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


2011年5月台湾发生的塑化剂事件(传媒称为塑化剂/塑毒风波塑化剂/塑毒风暴等)是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起因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检出含有塑化剂,进而被发现部分上游原料供应商在常见的合法-{zh-hans:食品添加剂; zh-hant:食品添加物;zh: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使用廉价的工业用塑化剂(非食用添加物)撙节成本。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商品之外,影响范围亦扩及糕点、面包和药品等。相关政府机关在事件爆发后,明订同年6月起若相关食品未完成自我检验,一律禁止贩售[1]

由于对台湾社会影响甚大,该事件常与2008年中国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并论;然而部份专家从日摄取量上限的角度指出涉及的塑化剂的毒性三聚氰胺的20倍,是三十年来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2](亦有从半数致死量出发认为是0.1倍者[3])。

目录

  1. 类似事件
  2. 相关
  3. 注释
  4. 参考文献
  5. 外部连结
  6. 参考来源

类似事件

  • 中国部份产品,如方便面同样去年也被验出含有过多的塑化剂(中国称为增塑剂)[4][5][6],但随着台湾爆发塑化剂事件才见公布,[7] 这些产品也遭其他国家禁止进口。2010年6月出版的《中国环境监测》杂志上,研究人员测定发现,包括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在内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简称PAEs)早已渗入北京的地面水体与空气之中,部分水体污染严重;长江三峡库区DEHP最高浓度和黄河部分河段中DEHP浓度都已超标。[8]

相关

  • 2013年台湾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 台湾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 台湾的食品安全
  • 2013年台湾黑心食用油事件
  • 2013年台湾毒面包事件
  • 2013年台湾毒米粉事件
  • 起云剂
  • 塑化剂
  • 内分泌干扰素(环境荷尔蒙)
  •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 dimethyl phthalate)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DEHP, di(2-ethylhexyl)phthalate)[9] )(卫生署列管1/6)[10]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EP, diethyl phthalate)[11]
  • 邻苯二甲酸丁基苯酯 (BBP, butyl benzyl phthalate)(卫生署列管2/6)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di-n-butyl phthalate)(卫生署列管3/6)
  •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di-n-octyl phthalate)(卫生署列管4/6)
  •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INP, diisononyl phthalate)(卫生署列管5/6)
  • 邻苯二甲酸二癸酯(DIDP, diisodecyl phthalate)(卫生署列管6/6)
  •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 di-isobutyl phthalate)
  • 仿雌激素
  • 雌性化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