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甲肟
本品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霉素。抗菌谱与其它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似,对革兰阴性菌有高效,对各种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特别稳定,具有杀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属、沙雷菌属、流感杆菌、肠杆菌属及枸橼酸杆菌属等均有效
目录 |
药物名称
头孢甲肟,别名:倍司特克、CMX、头孢塞肟四唑、氨噻肟唑头孢菌素、头孢氨噻肟唑、噻肟唑头孢。
药理作用
本品对需氧的革兰阳性菌以至厌氧的革兰阴性菌都有广谱抗菌作用。由于本品抑制头孢结合蛋白,对革兰阳性菌有杀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可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本品代谢物的抗菌力只为本品的1/16~1/128,非常弱。急性毒性:大鼠单次经口给药致死量>5000mg/kg,静脉注射>1000mg/kg,而犬经口给药>2000mg/kg。慢性毒性:大鼠分为连续给药1、3、6个月组,犬也被分为连续给药1、3、6个月组,而且犬又以幼犬(出生21d)及老龄(10~13岁)犬连续给药3个月。大鼠300mg/(kg.d),3个月及6个月组可见横纹肌细胞损害,卵巢黄体减少及囊性卵泡等。在犬的3个月及6个月mg/(kg.d)组也发现肌细胞损害。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本品主要代谢产物新戊酸引起的。但幼犬及老龄犬组连续经口给药3个月未见这种肌细胞的损害。而且,这种肌细胞损害只见于Ⅱ型肌束。连续给药无毒性量,大鼠1个月组为1000mg/(kg.d),3、6个月组均为100mg/(kg.d)。犬1个月组为250mg/(kg.d),6个月组为50mg/(kg.d)。而幼犬及老龄犬连续给药3个月,无毒性剂量都为400mg/(kg.d)。此外,以家兔进行肾毒性试验,单次经口给药直到1000mg/kg未见肾毒性症状。
未进行致癌性试验。对生殖的影响:以大鼠妊娠1~皿期及家兔妊娠Ⅱ期进行经口给药试验。大鼠妊娠Ⅰ期分为100、300及1000mg/(kg.d),雄性自交配前66d到交配期间及剖检前1d(21周龄),雌性自交配前16d直到交配期间及妊娠7d,所有给药组动物都出现软便、盲肠重量增加及进食量减少。300mg/(kg.d)以上组可见体重增加被抑制,雌性的黄体数、受孕数减少。因此胎仔数减少,但胎仔存活率及发育正常,未见致畸形。因此,对生殖无毒性影响量,雄性为1000mg/(kg.d),雌性为100mg/(kg.d),胎仔为1000mg/(kg.d)。对家兔妊娠Ⅱ期的毒性试验:以本品3.3、10、30mg/(kg.d),妊娠第6~18天给药。给药10mg/(kg.d)以上组可见进食量减少及体重增加受抑制,30mg/(kg.d)组可见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的异常。而且30mg/(kg.d)组流产率增高,胎仔存活率及体重减低,但未见致畸性。因此,对母体动物的生殖功能及胎仔发育无毒性影响量为10mg/(k.d)。
大鼠妊娠Ⅲ期的毒性试验:以本品100、300、1000mg/(kg.d)自妊娠第17天至产后20d,1000mg/(kg.d)组可见分娩异常,母体动物死亡及出生仔死亡。第1子代给300mg/(kg..d)以上组哺乳期体重增加受抑制,1000mg/(kg..d)组产后4d存活卒减低。但对第1子代雌性动物的生殖功能、第2子代胎仔及出生率未见影响,因此无毒性影响量雌性母体动物为300mg/(kg.d),第1子代出生仔为100mg/(kg.d),第2子代胎仔及出生仔为1000mg/(kg.d)。
动力学
吸收:以本品20mg/kg经口给大鼠,其生物利用度与静脉注射的AUC相比,非空腹为35%,空腹为25%。因此,认为食物对消化道的吸收无影响,而且连续经口给药也未见蓄积倾向。大鼠(5~80mg/kg)、小鼠(5~160mg/kg)、猴(5~20mg/kg)经口给药,可见血浆中药物浓度与给药量的相关性(即吸收的线形性)。给健康成人饭后100、150mg口服时,约2h达血浆峰浓度(分别为1.08和1.56mg)。尿中排泄率约为40%。因此,吸收率为40%以上。给予10个月至15岁的儿童按2~6mg/kg饭后给药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对本品敏感的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莫拉杆菌、丙酸杆菌、枸橼酸杆菌、克雷白菌、大肠杆菌、沙雷菌、变形杆菌、摩根杆菌、流感杆菌、拟杆菌属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毛囊炎、疖、痈、蜂窝组织炎、乳腺炎、肛周脓肿、创伤继发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感染、肺炎、肾孟肾炎、胆囊炎、子宫、输卵管炎、结膜炎、睑板腺炎、外耳中耳炎、副鼻窦炎、牙周炎等疾病。
用法用量
成人一般1次mg,3次/d,饭后口服。若将本品混悬于饮料中服用时应迅速服用,因混悬后本品的效价随时间而降低。可根据年龄及病情适当增减剂量。顽固性或疗效不完全者,单次剂量可增加到150mg,3次/d。小儿可按1次mg/kg,3次/d,饭后口服。
不良反应
经临床试验3765例中129例(3.43%)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实验检查2767例中218例(7.88%)出现异常。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软便、腹泻、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症状(2.74%);皮疹、荨麻疹等(0.45%),及头痛、嗜睡、口渴等,未见严重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的临床实验检查值异常为GOT升高(3.13%)、GPT升高(3.78%),酸性粒细胞增多(2.18%),肌酸激酶升高(1.49%)等,停药后适当处置都可恢复。
注意事项
