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目先兆——目相学
中医疾病预测 |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而且是人体内脏的外镜。医学之父,希波革拉底氏曾说:“眼睛如何?身体也如何”
目录 |
第一节 目先兆的理论基础
目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是人体重要的信息站。目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却与整体五脏六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是五脏六腑的缩影,因此五脏六腑的疾病皆可反映于目。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脏六腑……目为之候。”其中目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主目”,《金匮真言论》曰:“肝,开窍于目。”《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及《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等皆说明目与肝至为关连。目除与肝的关系密切外,还与心相关,《内经》不但提出目为肝窍,也提出目为心窍。如《素问.解精微论》曰:“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志与心精共奏于目也。”因眼之所以能视,除受心血滋养之外,还受心神的支配,故《灵枢.大惑论》曰:“目者,心使也”皆可说明目与心的关系。
此外,眼与脾、肺、肾也同样相关,目赖脏腑之精血供养,如《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五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灵枢.五癃津液别》也说:“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其中,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健旺目得所养,目始有神,如脾气失运,后天源竭,目失所滋则视物不明。肺主气,肺气充旺,脏腑精气上注于目而眼目精明,如肺气不足,精气不能上灌则视物昏暗,故《灵枢.决气》说:“气脱者,目不明。”肾藏精,肾生髓,肾精充足则目光敏锐,肾精亏虚,目失滋养则视物昏暗,故《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目无所见”。
一、眼与六腑的关系
《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脏六腑,目为之候。”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人体转味出入的器官,目赖之以养,并且与人体脏腑休戚相关。脏病可以及腑,腑病可以及脏,因此目异常不可不究六腑。
据《灵枢.大惑论》说:“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说明眼通五脏、气贯五轮,眼和五脏六腑密切相通。
二、眼与经络的关系
眼与经络联系最多最广,胜过其他五官九窍。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又如《灵枢.口问》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皆说明眼目与经络直接关联,并以此和脏腑相沟通。和眼目关系密切的经络有:集中于眼或眼附近的经络有大肠经、心经、三焦经以及任脉、阴阳蹻脉及阳维脉。起于眼部的经络有胃经、膀胱经和胆经。途经眼部的经络有心经、肝经。止于眼部的经络有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其他还有许多经筋和络脉、经别都与眼有关。总之,十二经脉中有八条经脉,奇经八脉中有四条经脉,其循行皆与眼目有关,尤其心、肝二经与眼直接联系,可见眼与经络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此外,《内经》还曰:“目者,心使也。”(大惑论篇)以及目为阴阳之会(“目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灵枢.大惑论》)皆足以说明。
