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体肺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疾病百科 > 炎症 > 衣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的病原为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肺炎衣原体常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上呼吸道呼吸道感染。现仅知人是该衣原体宿主感染方式可能为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目录

  1. 病原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症状
  4. 诊断
    1. 沙眼衣原体肺炎
    2.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3. 肺炎衣原体肺炎
  5. 检查化验
    1. 沙眼衣原体肺炎
    2.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3. 肺炎衣原体肺炎
  6. 治疗
    1. 一般治疗
    2. 抗生素治疗
    3. 支持治疗
    4. 流行病学
  7. 相关资料
    1. 衣原体
    2. 小儿肺炎与感冒的区别
  8. 参看
  9. 参考文献

病原

衣原体

衣原体肺炎的病原为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是新发现的一种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肺部感染。1986年Grayeton等在学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发现一种衣原体,以后于成人呼吸道疾病中亦被发现,当时命名为鹦鹉热衣原体TWAR-TW株,后经研究证明该衣原体为一新种、并定名为肺炎衣原体。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炎衣原体与鹦鹉热和砂眼衣原体有相同的属特异性抗原,而其他特异性抗原血清学特征却不同。通常DNA杂交试验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确认其为不同于砂眼和鹦鹉热衣原体的第三种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常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上呼吸道和呼吸道感染。现仅知人是该衣原体宿主,感染方式可能为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5岁以下儿童极少受染,8岁以上儿童及青年易被感染,尤其是人群聚集处,如家庭、学校、兵营中易于流行。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成人中至少有40%已受到该衣原体感染,大部分为亚临床型。老年人可再次受到感染。  

症状

衣原体肺炎

轻症可无明显症状。青少年常有声音嘶哑、干咳、有时发热咽痛咽炎喉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症状,且可持续数周之久,发生肺炎通常为轻型,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并可能伴随肺外表现如红斑结节甲状腺炎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成年人肺炎多较严重,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必须住院和呼吸支持治疗。有作者经血清学调查发现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之间有关联,但尚须进一步确定。另外,肺炎衣原体感染发生哮喘的机制亦在研讨之中。

肺炎衣原体肺炎的肺部X线检查常显示肺亚段少量片状浸润灶,广泛实变仅见于病情严重者中。大部分患者血白细胞在正常范围。     

诊断

沙眼衣原体肺炎

1975年有人开始报告新生儿衣原体肺炎,继发于包涵体脓性卡他之后。本病多由受感染的母亲传染可眼部感染经鼻泪管传入呼吸道。症状多在出生后2~12周出现,起病缓慢,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多不发热或偶有低热,然后出现咳嗽和气促,吸气时常有细湿啰音或捻发音,少有呼气喘鸣。胸片显示双侧广泛间质和肺泡浸润,过度充气征比较常见,偶见大叶实变。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从鼻咽拭子一定要刮取到上皮细胞。也可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酶免疫试验(EIA)检测鼻咽标本沙眼衣原体抗原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诊断标准为双分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或IgM>1:32,IgG>1:512。也可应用PCR技术直接检测衣原体DNA。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来源于家禽接触或受染于鸟粪,是禽类饲养、贩卖和屠宰者的职业病。人与人的感染少见。病原体自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可带菌很久。鹦鹉热衣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单核细胞内繁殖并释放毒素,经血流播散至肺及全身组织,引起肺音质及血管周围细胞浸润,肺门淋巴结肿大潜伏期6~14d,发病呈感冒样症状,常有38~40.5℃的发热,咳嗽初期为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或轻或重。有相对缓脉肌痛胸痛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如为全身感染,可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或心肌炎表现,偶见黄疸。多有肝、脾肿大,需与伤寒败血症鉴别。胸部X线检查,从肺门向周边,特别向下肺野可见毛玻璃样阴影中间有点状影。周围血白细胞数正常,血沉在患病早期稍增快。肺泡渗出液吞噬细胞内可查见衣原体包涵体。轻症患儿3~7d发热渐退。中症8~~14d,重症20~25d退热。病后免疫力减弱,可复发,有报道复发率达21%,再感染率10%左右。  

肺炎衣原体肺炎

本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支原体肺炎楥相似。起病缓,病程长,一般症状轻,常伴咽、喉炎及鼻窦炎为其特点。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退后,出现干湿啰音等支气管炎、肺炎表现。咳嗽症状可持续3周以上。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无特异性,多为单侧下叶浸润,表现为节段性肺炎,严重者呈广泛双侧肺炎。病原学检查与沙眼衣原体肺炎一样,从气管或鼻咽吸取物做细胞培养,肺炎衣原体阳性。或用荧光结合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来鉴定细胞培养中的肺炎衣原体。PCR检测肺炎衣原体DNA较培养更敏感,但用咽拭子标本检测似不够理想,不如血清学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微量免疫荧光(MIF)试验检测肺炎衣原体仍最敏感。特异性IgM抗体≥1:16或IgM抗体≥1:512或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  

检查化验

沙眼衣原体肺炎

沙眼衣原体肺炎:胸片显示双侧广泛间质和肺泡浸润,过度充气征比较常见,偶见大叶实变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从鼻咽拭子一定要刮取到上皮细胞也可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酶免疫试验(EIA)检测鼻咽标本沙眼衣原体抗原。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诊断标准为双分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或IgM>1:32,IgG>1:512。也可应用PCR技术直接检测衣原体DNA。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胸部X线检查,从肺门向周边,特别向下肺野可见毛玻璃样阴影中间有点状影周围血白细胞数正常,血沉在患病早期稍增快。肺泡渗出液的吞噬细胞内可查见衣原体包涵体轻症患儿3~7d发热渐退。中症8~~14d,重症20~25d退热病后免疫力减弱,可复发,有报道复发率达21%再感染率10%左右。  