为防止应用本品引起耐药菌株,原则上应用于确诊敏感性细菌感染,而且尽量限于疾病治疗必要的最短期间。对头孢类有过敏史的病人禁忌本品。对头孢类有过敏史者或本人及家族有过敏体质者慎用,严重肾功能障碍的病人应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不能口服的、全身营养情况严重不良的病人尤其维生素K缺乏的病人慎用。老年人肾功能减低,血中半衰期可能延长,应减量并密切观察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倾向。对孕妇用药及早产儿、新生儿的安全性尚无经验。由于其他头孢类曾有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假膜性结肠炎,中毒性皮肤、粘膜、眼综合征及菌群交替引起的口腔炎、念珠菌病以及间质性肺炎等报道,应用本品时应密切注意以便及时处理。此外,动物实验时曾发现犬伴随CPK升高出现肌细胞损害,应予注意。
颗粒制剂
药理作用
本品为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产头孢酶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活性与头孢羟氨苄相同,对不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头孢羟氨苄强2~4倍。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的活性较头孢氨苄强,与头孢羟氨苄相仿,对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活性较头孢羟氨苄强。2.9~8mg/L的本品可抑制所有流感嗜血杆菌,包括对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卡他莫拉菌和淋病奈瑟菌对本品很敏感。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本品耐药。本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本品为加矫味剂的颗粒。
动力学
本品口服后迅速从肠道吸收,分布于全身组织中。口服本品500mg的血药峰浓度(Cmax)约为13.44mg/L,达峰时间(tmax)约0.56小时,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0.57小时。本品在中耳脓液中可达到足够的浓度;在唾液和泪液中浓度高。本品的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25%。给药量的约15%在体内代谢。本品主要自肾排泄,8小时内给药量的约77%以原形自尿中排出,尿药浓度高;约0.05%自胆汁排泄,胆汁中药物浓度较血药浓度低。血液透析能清除部分本品。
适应症
本品主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耳鼻喉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g,一日3次。严重感染患者剂量可加倍,但一日总量不超过4g。或遵医嘱。小儿按体重一日~40mg/kg,分3次给予,但一日总量不超过1g。
不良反应
1、多见胃肠道反应:软便、腹泻、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暖气等。
2、血清病样反应较其他抗生素多见,小儿尤其常见,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反应和关节痛。
3、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阴部瘙痒等。
4、其他:血清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及肌酐轻度升高、蛋白尿、管型尿等。
禁忌
对本品及其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与头孢类或头霉素(cephamycin)有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头孢类、头孢衍生物、青霉胺及头霉素过敏者慎用。
2、肾功能减退及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3、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者慎用。
5、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可升高;采用Jaffe反应进行血清和尿肌酐值测定时可有假性增高。
6、本品宜空腹口服,因食物可延迟其吸收。牛奶不影响本品吸收。新生儿的用药安全尚未确定。
1、孕妇慎用。2、本品可经乳汁排出,故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暂停哺乳。老年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期。
相互作用
1、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强利尿药,卡氮芥、链佐星等抗肿瘤药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与本品合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可能。
2、克拉维酸可增强本品对某些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本品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3、口服丙磺舒可延迟本品的排泄。
针剂制品
药理作用
头孢甲肟为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除肠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外,本品对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对本品高度敏感。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李斯特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对本品也甚敏感。本品对部分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但对金葡菌的抗菌作用较差。伤寒杆菌、志贺菌属和奈瑟菌属对本品敏感,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产酶淋球菌对本品耐药;流感嗜血杆菌仅中度敏感。革兰阳性厌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厌氧菌对本品多敏感。脆弱拟杆菌耐药。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无臭。