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经络的病理与目密切相关。如黑睛属肝,因此肝病易致黑睛病变;两眦属心,故心神过耗,心火上炎皆可主两眦异常;白睛属肺,故肺气不利或肺受外邪均易导致目疾患;目轮属肾,肾精不能上承或肾气虚弱时都能使视力改变。反之,眼目是脏腑之外镜,因此目最能反映脏腑之虚实。实践中,根据五轮配属五脏的关系,通过“以目测脏”,即透过目而尽早了解全身疾患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脏腑失调、气血不利,首先使远端的经络受累,目络属孙络,孙络是最早的疾病信息载体,初病最先入络。脏腑有病不一定在全身显露,却能最先反映于眼络,故在眼部可以最早获得疾病的早期信息,于无证中求有证,这就是目先兆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目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目神的预报意义
心藏神,心为目之府,故神通于心,外应于目,目是传神的器官,也是神病的外现。有正常的神,方有正常的视,神乱则视惑。《内经》曰:“目者,心使也”(《灵枢.大惑》),“志与心精共凑于目”(《素问.解精微论》)皆强调了目与神的关系。目为神的“荧光屏”,目能最早反映神的状况。中医强调:“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察目是判断心神存亡的关键。大凡目光迥迥,顾盼流星,黑白分明谓之有神。而目直视深、目暗睛迷,甚至瞳神散大者谓之失神。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视深即言两目深陷无光,是脏气败竭的征兆,目光散乱又是神散的标志。目神不仅可以察脏腑精气的盛衰,还可预兆精神疾患的变化。如神采飞扬,目视逼人为狂证先兆,而神色暗淡、目光呆滞又为癫证的预报,目光忧郁则为郁证的前讯。可见目实为神之外镜。
二、目对肝病的预报意义
目为肝窍,是为肝之外候。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气通于目”,故肝病极易反映于目。如《望诊尊经》曰:“目大者,肝大。目小者,肝小。目深者,肝坚。目露者,肝脆。目高者,肝高。目下者,肝下。目偏倾者,肝偏倾。目端正者,肝端正。”《审视瑶函》说:“目睛属肝”都说明了目候肝的特殊意义。
肝主升发疏泄,目位高巅之上,惟肝气充旺,阳气上升,目始能受煦而视。因此,《内经》曰:“气脱者,目不明。”强调了目视与肝气升发的关系,临床上,虚脱患者,首先出现目视不明的症状。李东垣说:“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
目视的减退意味着肝气的亏虚和早衰的来临,如《灵枢.天年》说:“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眼的周围网缀着许多经筋,支配着眼睑的开合和眼珠的转动,肝主筋为罢极之本,因此眼睑的开合失司或眼珠的转动失灵,皆可反映肝的病变。又“肝受血而能视”故视力减弱是肝血虚的征兆。以上说明目是预报肝疾和早衰的重要器官。
三、目先兆对肾病的预报意义
目虽为肝窍,但木为水生,肝肾同源,肾主津液,上润目珠,故肾与目同样有着滋煦的关系。如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亏则目不明,故《内经》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目无所见。”(《灵枢.海论》)肾主水,瞳仁属肾,肾又通胆窍,肾胆同源,故肾胆正常瞳神始明。临床上,如肾亏胆汁不足则瞳仁失濡而每患视物昏渺之疾。目疾中,诸如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色素膜、青光眼等都无不与肾、胆有关。如眼底色素病变同样是肾病变的反映,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瞳水属肾主阴,肾水不足易致瞳神不圆,胆火炽旺引起神水不清,瞳神散大提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皆与肾胆有关。因此,瞳神的异常可以反映肾的阴阳状况,是肾疾患的预报器。又目下暗斑是肾虚有瘀的标志,目下微肿又为肾虚水肿之征,尿毒症患者每有视力模糊等,皆说明目对肾的预报意义。
四、目对诸疾的预报意义
