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汗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色汗症 重定向自:色汗

色汗症(chromhidrosis)是很少见的疾病,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引起。小汗腺极少排出色汗,偶然食入某种药物或染料也可引起色汗。中医文献中亦有黄汗汗血记载。如《诸病源候论》黄汗候记载:“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而渴,壮如风水,汗染衣,正黄如蘖汁”。

目录

  1. 色汗的原因
  2. 色汗的诊断
  3. 色汗的鉴别诊断
  4. 色汗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5. 参看

色汗的原因

汗液呈黄色或黑色,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色汗症”。本病很少见,它的发生是因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较常见的部位多局限于面部、腋窝,但也可见于胸背等处,颜色以黄色为多见,也可为黑色、青色、紫色、棕色或蓝色等,腋窝黄色汗常合并有腋臭(俗称狐臭)或多汗症。有的也可出现小汗腺的色汗症,亦不常见,不少是由药物所引起。如用碘化物出的汗液呈淡红色,内服氯苯吩嗪所排出的汗液呈红色,注射美蓝所出汗液呈青色。色汗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以持续出现,也可以间断发生。

色汗的诊断

诊断

1.多见面部(不是正常大汗腺分布区域,而是异位大汗腺存在的地方),其次为腋窝、脐部及外阴部。

2.汗液的颜色不等,以黄色最多见,腋窝黄色汗常合并腋臭。大汗腺分泌的颜色还有蓝色或绿色,如注射亚甲蓝可呈青色汗液,碘化物可使汗液呈淡红色,内服氯法齐明(氯苯吩嗪)可使汗液呈红色。其次还可见褐色、黑色、紫色、棕色,亦有伴发血色者称为血汗(hematohidrois)。蓝汗、绿汗可见于从事制铜业的工人。

3.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出现,情绪激动如恐惧、愤怒、焦虑常促发或加重。

根据临床症状可诊断。

中医病机辨证:中医认为多有脾胃湿热,汗出兼感邪毒,致腠理毛孔汗渍变色所致。

色汗的鉴别诊断

汗腺分泌体味:人有两种汗腺,一种是遍布全身的外分泌汗腺,另一种是丛生于腋窝腹股沟周围的顶泌汗腺,而顶泌汗腺是体味的最主要的制造者,但真正制造麻烦的并非是这种汗腺的分泌物。医学研究表明,汗腺的分泌物本身是无味的,只有当它们附着于皮肤并且和细菌起了一定的化学反应之后,才会散发出味道。如果对细菌的活动听之任之,细菌会以泌离的油脂为食,随着油脂的分解,便会散发出令人不快的味道。而男性由于分泌额外的睾酮,因此会比女性产生更多导致体味的油脂,而男性有时会不如女性那样注意个人卫生,所以会容易产生体味。

汗出如油:汗出粘滞如油。又称粘汗。《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粘汗也。”详汗出如油条。汗出如珠如油如雨,这是一个危险的汗症,类似于脱症

臭汗症:汗腺分泌具有特殊臭味或咸汗被分解后释放的臭味称为臭汗症。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中医体气、狐气及狐臭属于本病范围。

诊断

1.多见面部(不是正常大汗腺分布区域,而是异位大汗腺存在的地方),其次为腋窝、脐部及外阴部。

2.汗液的颜色不等,以黄色最多见,腋窝黄色汗常合并腋臭。大汗腺分泌的颜色还有蓝色或绿色,如注射亚甲蓝可呈青色汗液,碘化物可使汗液呈淡红色,内服氯法齐明(氯苯吩嗪)可使汗液呈红色。其次还可见褐色、黑色、紫色、棕色,亦有伴发血色者称为血汗(hematohidrois)。蓝汗、绿汗可见于从事制铜业的工人。

3.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出现,情绪激动如恐惧、愤怒、焦虑常促发或加重。

根据临床症状可诊断。

中医病机辨证:中医认为多有脾胃湿热,汗出兼感邪毒,致腠理毛孔汗渍变色所致。

色汗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于色汗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是仍应尽量找出发病原因,去除致病因素。如因药物引起者,应避免再用该药;若伴有臭汗症多汗症,应先治疗多汗臭汗。多汗症可选择镇静药抗胆碱能药物,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常用局部止汗剂如0.5%醋酸铝液、5%明矾液、5%鞣酸液、3%~5%甲醛(福尔马林)液、0.1%新洁而灭液或20%~25%氯化铝溶液等,可选择外搽。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如经常清洗患处,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伴有腋臭患者,可将腋毛刮去,以减少局部寄生菌的数量,剃毛后再搽药。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