动力学
肌内注射本品500mg后,血药峰浓度(Cmax)经1~2小时达38mg/L(32~42mg/L),6小时血药浓度尚可测得7mg/L。20分钟内静脉滴注本品0.5g,血药峰浓度为118mg/L,有效浓度维持8小时。本品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不能测出药物浓度。头孢唑林在胸水、腹水、心包液和滑囊液中可达较高浓度。炎症渗出液中的药物浓度基本与血清浓度相等;胆汁中浓度等于或略超过同期血药浓度。胎儿血药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70%~90%,乳汁中含量低。本品蛋白结合率为74%~86%。正常成人的血消除半衰期(T1/2a)为1.5~2小时,老年人中可延长至2.5小时。肾衰竭患者的T1/2a可延长,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2~17ml/min和低于5ml/min时分别为12小时和57小时。出生1周内新生儿的T1/2a为4.5~5小时。本品在体内不代谢;原形药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自尿中排出。24小时内可排出给药量的80%~90%。丙磺舒可使血药浓度约提高30%,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延长。血液透析6小时后血药浓度减少40%~50%;腹膜透析一般不能清除本品。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胆系统感染及眼、耳、鼻、喉科等感染。本品也可作为外科手术前的预防用药。本品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慢性尿路感染,尤其伴有尿路解剖异常者的疗效较差。本品不宜用于治疗淋病和梅毒。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剂量:静脉缓慢推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一次~1g,一日~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g,分~4次静脉给予。儿童常用剂量:一日~100mg/kg,分~3次静脉缓慢推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肾功能减退者的肌酐清除率大于50ml/分时,仍可按正常剂量给药。肌酐清除率为20~50ml/分时,每8小时0.5g;肌酐清除率为11~34ml/分时,每12小时0.25g;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时,每18~24小时0.25g。所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者的首次剂量为0.5g。小儿肾功能减退者应用头孢唑林时,先给予12.5mg/kg,继以维持量,肌酐清除率在70ml/分以上时,仍可按正常剂量给予;肌酐清除率为40~70ml/分时,每12小时按体重12.5~30mg/kg;肌酐清除率为20~40ml/分时,每12小时按体重3.1~12.5mg/kg;肌酐清除率为5~20ml/分时,每24小时按体重2.5~10mg/kg。本品用于预防外科手术后感染时,一般为术前0.5~1小时肌注或静脉给药1g,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者术中加用0.5~1g,术后每6~8小时0.5~1g,至手术后24小时止。
不良反应
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静脉注射发生的血栓性静脉炎和肌内注射区疼痛均较头孢噻吩少而轻。2、药疹发生率为1.1%,嗜酸粒细胞增高的发生率为1.7%,偶有药物热。3、个别病人可出现暂时性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4、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高剂量(每日g)的本品时可出现脑病反应。5、白念珠菌二重感染偶见。
禁忌
对头孢菌素过敏者及有头孢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
1、对头孢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慎用。
2、约1%的用药患者可出现直接和间接Coombs试验阳性及尿糖假阳性反应(硫酸铜法)。早产儿及1个月以下的新生儿不推荐应用本品。本品乳汁中含量低,但哺乳期妇女用药时仍宜暂停哺乳。本品在老年人中T1/2较年轻人明显延长,应按肾功能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
过量处理
本品无特效拮抗药,药物过量时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和大量饮水及补液等。
相互作用
1、本品与下列药物有配伍禁忌,不可同瓶滴注: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卡那霉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葡萄糖酸红霉素、硫酸多粘菌素B、粘菌素甲磺酸钠,戊巴比妥、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
2、本品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应用,在体外能增强抗菌作用。
3、本品与强利尿药合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可能,与氨基糖苷抗生素合用可能增加后者的肾毒性。
4、丙磺舒可使本品血药浓度提高,血半衰期延长。
细菌性感染药效
