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防治/老年性耳聋
老年百病防治 |
老年性耳聋是老年人常见的耳部疾病,临床以听力减退,甚至失听为特征。《左传》解释为“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临床上耳聋与耳鸣多同时存在。《医学入门》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特别是老年人,几乎有耳鸣的人都有高频听力的下降,有的人因耳聋较重而耳鸣被掩盖。老年性耳聋的特点为两侧对称性听力下降,发生年龄因人而异,有的始于40岁,有些老人到80岁听力尚佳。
[发病原因]
1.人届老年,中耳及内耳的听功能结构均可发生老年性退变,如中耳为鼓膜增厚,弹力减少,听骨韧带松驰,听骨关节发生纤维化、钙化及僵硬等;内耳为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柯替氏器及血管纹处有广泛老年性退变。
2.全身性病变的影响。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减退、糖尿病、营养障碍、贫血等病变均可影响螺旋器或蜗神经传导径路,导致耳聋。
3.噪声损伤。由于长期噪声刺激的影响,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其中以耳蜗的基底圈的病变最为明显。如同为老年人,远居乡村者较城市居民听力为佳。
此外,遗传因素与精神因素对老年性耳聋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充沛,肾精充足,上濡于耳,则听觉敏锐;若年老体衰,肾气亏虚,精血不足,耳失濡养,则致耳鸣、耳聋。
[临床表现]
人到老年后,双耳呈对称性、渐进性听力减退,可伴有持续高频耳鸣。初期对频率高的声音丧失听力,逐渐连频率低的声音也听不到。由于讲话时频率高低不一,故老人仅能听到一部分声音,老知道别人在对他讲话,但会意困难,不能领会别人说话的全部内容。语言辨别能力下降,听话爱打岔。
检查:鼓膜外观正常,听力检查显示出感音性听觉障碍,高频区听阈提高。
[预防措施]
1.中老年人要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减慢衰老的过程。
2.合理安排饮食,中老年人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及甜食,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清淡食品,以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耳的听觉功能。
3.因烟硂可刺激交感神经节中的突触接合部,可引起小动脉痉挛和招致内耳的感觉上皮发生破坏,而引起听觉的损害。故中老年人,尤其是听力下降者,宜戒烟。
4.避免或减少噪声刺激,防止噪声对听觉的损害。对于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应该配带护耳器,或用耳塞隔音,降低噪声对耳的刺激。
5.临床应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耳毒性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即使需要应用时,也宜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尽可能用短斯治疗。耳局部用药尤须重视。
6.中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减退,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明病因,确定病变性质,尽早治疗,防止耳聋的加重。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对能引起耳聋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要积极治疗。同时注意改善居住与工作环境,消除或减少噪声的影响。
2.营养支持疗法。可口服维生素B120毫克、维生素C200毫克、维生素E200毫克、ATP20毫克,每日3次,连服8~16周。
3.血管扩张剂。可口服烟酸100毫克、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或肌肉注射654—2,每次10毫克,每日~2次,以改善耳部血液微循环。
4.中医辨证论治。肾精亏损型:证见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肾益精,滋阴降火,方选耳聋左慈丸(熟地黄15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五味子10克、磁石15克、石菖蒲10克)。肾阳亏虚型:证见耳鸣耳聋、兼下肢觉冷、阳萎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肾阳,方选补骨脂丸(磁石15克、熟地15克、川芎6克、当归10克、肉桂6克、菟丝子10克、川椒6克、补骨脂10克、白蒺藜10克、胡芦巴10克、杜仲10克、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
5.针刺疗法。体针可选用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诸、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3穴,采用补法,虚寒者可用艾灸法。耳针可选用内耳、肾、肝、神门、中等刺激,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参看
美尼尔氏病 | 慢性咽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