目对全身许多疾病都有先兆意义。如《素问.评热论》记载的:“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灵枢.癫狂》曰:“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素问.平人气象论》曰:“目黄者曰黄疸”皆可说明。《金匮要略》论目达40余篇,是继《内经》之后目诊的又一发展,张仲景通过目睛的形、色、神进行辨证,尤详于目的早期诊断意义,如:“目圆者,痉,不治”。
目对疾病的预报极广,如眼圈发暗常为失眠、失精家和有瘀的信号。此外,肝郁、脾功能不良(尤为小儿)亦常常出现眼圈明显发暗,而目下瘀斑则又为妇科疾病(包括子宫、附件、卵巢)之征兆。
眼几乎与全身疾病都有关。如眼结膜充血是麻疹、狂犬病早期的重要征兆,肝炎、肝癌、肝硬化的视力下降,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妊娠中毒症的眼底血管改变,脑卒中的瞳孔变化,白血病的视野改变,耳源性眩晕的眼球震颤,癌肿转移的视力改变等等都表明眼可以预报全身许多疾病。此外,眼睑反复炎症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眼球突出是甲状腺肿的征兆,眼与口、肛的慢性溃疡要警惕白塞氏病,眼皮下垂是重症肌无力的征兆等,都表明眼与全身性疾病的联系之广,影响之深,眼对全身性疾病确有着广泛的预报作用。
五、目的凶兆意义
《灵枢.四时气篇》曰:“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临床上,目内陷、目黑和目暴盲皆为三大凶兆。目内陷、甚而露精为脏精竭,《内经》早有记载:“目内陷者死”(《素问.三部九候论》)目黑为肾竭,目暴盲为气脱,故皆为预后不良。此外,目睛直视,如《伤寒论》大承气汤证,为阳明邪热灼伤津液,津不上承,目系失濡之凶兆,而瞳子高、双目上视又为风症、惊风、痉病的不良征兆。
此外,目尤能反映经气的竭绝,如戴眼为足太阳气绝的兆候。故《素问.三部九候论》说:“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此外,两目直视为少阳终之兆,如《素问.诊要经终》说:“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
又“目为心之使”,故能外应心之危候,“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君主一动、百官皆摇。心主神,故目光最能反映心神的异常,因此视目光有神、无神常为心神存亡的标志。临床上瞳仁神光自散、目不识人常为神亡命欲竭之凶象,故《素问.玉机真藏论》曰:“目眶陷、真藏见、目不见人,立死”。
目在预报五脏绝证方面也很有意义,如前贤认为,中风、鼻鼾目瞑者,肺绝。直视摇头、汗出者,心绝。目合、厥不知人,爪甲青者,肝绝。狂言目反,直视、遗尿,肾绝。目陷睑收,或眼睑暴垂者,脾绝。若直视不转睛,则五脏俱绝矣。说明目在预报五脏凶证中确有突出价值。
第三节 五轮八廓先兆
五轮八廓是一种眼睛与内脏定位的学说,所谓“脏有病,轮必见应”。应用“脏轮相应”原理,可以较早地窥得内脏病变的信息……
一、五轮八廓先兆的理论基础
五轮八廓源于《内经》目与气血筋骨关系的论述。包括五轮及八廓两个内容。
五轮学说是以眼及五脏相配应的理论,建立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五轮即所谓“脏轮相应”,源于《内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灵枢.大惑论》)以后经我国著名古代眼科专书——《秘传眼科龙木论》加以定名,又经《银海精微》及《审视瑶函》等著名眼科大全加以论述,并发展为五轮学说而沿袭至今。
以现代解剖学的观点来看,风轮相当于角膜,血轮指眼内外眦部的球结膜血管,肉轮为上下眼睑,气轮系球结膜、巩膜和眼球筋膜,水轮系瞳神,即瞳孔包括瞳孔后面的组织如房水、葡萄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及视神经等。著名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还对五轮赋以歌括,如:眼中赤翳血轮心,黑睛属肾水轮深,白睛属肺气轮应,肝应风轮位亦沉,总管肉轮脾脏应,瞳人属胆为准海。言轮者,是比喻眼球运动如轮转,故称五轮。
眼疾总共七十二般内障,二十三候外障,四十九候病状,由于外之五轮与内之五脏相应,故五脏病理能反映于五轮。因此,应用五轮理论能尽早发现内脏疾病,尤其对外障眼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更大。
《审视瑶函》亦曰:“夫目之有轮,各应乎脏,脏有所病,必现于轮……肝有病则发于风轮,心有病则发于血轮,肾有病则发于水轮,脾有病则发于肉轮。”皆说明脏为轮之本,轮脏相应是五轮学说的精髓,也是眼五轮先兆的理论基础。