摘要:目的评价头孢甲肟(抗生素)治疗轻、中度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头孢甲肟34例,头孢甲肟33例,头孢曲松钠36例,3组的用量、用法、疗程相同,每次静脉滴注2.0g,每日2次,疗程7-14天。结果疗程结束时,头孢甲肟与头孢甲肟、头孢曲松钠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47%,66.66%,30.56%与97.06%,87.88%,52.78%;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2.94%,5.56%。结论头孢甲肟治疗轻、中度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头孢甲肟;头孢甲肟;头孢曲松钠;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
头孢甲肟(cefazolin)为第1代头孢菌素,于1971年在日本首次上市,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头孢甲肟的结构中的含硫基团,在剧烈震动下,易发生断裂,导致高聚物等相关杂质增加。由于含硫基团与胶塞促进剂成分类似,可与胶塞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肉眼看其药粉颜色变黄,溶于注射用水后溶液变浑浊,澄清度不合格,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增多,最终引起副反应比例明显增加。
1997年7月,α型头孢甲肟(α-clcefazolinsodiumhydrate)在日本上市。2001年,三九企业集团深圳九新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共同研究,在α型头孢甲肟的基础上,发现了其更为精细的结构,即在微观结构中,2分子头孢唑林、10分子水和1个钠离子能形成单晶螯合结构。晶态下头孢唑林(cefazolin)分子排成1个隧道式空腔,水分子和钠离子存在于空腔之中,与头孢唑林一起形成螯合大分子结构,呈稳定的螯合晶体,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将其命名为“注射用头孢甲肟”。本文观察了药品生产出厂1年时的注射用头孢甲肟与普通头孢甲肟、头孢曲松钠在治疗革兰阳性菌为主引起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旨在观察药品稳定性与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关系。
材料、对象与方法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男女不限;有明显感染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异常的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炎等;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造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有中枢神经疾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晚期肿瘤、免疫功能缺陷者;有吸毒、酗酒史者;依从性差或病情严重,不能完成疗程者以及非细菌性感染者。
药品
试验药:注射用头孢甲肟,规格:每瓶1.0g,批号:0508013。
对照药:头孢甲肟,规格:每瓶2.0g,批号:0507312;
头孢曲松钠,规格:每瓶2.0g,批号:0502171。
上述药品由深圳九新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剂量和疗程
病人分为3组:试验组用头孢甲肟;对照组分别用头孢甲肟与头孢曲松钠。3组均每次静脉滴注2.0g,每日2次,疗程7-14天。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逐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时,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疗程前后,细菌培养和X线胸片各1次;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异常者,须随访至恢复治疗前水平。
试验菌种
葡萄球菌属,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按卫生部颁发标准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4级,痊愈与显效2组合为有效率。细菌学疗效按病原菌消除、部分消除、不变、替换和再感染5级评定。
药物不良反应评价
按与药物有关,很可能与药物有关,可能与药物有关,可能与药物无关,与药物无关五级评定临床反应及化验异常与试验药物之间的关系,前3者计为药物不良反应,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全部病例资料审核无误后,证实资料具有可比性后,3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卡方(率)的显著性检验。
结果
一般资料
进入临床试验病例111例,淘汰及脱落病例8例。其中:不符合试验方案5例,因患者不合作淘汰1例,细菌培养阴性淘汰2例。故临床疗效评价103例,药物不良评价105例。
3组年龄、体质量、感染程度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有可比性。
2临床疗效分析
头孢甲肟、头孢甲肟、头孢曲松钠均每次g;每日2次,治疗7-10天,3组痊愈率分别为76.47%、66.66%、30.56%,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87.88%、52.78%。结果见表2。
细菌学疗效
实验组34例患者中,26例细菌培养阳性,分离G+致病菌26株,阳性率为76%;头孢唑啉钠组33例患者中,24例细菌培养阳性,分离G+致病菌24株,阳性率为73%;头孢曲松钠组36例患者中,29例细菌培养阳性,分离G+致病菌29株,阳性率为81%。3组治疗后均细菌阴转,头孢甲肟与头孢甲肟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甲肟与头孢曲松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安全性评价
