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腹先兆——腹相学
中医疾病预测 |
腹相是人体内脏的重要外相,因为腹内藏诸多脏腑,是全身经脉走循最多,穴位分布最密的部位。腹部募穴通过经气与背俞相通应,故疾病的预兆必然存在着腹背相应现象……
第一节 腹诊先兆的理论基础
腹部为阴海,内纳五脏六腑,为水谷之乡、气血之源,又是全身经气最集中的部位,可谓全身之阴府,五脏六腑之宫城。
任脉、冲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阴维脉、阴跷脉、带脉等经脉主要循行于腹。其余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下膈,属大肠”手少阴心经“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手厥阴心包经“下膈,历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下膈、循属三焦”足少阳胆经“贯膈、络肝、属胆”这些经络又皆起于腹和止于腹,即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外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奇经八脉中除督脉及阴跷、阳维脉之外,也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因此,腹部为全身经脉走循最多,穴位分布极密的部分。
由于手足三阴经及任脉皆循于腹,故腹部为阴脉之海,主候阴气的盛衰。腹部十二募穴内通五脏六腑,为窥视脏腑之孔道,腹部募穴通过内气与背俞穴相通应,在诊断方面,二者必须互参,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是也。
此外,腹部经穴密布,其中还有神阙、气海等要穴为观察内脏,尤为候脾胃冲任的要地。因此,腹部是窥视人体内脏的一个重要哨所,故《灵枢.胀论》曰:“胸腹脏腑之廓也。”
第二节 腹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腹部对脾胃的预报意义
脾胃内藏于体,外应于腹,腹部是观察脾胃最直接的部位,腹皮的厚薄、色泽、寒温及韧软可反映脾胃的虚实盛衰。
如腹皮厚实者肠厚实,腹皮薄者肠薄,腹皮温暖而明润者脾充,腹皮冷而色晦者脾弱。腹皮温度还可预诊脾虚阴火和脾实阳火,如初按灼手为脾胃热而实火内充,然久按烫手则提示脾虚阴火内伏的可能。
此外,人体背部为阳海,背部发凉为阳虚之兆,腹部为阴海,故最能候人体阴气,如胸腹部常发热,多提示为阴虚之体。
二、腹相对寿夭气质的预测
前贤有谓腹皮厚廓大,按之柔而有力为寿相,腹部按之如水上浮板,有根底可应是谓有神亦为寿相,反之,腹皮薄廓小,按之硬而无弹性或虚软如水上浮纸无根底是谓无神为夭相。
此外,腹相还能预知人的气质,根据腹相的缓急刚柔可以推测气质的刚毅或懦弱,观察腹相的大小可推测性格的豁达或狭窄,以知气量的大小。
腹皮枯而无泽、腹皮拘急,或如板者为内有瘀血之兆,如《诊病奇侅》曰:“酒客之腹,鸠尾下如板,左右最甚者,以酒气甚而血凝滞也,如此者有三、五年内吐黑血者”。及“鸠尾岐骨处,皮肉寄聚者,恶候也。”(日本.丹波茝庭类次著)。又腹中有动气为内有恶血之象,小腹右旁凝结为内有蓄血的标志,瘀血作痛多在脐旁小腹,按其痛处,有块应手。此外,脐下甲错为小腹内必有瘀血的信号。
腹诊对癥瘕积聚也有着重要的预报意义,如腹中有块,应手不温,动按而动或痛甚者,为腹背癥瘕之征。腹动在脐上,是内有癥之兆,如《金匮要略》:“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瘕痼害……桂枝茯苓丸主之”。又腹有动者积也,腹内有动如弹指是为气积,按之移者聚也,不移者积也。
腹内癥瘕在《内经》早已有记载,如《灵枢.水胀》论述肠覃、石瘕曰:“石瘕生于胞中……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肠覃何如?……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张仲景也极重视腹部对瘀血的诊查,如《伤寒论》提出蓄血征的特征为“少腹急结”“少腹当鞭满”,《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篇》指出“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之征兆。唐容川《血证论》曰:“单腹胀者为血臌”指腹胀、腹露青筋为血臌之征。上述皆说明腹部为预诊癥瘕瘀血最直接的部位。
四、腹中动气是候吉凶的重要标志
正常腹中动气一息5~6次,如7~8次以上则属凶相,动气之势过强达于心下鸠尾者,真阴绝而浮阳上冲,亦为凶相,又脐下动气高,动气上冲者预后不良。另外,脐中大动、或为痰火壅盛、滞气火郁或为吐衄之兆,其人必皮肤壮热,而肾间动气于下,又气于上,其响应如电光烘烘者,其死不如三日,大凶兆也。脐以下应手陷者,是肾虚之兆,水肿病,脐突出者为元气脱之凶兆,鼓胀动气及鸠尾者必死。其他,腹皮是预报内脏寒温的温度表,如脐下寒多提示肾阳不足,脐周发凉又为脾胃虚冷而脐上冷又为心肺阳虚,两胁腹发凉又为肝胆生发之气不足之兆。前贤有谓:久病之人腹忽露佳象是濒死前凶兆,不过二三日而死,腹皮着背不出三年死,腹皮亮如光镜,虚阳外浮。
此外,肾间动气对观察肾气有重要意义。从脐中到水分间的动气称为生气之源又称肾间动气,乃十二经之根本。脐下三寸为丹田之气。正常此二气皆为人体肾气之外露,都充足饱满而不欲动,如虚则动气离宅而奔动,且除能触动外,还可自觉喘促、烦乱、如气绝则动气全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脐先兆——脐相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