八廓学说,是将眼分为八个部位分别与脏腑相配应的学说,始出于《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对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审视瑶函》将其发展,《银海精微》以八卦命名,如:乾廓、坎廓、艮廓、震廓、巽廓、离廓、坤廓,兑廓。《世医得效方》则定为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风廓、火廓、地廓、泽廓。历代眼科名著对八廓定位也都有所不同。
八廓主要分属于六腑及心包、命门,即:小廓、风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泽廓、山廓,并与八卦相配。其中,水廓为瞳人属坎卦,配属膀胱,又名津液廓。风廓为黑珠,属巽卦,配属胆,又名养化廓。天廓为白珠属乾卦,配属大肠,又名传导廓。地廓为上下眼胞,属坤卦,配属胃,又名水谷廓。火廓为内眦,属离卦,配属小肠,又名抱阳廓。雷廓为内眦,属震卦,配属命门,又名关泉廓。泽廓为外眦,属兑卦,配属三焦,又名清净廓。山廓为外眦,属艮卦,配属包络,又名会阴廓。
以上八廓配六腑为八廓先兆定位奠定了基础。
二、五轮八廓先兆的临床意义
五轮八廓学说是一种眼科与内脏的定位学说。然而这种定位并非绝对,事实上每一内脏皆可以作用于每一局部组织,亦即每一轮皆可反映诸脏病理,轮脏定位不过是相对而言。通过相应的配属关系,可以从反应部位上较早地发现疾病,早期诊断疾病,这就是眼目五轮八廓对疾病的预报意义。
轮之与脏无非标本关系,脏有病、轮必见应,轮有病脏亦必有变化,因此通过轮脏所属关系,可以从眼较早窥得内脏病变。如水轮能尽早预报肾的疾患,根据风轮能预测肝的变化,这样在眼这个荧光屏上便可对人体的疾病进行预审。
此外,五轮学说配合生克理论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意义,如《眼科阐微》辨五轮病源用药论说:“两眼角红丝穿入白珠如线者,乃心火克肺金也……白珠红赤灌入黑睛,乃肺金克肝木也……黑珠凸出胀痛,两眼胞红肿难开,乃肝木克脾土也……两胞肿、黑珠下陷难开,是脾土克肾水也”即是。
八廓在疾病的定位上更加具体地既包括五脏亦括赅六腑在内,补充了五轮之不足。五轮八廓学说互补互用,使疾病的早期发现范围得到了扩大。故《审视瑶函》曰:“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验廓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辨别方法:“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部,侵犯何部以辨何脏之受病。”即言辨八廓以观八廓丝络为要。
以上说明五轮八廓理论在预报全身疾病方面具有特定意义。
第四节 虹膜先兆
虹膜是人体脏腑的袖珍全息图。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小小的器官上,竟设有人体数以百计的器官投影,而且病理信息常在临床证候出现前几天,几月、甚至几年就已出现了……
一、虹膜先兆的理论基础
虹膜在五轮八廓中属于风轮,瞳神属于水轮,虹膜与瞳神合称黑睛,是人体眼睛中的眼睛,虹膜与瞳神的诊断合称为“虹膜诊断学。”希波革拉底说过:“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身体”。十九世纪末Igmoce_Von_Peczly发表了《眼睛诊断学研究引证》,将虹膜上与人体相对应的关系划分为30多个区域,这些区域皆为组织器官在虹膜上的投射部位,证实了希氏的说法,以后德国人Gaston_Verdier又把30多个区域发展成160个对应点,并发现两半侧躯体在虹膜投躯区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简直是奇妙的缩影。“Vega氏虹膜分区表”使虹膜诊断学更加完备。目前,美国、西欧、澳大利亚等国家亦颇盛行,美国Jensen大夫的虹膜定位方法,验证了三百多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准确性较高。
借助虹膜检查镜(其放大能力达30~40倍),对病人眼球虹膜的颜色、斑点及纤维形状,进行观察,眼球虹膜是人体血管最丰富、最敏感的部位之一。
虹膜为葡萄膜的最前部,其舒缩作用调节着瞳孔的大小。从而起到控制光线的作用。由于虹膜由脉络血管组成,虹膜是微细血管宗聚之处,是微循环的缩影,并且虹膜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和中枢神经相通,因此虹膜能较早反映器质性病变,故虹膜可称为全身的报警器。虹膜属肝,瞳神属肾、膀胱、胆,因此虹膜诊断尤能预报上述疾病。
