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目录 |
组 成
桃仁 12g 大黄 12g 桂枝 6g 芒硝 6g 甘草 6g
效 能
逐瘀泻热。
主 治
下焦蓄血证。 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皖,少腹胀满,大便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发热如狂,及血瘀经或产后恶露不下,少腹胀满疼痛或蓄血痢疾症。
用 法
上五味,以水7升,煮前四味,取2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时温服5合,日三服。当微利。
入 经
足太阳药。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下焦蓄血证的主方,临床当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象沉实或涩为使用依据。
2.临证加减
若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者,可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等以活血祛瘀止痛。若用于月经不调瘀滞较甚者,痛经可加延胡索、五灵脂、以调经止痛;闭经可加牛膝、当归、川芎以行血通经;恶露不下者,加五灵脂、蒲黄以祛瘀散结。若用于上不瘀热之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吐衄者,可加牛膝、生地、丹皮、白茅根等以清热凉血,引血导热下行。
3.现代运用
本方主要用于急性盆腔炎、胎盘残留、附件炎、肠梗塞;亦可用于急性坏死性肠炎、精神分裂症、脑外伤后头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血管病、宫外孕、子宫肌瘤等症属瘀热互结者。
4.注意事项
若兼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本方为破血下瘀之剂,孕妇忌用,体虚者慎用。
附方
抵挡汤(《伤寒论》) 抵挡丸(《伤寒论》) 下瘀血汤
抵挡汤、抵挡丸、下淤血汤均由桃核承气汤加减而成,同具破血下瘀之功,均治疗瘀热互结于下焦的蓄血症。桃核承气汤证属淤血初结之时,浅而轻,少腹急结纯为自觉证,此时上有下痛之机,待表解后方可攻里,为逐瘀缓剂,服后微利,不一定下血。抵挡汤证瘀结日久深重证急,少腹硬满兼他觉证,此时全无下通之机,治疗虽有表证亦应先攻其里,为逐瘀峻剂,服后当下血。抵挡丸证瘀结深但病势缓,少腹满而不硬,治疗不可不攻,又不可峻攻,故改抵挡汤为丸,水蛭、虻虫减汤方三分,共制丸服四分,剂量居汤方十分,其作用介于桃核承气汤与抵挡汤之间,服后晬时当下血。下瘀血汤证为干血着于脐下,血之干燥而凝滞,少腹瘀疼而有硬块,故加蜂蜜为丸,破血下瘀之中兼有润燥缓急之功。
现代研究
本方对注射地塞米松所引起的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模型有对抗作用,对模型动物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均可使之降低;口服本方120分钟够血粘度明显下降;本方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其强度与药物的剂量呈正相关。本方对小鼠自身粪便灌胃造成的实热型便秘,给药组第一次排便时间及4小时排便总粒数分别为23.9±5.9分钟和6.1±1.8粒,而对照组为40.3±11.9分钟和2.6±0.9粒;对只给饲料而不饮水引起的小鼠燥结型便秘,给药组4小时排便总粒数为9.5±4.3粒,对照组仅为3.6±1.8粒,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为理解本方破血下瘀,泄热通便的功效提供了一定的现代药理学依据。
方 论
力中桃核活血祛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合用,以逐下焦瘀热,是为君药;桂枝活血通络,芒消泄热软坚,是为臣药;炙甘草甘平和中,缓和消、黄峻攻之性,为佐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活血下瘀之效。加 减 1.大便秘结:枳实、厚朴。2.烦躁口渴:黄连、黄芩。3.小便虽利:车前子、茯苓、木通。4.瘀血停滞:加三七、赤芍。5.恶露不下:加蒲黄、五灵脂。6.鼻衄、齿衄:加生地、茅根。7.气滞胀痛:香附、枳壳。 用 法 饭前或饭后冷服。
各家论述
①《医方考》:桃仁,润物也,能泽肠而滑血;大黄,行药也,能推陈而致新;芒消,咸物也,能软坚而润燥;甘草,平剂也,能调胃而和中;桂枝,辛物也,能利血而行滞。又曰:血寒则止,血热则行。桂枝之辛热,君以桃、消、黄,则入血而助下行之性矣,斯其治方之意乎!②《古方选注》:桃仁承气,治太阳热结解而血复结于少阳枢纽间者,必攻血通阴,乃得阴气上承,大黄、芒消、甘草本皆入血之品,必主之以桃仁,直达血所,攻其急结,仍佐桂枝泄太阳随经之余热,内外分解,庶血结无留恋之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