速血压升高。
使用滴鼻剂时应注意只有正确的滴鼻方法,才能保证药物到达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否则将影响治疗效果。常用滴药方法有两种:一是头后伸位滴药法。蝶窦及后组筛窦炎或鼻炎病人应采用头后伸位。病人仰卧,头部悬空后仰, 使颏尖与外耳道口的连线与床面垂直,这种滴药姿势适用于滴双侧鼻腔。滴后轻捏鼻翼数次,休息5分钟再起来,使药液充分和鼻腔黏膜接触。二是侧头位滴药法。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炎病人应采用侧头位。病人侧卧,患侧在下,头部伸出床缘或肩下垫枕,头下垂靠近下肩。这种姿势只能用于滴下侧鼻腔。滴入药液5分钟后坐起。双侧可交换滴入,方法同上。
用药注意事项包括:
1、向鼻内滴药时,滴管头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药液。
2、滴药后将头部略向两侧轻轻转动,以使药液均匀分布。
3、不能长期擅自依靠滴鼻液来改善鼻腔疾病,当药液使用效果越来越差时,应停止继续使用,请专科医生诊治,以免丧失治疗时机。
4、滴鼻净长期滴用,可导致药物性鼻炎,如并发萎缩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中耳炎等,因此应适可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