据报道,虹膜证候,常在临床证候产生之前几个月,有的甚至几年之前就出现了,一般约15天可反映到虹膜上,更证实了初病入络的论点。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它的网状结构,不断向虹膜纤维传递它所获得的来自机体各部位的“信息”,虹膜就象一个信息接收站和反映区,不断地接收、反映身体各个器官,通过各种神经系统传导的信息。如虹膜诊断示意图肺部位置相对应的虹膜上出现深色虹膜纤维,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证候;与肝胆相对应的虹膜上出现小斑点,表明病人患慢性肝炎;与肾相对应的位置出现浅色纤维,表明肾脏已感染发炎;与心脏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印痕,是心脏疾病的征候;与胸膜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印痕,是患胸膜炎的迹象;与肠道相对应的位置出现三角形的深色纤维,表明病人患结肠炎。。
二、虹膜先兆的临床意义
虹膜是血管膜的最前部,是一圆形薄膜。由于虹膜有全身的投射部位,因此从虹膜可以迅速获得全身疾病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先兆意义。
杨文辉氏报道,虹膜上的缺损较浅,颜色呈浅黑色,表现病程短,症状轻。若虹膜上缺损较深,颜色呈深黑色,表示病程长,症状重。身体某个部位的疾病,可以反射在虹膜上出现变化,大部分属于器质性病变。如虹膜出现黑点为心血管病的警报,出现黑线为肾、肾上腺及肺部疾病的征兆,出现缺损为脑供血不足的反映,出现苍白为泌尿系统疾病的信号。出现窝孔为贫血的前讯,出现白环预示动脉硬化等。他们观察了350例病人后认为:虹膜诊断法对泌尿系疾病、痔疮、咽炎等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而对肝胆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可供参考。
第五节 瞳神先兆
瞳神为眼睛中之眼睛,瞳神虽为水轮,内应于肾,然却与五脏无不紧相维系。瞳神内藏神光,尤主候胆肾,又为人体阴阳水火的反光镜,故视神光之异常,可知内体水火的衰旺。此外,瞳孔更能预兆心胆之危象……
一、瞳神先兆的理论基础
瞳神又名金井,包括瞳孔及其后眼组织,所谓神光则为瞳神之用,指视力而言。《内经》称瞳神为“精明”,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言:“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神光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肾。故神光与肝肾的关系最大。如《灵枢.天年》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瞳子为水轮属肾,《审视瑶函》:“黑人神光属肾水,兼属肝木”,“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突出了肾阴滋函瞳神的重要意义。因此,傅仁宇氏在神光自现症中用补水宁神汤,以大生地为主要滋肾水,肾水足。水上升,心火自宁。《证治准绳.神水将枯》亦曰:“目疾神水将枯者死”。傅仁宇氏还认为瞳神与命火也至关密切。其在《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篇》中曰:“火在目为神光,火衰则有昏瞑之患。”又强调了瞳神与肾阳、命火相关的一面。总括之,神光与肾阴阳水火的关系都极为密切。
此外,瞳仁与胆的关系也很密切,据五轮理论,瞳神为水轮,内应于肾,然肝肾同源,肝胆相表里,故瞳神与胆也有一定关系。目为肝窍,胆气通于肝,故胆与目也甚为悠关,尤与瞳神关系最大,胆汁枯则目不明。故《灵枢.天年》曰:“五十岁……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即是。实践中以胆汁作为明目佐药,道理即在于此。如《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说到:“膏中一点黑莹,乃是肾胆所聚之精华,惟此一点烛照鉴视,空阔无穷者,是由瞳神,此水轮也,其妙有三。”又曰:“胆汁、肾气、心神也。”强调了瞳神与肾、胆、心的关系。说明瞳神反映肾、胆、心疾患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二、瞳神先兆的临床意义