肺炎衣原体肺炎

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无特异性,多为单侧下叶浸润表现为节段性肺炎,严重者呈广泛双侧肺炎。病原学检查与沙眼衣原体肺炎一样从气管或鼻咽吸取物做细胞培养,肺炎衣原体阳性。或用荧光结合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来鉴定细胞培养中的肺炎衣原体PCR检测肺炎衣原体DNA较培养更敏感,但用咽拭子标本检测似不够理想,不如血清学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微量免疫荧光(MIF)试验检测肺炎衣原体仍最敏感。特异性IgM抗体≥1:16或IgM抗体≥1:512或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  

治疗

衣原体肺炎的治疗原则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大致相同。  

一般治疗

注意加强护理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保持适当室温及湿度。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翻身更换体位。烦躁不安可加重缺氧,故可给适量的镇静药物。供给热量丰富并含有丰富维生素、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及充足水分。  

抗生素治疗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衣原体肺炎的抗生素应首选红霉素,用量为50mg/(kg.d),

分~4次口服连用2周。重症或不能口服者,可静脉给药。眼泪中红霉素可达有效浓度,还可清除鼻咽部沙眼衣原体,可预防沙眼衣原体肺炎的发生。

②罗红霉素或罗力得:用量为5~8mg/(kg.d),分2次于早晚餐前服用,连用2周。如在第1疗程后仍有咳嗽和疲乏,可用第2疗程。⑴

阿奇霉素(sumamed):是一种氮环内脂类抗生素,结构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相似。口服吸收很好,最高血清浓度为0.4mg/L。能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和器官。对衣原体作用强。治疗结束后,药物可维持在治疗水平5~7d。t1/2为12~14h,每日口服1次,疗程短。以药物原型经胆汁排泄。与抗酸药物的给药时间至少间隔2h。尚未发现与茶碱类、口服抗凝血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地高辛等有相互作用。儿童(体重10kg以上)第一天每次mg/kg,以后4d每天每次mg/kg,1次顿服,其抗菌作用至少维持10天。

④甲红霉素(clarithromycin):在体外对肺炎衣原体内脂类药物治疗肺炎衣原体感染与红霉素同样有

阿奇霉素

效。

磺胺异恶唑(SIZ)用量为50~70mg/(kg.d),分~4次口服,可用于治疗沙眼衣原体肺炎。  

支持治疗

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体弱或营养不良者应输鲜血或血浆,或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流行病学

肺炎衣原体常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上呼吸道和呼吸道感染。现仅知人是该衣原体宿主,感染方式可能为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5岁以下儿童极少受染,8岁以上儿童及青年易被感染,尤其是人群聚集处,如家庭、学校、兵营中易于流行。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成人中至少有40%已受到该衣原体感染,大部分为亚临床型。老年人可再次受到感染。

衣原体肺炎治疗反应比支原体肺炎慢,如治疗过早停止,症状有复发趋势,年轻人一般治疗效果好,老年人病死率为5%~10%。  

相关资料

衣原体

衣原体( Chlamydia ):是一种比细菌小但比病毒大的生物,具有两相生活环。即具有感染性的原体(elementary body,EB)和无感染性的始体(initial body, 亦称网状体 reticulate body, RB)。

衣原体

EB颗粒呈球形,小而致密,直径0.2¬0.4μm,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EB是发育成熟了的衣原体,主要存在细胞外。RB是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发育周期的幼稚阶段,是繁殖型,不具感染性。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近似细菌与病毒的病原体,属于衣原体目(Chlamydiales)、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仅有一个科)、衣原体属(Chlamydia),有四个种(即:C. pecorum ,C. psittaci, C. trachomatis , C. pneumoniae )。特点:①具有脱氧核糖核酸和 RNA 两种核酸二分裂增殖,有核糖体和近似细胞壁的膜;②细胞内寄生,完全依赖宿主细胞供应能量(因缺乏 ATP 酶);③其生活周期分为细胞外期(即具有感染性的原始小体)和细胞内期(即增殖性的网状小体)两个时期;④用 Giemsa 或荧光抗体染色可在细胞核附近原浆查见衣原体包涵体;⑤衣原体基因组的Mr为660×106,比除支原体外的任何原核生物都小。对人类有致病力的衣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近年来发现的肺炎衣原体等三种;⑥除可作涂片检查,补体结合试验及微量免疫荧光试验等检测方法外,还可直接作细胞培养分离衣原体;⑦四环素族,红霉素治疗效果好,喹诺酮及其他抗菌药物也有一定效果。  

小儿肺炎与感冒的区别

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的炎症性疾病,多在感冒的基础上发病。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所以父母一一定多加小心。 

鉴别它们并不太难,可从“一测、二看、三听”入手:

一测,是指测体温。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一会儿。小儿感冒也发热,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较短,用退热药效果也较明显。

二看,主要看以下四个面:

(1)看咳嗽呼吸是否困难。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且程度较重,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或喘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憋气,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紫,提示病情严重,切不可拖延。

(2)看精神状态。小儿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小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

(3)看饮食。小儿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4)看睡眠。小儿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三听,是指听孩子的胸部。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

经过上述的一测、二看、三听,如果出现其中大部分情况,即应怀疑小儿得了肺炎,应及早到医院就医。

参看

参考文献

  • 《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