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隐窝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疾病百科 > 炎症 > 肛隐窝炎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常是肛管直肠部位感染性疾病的发源病灶,因症状不重,易被忽视。

一、病因病理肛窦开口向上,易积存粪便而引起感染,以致肛门括约肌痉挛,使肛窦引流不畅。感染不易控制,引起肛乳头发炎和肥大。

二、诊断要点

1.疼痛 肛门处不适感和隐痛,排便时加重。

2.粪便中常带有粘液和血。

3.肛乳头肥大时可脱出肛门外。

4.肛门指诊检查 括约肌紧张,肛窦及乳头硬结及触痛。

5.肛门镜检查 肛窦、肛乳头充血和红肿。

三、治疗

1.液状石蜡10毫升口服,每日3次,也可30毫升每日1次口服。

2.热水坐浴,每日—2次。

3.切除炎症肛窦和乳头,术后第三天开始用手指扩肛。  

目录

  1. 疾病分类
  2. 症状体征
  3. 病因病理
  4. 诊断检查
  5. 鉴别诊断
  6. 治疗方案
  7. 辨证论治
  8. 用药安全
  9. 参看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症状体征

肛门部不适、瘙痒灼痛,粘液、血便。  

病因病理

多因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辛辣炙赙;或虫积骚扰,湿热内生,下注肛部;或因肠燥便秘,破损染毒而成。  

诊断检查

1.详询肛门部有无不适、瘙痒或灼痛,有无粘液、血便。

2.肛门镜检查肛隐窝部位有无充血、水肿,有无肥大乳头及脓性分泌物。  

鉴别诊断

1、肛裂以肛门周期性疼痛、便秘、大便带血为主症。其疼痛程度较肛隐窝炎重,疼痛时间亦较长。

2、肛周脓肿是肛隐窝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肛周疼痛,逐渐加重,酿脓时呈鸡啄样痛,伴恶寒发热等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亦升高。  

治疗方案

1.非手术疗法

软化大便,便后及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用消炎止痛栓剂甲硝唑栓、复方玉红栓等。复方玉红栓每1000粒成分如下:紫草6.0g、苦参12.0g、松香30.0g、槟榔6.0g、麻油170.0g、磺胺粉25.0g、达克罗宁5.0g、可的松2.5g。

2.手术疗法

慢性或反复发作者,可在局麻下行肛瓣切除,以利引流,如有肥大肛乳头,应同时切除,然后继续非手术治疗,5~7d内用手指扩肛。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湿热下注,肛门坠胀或瘙痒不适,或灼热疼痛,大便时疼痛加重,肛门潮湿;小便黄,口干口苦,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蕴于肠胃,下注肛门。气血不畅,则肛门坠胀,潮湿瘙痒,甚则疼痛;大便努挣,气血更加瘀滞不行,则疼痛加重;小便黄、口干口苦、苔黄腻、脉滑数等皆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二、外治法

熏洗法用苦参汤煎水,先熏后洗,。

塞药法每次苦参汤熏洗后,用化痔栓塞人肛内,或用黄连素软膏涂于肛内。

肛隐窝炎的其他疗法:

肛窦内已成脓者,或伴有肛乳头肥大、隐性瘘(内盲瘘者),宜行手术治疗。

一、切开引流法

适应症单纯性肛隐窝炎已成脓者;或有隐性瘘者。

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肛周局部消毒,肛门局部麻醉,在双叶肛门镜下暴露病灶,沿肛窦作纵行切口,使引流通畅,创口用凡士林纱条压迫,术后每天便后坐浴,外涂黄连素膏或马应龙痔疮街或其他消痔膏。

二、切除法

适应证本病伴有肛乳头肥大者。

操作方法准备同上,在双叶肛门镜下暴露病灶,将肛窦肛门办及肛乳头一并切除,用凡士林纱条压迫创面。术后每天换药一次。  

用药安全

1、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及时治疗急慢性肠道炎症。

2、少食辛辣、刺激、炙博之晶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