实验组可纳入安全性评价者35例,与试验药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有1例,为头晕;B组可纳入安全性评价者34例,与对照药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有1例,为皮疹;C组可纳入安全性评价者36例,与对照药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为2例,头晕和胃部不适各1例。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2.94%,5.56%。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药品的质量与稳定性随着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制度的健全和临床医生的对药品的不断深度的了解,越来越受到重视。头孢甲肟的临床疗效肯定,但其稳定性较差,有效期仅为18个月,在存储、运输过程中,易与胶塞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澄清度不合格;结构中的含硫基因易发生降解,使有关物质升高,对临床疗效产生一定影响。头孢唑林经结构改进,形成稳定的螯合晶体,有效期增至24个月。
本试验选择了出厂一年左右的头孢甲肟与头孢甲肟和头孢曲松钠,从药物稳定性与临床疗效相互关系和药物不良反应相比较,结果表明头孢甲肟较头孢甲肟总有效率高(97.06%/87.88%,34例/33例)。头孢唑林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曲松钠(97.06%/52.78%,34例/36例)。在治疗中,可能由于病例选择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之缘故;而头孢曲松钠为三代头孢,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而对革兰阳性球菌较弱。结果表明在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急性细菌感染方面,头孢甲肟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副反应案例
头孢甲肟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患者,女性,2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04年3月25日上午10:00在个体诊所静滴头孢甲肟治疗。2h后自觉心慌,全身逐渐出现皮疹、无痒,全身乏力、不适,皮疹由少到多,颜色由红变紫,下午前往医院就诊,按紫癜,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过敏、补液等治疗。因疗效不佳,于17:35转我院急诊抢救。该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查体:神清,急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有大量出血点、瘀斑,T37.1℃,BP80/5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HR13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肾部压痛(-),脊柱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诊断:过敏性休克,紫癜,上呼吸道感染。立即给予多巴胺20mg静滴,地塞米松10mg、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100mg入莫非氏管。17:45~18:10,给予多巴胺4次,剂量分别为20、40、10、10mg。18:00时患者主诉心慌,心率130次/min,双下肢疼痛,全身不适,BP60/40mmHg。18:45~19:06,给予肾上腺素10次,剂量分别为1mg、1mg、3mg、5mg、3mg、5mg、8mg、3mg、5mg、8mg。18:50患者突然呼吸停止,继而心脏停搏,瞳孔散大固定,血压测不到。行气管插管,于19:08再次给予地塞米松20mg,肾上腺素5mg;19:20给予垂体后叶素12U;19:25抢救无效死亡。
头孢甲肟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反应、一过性肝功异常及皮疹等。对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作皮试。此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但治疗时未进行皮试,导致严重后果,故应引以为诫。
参看
第一代头孢菌素 | 第二代头孢菌素 | 第三代头孢菌素 | 第四代头孢菌素 | |
---|---|---|---|---|
抗菌谱 | 革兰阳性(+++)革兰阴性(-) | 革兰阳性(++)革兰阴性(++)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 | 革兰阳性(+)革兰阴性(+++)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 | 革兰阳性(+++)革兰阴性(++++)厌氧菌(+) |
常用注射药 | 头孢噻吩(先锋1)、头孢唑林(先锋5)、头孢拉定(先锋6)、头孢乙氰(先锋7)、头孢匹林(先锋8)、头孢硫脒(先锋18)、头孢西酮 |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 |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磺啶 |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 |
常用口服药 | 头孢氨苄(先锋4)、头孢拉定(先锋6)、头孢羟氨苄 | 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 | 头孢克肟、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酯、头孢妥仑匹脂 |
|