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
中医宝典 > 甜味剂
甜味剂,也有称作甘味剂、甘味料的,泛指食品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提高食品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需求的食物添加剂。蔗糖、果糖、和淀粉糖,在中国不列为食品添加剂,视为食品原料。
代糖、糖替代品是低热量的甜味剂,常添加到需要减少热量的食物中。除了注意热量的减肥人士外,代糖亦带给糖尿病患者很大的便利性。
目录 |
= 甜味剂甜度表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相对甜度 |
---|---|---|
一般的玉米糖浆 | Regular Corn Syrup(C.S.) | 0.30 |
半乳糖 | Galactose | 0.32 |
乳糖 | Lactose | 0.35 |
麦芽糖 | Maltose | 0.46 |
山梨醇 | Sorbitol | 0.50 |
以酵素转化之玉米糖浆 | Enzyme Converted C.S. | 0.60 |
葡萄糖 | Glucose | 0.70 |
麦芽糖醇 | Maltitol | 0.75 |
蔗糖 | Sucrose | 1.00 |
木糖醇 | Xylitol | 1.00 |
果糖 | Fructose | 1.70 |
环己基(代)磺酰胺酸 | Cyclamate | 15-50 |
阿斯巴甜 | Aspartame | 150-250 |
醋磺内酯钾 | Acesulfame K(ACE-K) | 200 |
甜菊糖 | Stevia | 250-300 |
罗汉果 | Luo Han Guo | 266-344 |
糖精 | Saccharine | 240-500 |
蔗糖素 | Sucralose | 600 |
5-硝基-2-丙氧基苯胺 | 5-Nitro-2-propoxyaniline | 4000 |
纽甜 | Neotame | 8000 |
甜味剂列表
天然甜味剂
常见名称 | 其他名称 | 英文名 | 注释 |
---|---|---|---|
- | 布拉齐因 | Brazzein | 尚无正式中文译名 |
仙茅甜蛋白、仙茅蛋白 | 库克灵 | Curculin | |
赤藓醇、赤藓糖醇 | - | Erythritol | |
果糖 | - | Fructose | |
甘草甜素 | 甘草素 | Glycyrrhizin | |
氢化淀粉水解物 | - | Hydrogenated starch hydrolysates | |
拉克替醇 | - | Lactitol | |
马槟榔甜蛋白、水槟榔甜蛋白 | - | Mabinlin | |
罗汉果甜甙、罗汉果甜苷、罗汉果 | - | Luo Han Guo | |
麦芽糖、麦芽糖醇 | Maltitol | ||
甘露醇、甘露糖醇 | - | Mannitol | |
神秘果蛋白、神秘果素 | 米拉考林 | Miraculin | |
莫内林、莫那灵、莫乃灵 | 莫纳林 | Monellin | |
潘塔亭、倍他丁、朋它啶 | - | Pentadin | |
山梨糖醇、己六醇、山梨醇 | - | Sorbitol | |
甜菊糖、甜叶菊、甜叶菊苷 | - | Stevia | |
塔格糖 | - | Tagatose | |
沙马汀 | 索吗汀 | Thaumatin | |
木糖醇 | - | Xylitol |
人造甜味剂
化学名 | 通用名 | 英文名 | 注释 |
---|---|---|---|
乙酰磺胺酸钾、乙酰磺胺酸 | 安赛蜜 | Acesulfame potassium | |
L-天冬酰-D-丙氨酰胺 | 埃利坦、阿力甜 | Alitame | |
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 | 阿斯巴甜 | Aspartame | |
Aspartame-Acesulfame-Salt | |||
环磺酸盐 | 甜蜜素、甜精 | Cyclamate | |
乙氧基苯脲 | 甘素、甜精 | Dulcin | |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 | - | Neohesperidine dihydrochalcone | |
纽甜 | Neotame | ||
5-硝基-2-丙氧基苯胺 | - | 5-Nitro-2-propoxyaniline | |
糖精 | Saccharin | ||
三氯蔗糖 | 蔗糖素、三氯半乳蔗糖 | Sucralose | |
异麦芽酮糖醇 | 益寿糖 | Isomalt, Isomaltitol |
以及糖精钠盐(Saccharin Sodium)、醋磺内酯钾(Acesulfame potassium)等。
人造甜味剂的健康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经常食用人造甜味剂的群体,明显的有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疾病风险。[来源请求]
不过有些统计则认为,是肥胖人士及患病者才经常食用人造甜味剂(人变胖、变不健康才增加代糖使用量),只要考虑这些人本身面临的风险,可以发现,对高风险族群来说,人造甜味剂还是比精致糖更好的选择。[来源请求]
但也有一些理论认为当人体感觉到甜味时,就会期待有相应的能量吸收,若是没有,反而会扰乱人体,造成脂肪囤积、食量增加、增加糖尿病风险等有害副作用。[来源请求]
参考来源
2个分类: 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 | 甜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