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进口美国牛肉问题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台湾进口美国牛肉问题

中华民国台湾)进口美国农产牛肉的问题(在台湾多通称为美牛问题)始于2007年。进口美国牛肉被中华民国政府认为是与美国重启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赴美免签证、对台军售等加强台美关系的重要关键措施。但另一方面美国牛肉曾出现狂牛症、残留瘦肉精等问题。因此是否该比照美国国内、日本、韩国等国家标准,容许进口或国内生产牛肉中残留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以至该不该开放进口便成了争议性议题。这不单纯仅与食品安全领域相关,也涉及台美双方的贸易、政治与战略关系[1]

目录

  1. 原因背景
    1. 狂牛症
    2. 瘦肉精
  2. 利益关系
  3. 注释
  4. 参见
  5. 外部链结
  6. 参考来源

原因背景

狂牛症

2003年,美国证实出现狂牛症,被列为疫区。各国纷纷禁止美国牛肉进口。

瘦肉精

在经过动物实验确认莱克多巴胺在动物的代谢反应和中毒剂量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1999年开始容许莱克多巴胺被添加至牛猪饲料中,用来增加牛猪瘦肉比例,但是禁止直接使用于人体。欧盟则采禁用立场。

2002年,因为发生中毒事件,中国公告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也在禁止之列。2006年,台湾政府公告,禁用莱克多巴胺。

2012年7月6日,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通过莱克多巴胺残留标准草案,牛肉、猪肉的残留量为10ppb。[2]

利益关系

  • 台湾的畜牧业,平均一年的饲料用量达八百万公吨。每公吨饲料所需瘦肉精约五百元,若开放使用瘦肉精,估计一年瘦肉精需求量可达四十亿元。[3]
  • 瘦肉精可以减少饲料使用、降低成本。[4]
  • 禁止含有瘦肉精残留的肉类进口,是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可以保护台湾畜牧业者;但若查验无法确实执行,则无法有效杜绝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入境。
  • 对于瘦肉精的开放,美方给台湾下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台湾的执政党部会为了对美关系而倾向开放,但在野党都会反对。如2007年卫生署预告残留标准,并通报WTO,预计在国际制订残留标准后予以开放[5],最后在国内猪农及健康团体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禁用瘦肉精[6];时任农委会主委的苏嘉全在事件当时虽然表示如果医疗单位证明适当使用的瘦肉精对畜牧业有帮助,那么禁止瘦肉精就没有道理[7],但在野后则表示不应畏惧美方施压。[8]而国民党在在野时也要求不要开放,但执政后则倾向开放。
  • 本案亦隐然涉及传统上对台湾友好的美国农业州(如由北至南的蒙大拿州南达科他州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奥克拉荷马州德州等)之联邦参、众议员及州长和州议会等政要的继续支持:台湾与美国重启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谈判、台湾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台湾加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台湾与美国洽谈引渡协议、台湾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平衡中国势力并分散市场风险、及支持台湾参与加入国际组织等战略性的政治安全问题。这些促进台湾与全球经贸流通并巩固台美关系的目标,都有赖台湾人及朝野政党了解美国政治运作并与美国行政部门国会两党保持良好互动关系。[9][10][11][12]

注释

参见

外部链结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