瞳神对肾、胆、心疾患有重要的预报意义。神光是瞳神之用,神光反映着心、胆、肾气的盛衰。如有神光为神采奕奕,顾盼灵活,视物清晰,象征心、胆、肾气的充盛,而无神光为目光暗淡,眼神呆滞,视物昏昧,预兆心、胆、肾气的衰减。此外,瞳孔的大小和颜色变化对心、胆、肾疾病也有着重要的先兆意义。
瞳孔的变化对心脑疾患尤有凶兆意义。芝加哥大学的依克哈德.海斯博士认为:“从解剖学观点来看,眼睛是大脑的延伸”。瞳孔的放大和缩小,不是只凭光线强弱,而是受大脑中枢的支配。因此,透过瞳孔的变化可以观察大脑的异常。瞳神对中风尤有举足轻重的预报意义。因目为肝窍,肾主瞳神,肝肾同源,而中风为肝风内动,因此望瞳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人报道,临床上瞳仁不等大(一侧缩小或散大)为气机逆乱阴阳失调重证,若双侧皆缩小是中风闭证的征兆,双侧皆散大又为中风脱症的标志。瞳仁由小变大,为病情由闭转脱之兆,举凡瞳仁散大,病必见凶,多有瞬息之变,总之瞳仁的变化是闭证、脱证的重要征兆。此外,如在瞳仁变化的同时还伴有目光晦暗,眼球呆滞和视物涣散则为失神之兆,预后更为不佳。
临床上,久病瞳孔散大为肾竭将亡之兆,暴病多为中风之险,散大不收又为濒死之讯,瞳神缩小如针尖大为中毒之兆,瞳孔不圆、双侧不等大又为颅脑肿瘤的信号,颅脑脊患中如瞳孔对光反射迟顿为危笃凶兆。
瞳神紧小可为梅毒、糖尿病、结核、麻疯的预报,眼前有闪光出现可为视网膜剥离的先兆,睛黑视渺为有瘀血之证,瞳孔散大为贫血、眩晕之兆,瞳孔左右振颤为神经衰弱,瞳孔开缩急速为神经过敏。此外,从瞳孔的颜色还可以报病,如瞳孔变白(晶状体混浊)为糖尿病、手足抽搐症、老年性白内障的征兆,瞳孔变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肿瘤)、玻璃体脓疡的征兆,瞳孔变红为眼外伤、眼底出血的讯号。瞳孔变青为青光眼(眼压过高)等。
日.渡边正氏认为眼球内斜者可为中风前兆,眼球外斜则是生癌信号,眼球左眼外斜提示有糖尿之可能。
综上所述,瞳神为眼睛中的眼睛,对全身疾病的预报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六节 白睛先兆
白睛血络为微型血络,与内体息息相通。根据初病入络的原理,从白睛血络可以较早获得病理信息,尤其白睛血络的裸露优势更为预测内脏疾病的有利因素……
一、白睛先兆的理论基础
白睛指巩膜,白睛诊指诊眼内血络,主要是白睛上的络膜,即巩膜微血管,肝藏血,心主脉,脉通于心,络网于目,故《内经》曰:“诸血者皆属于心”“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五藏生成篇》),故眼络脉与肝、心的关系最为密切,络脉含于白睛,白睛为气轮属肺,因此与肺也息息相通。
又白睛先兆属血络先兆,白睛血络为微型血络,是疾病最初侵入的部位之一,故白睛能较早地反映肺、肝、心疾病的早期信息。
二、白睛先兆的临床意义
通过诊眼内血络可以及早发现内体疾病迹象。白睛络脉诊分为络形及络色诊两个内容,络形方面指血管收缩或弯曲,怒张为动脉硬化之兆,而络色紫暗,络管迂曲或有出血瘀斑即为瘀血之征。络色苍白提示肺气虚,白睛色黄为黄疸,白睛色青为肝病,白睛色黑为肾竭乃大凶之兆。
民间流传的白睛辨伤法,即在白睛上辨识浮起的青紫或红色的筋脉以及筋脉末端的瘀血点,即所谓报伤点,根据报伤点的大小、色泽、位置而测定伤的部位及程度。如报伤点小如针头,呈淡黑、深黑、或褐色,在瞳人水平线以上的伤在胸胁,以下的伤在背部,在左眼的伤在左侧,在右眼则伤在右侧。此处,白睛蓝点或蓝斑也为蛔虫的报标点,如王氏报道,白睛黑点多指眼球黑球左、右上方的白眼睛区有近似圆形的一个或数个直径为1~3毫米大小的黑色斑点。而白睛突凸、状如鱼脬、气轮努胀又为肺气不利之证。
近来,巩膜痔征诊断内痔已被人们所重视,如林氏报道,观察的50名内痔患者巩膜痔征均阳性,部位在巩膜的外下方,约在眼球圆形5~6点间处,球结合膜与巩膜间的毛细血管呈粗大、明显充血、曲张,有一条毛细血管为一个痔核。其末端有分支的为有两个痔核,毛细血管细小不曲张的为小痔核。粗大、明显曲张有力的为大痔核,痔征出现于左眼的为肛门左侧有内痔,反之则在右侧,如两侧都有则左右均有。
近来还注意到巩膜可以作为癌的预报。如有报道眼球上半部结膜下层呈“一”字形的静脉显露为阳性,肝癌阳性率达47%,食管癌阳性率为35%,肠癌阳性率为30%,胃癌阳性率为28%。眼球上半部结膜表层血管的异常走向,健康人呈人字形走向,如出现横行血管,使血管走向呈V形属阳性,肠癌阳性率为69%,胃癌阳性率为58%,食管癌阳性率为57%,肝癌阳性率为45%。
上述说明,白睛络脉是早期发现人体疾病的一个重要区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意义。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